曾彩娥
摘 要:本文中的初中地理教學有效性注重從學生的角度著力,即降低學生的學習坡度,提升學生的學習力,并在此基礎上,促進初中地理高效課堂的構建,并分別從微課教學、小組合作教學以及實踐教學三個角度,進行簡要分析,旨在為學生的地理學習,創(chuàng)設更為自主、有趣的教學氛圍,讓學生享受地理學習出成就感,提升他們的地理學習能力。
關鍵詞:初中地理;有效教學;教學策略
在現(xiàn)階段的初中地理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認為學生不具備較強的自主學習能力,因而牢牢把握課堂教學的主動權,他們運用“捏爛揉碎”的方式,開展地理教學,也不注重教學的互動性,從而導致學生的地理學習缺乏足夠的能動性,進而造成整體的地理學習效率低下的局面。為此,教師應轉變原有的錯誤觀念,真正構建屬于學生的地理學習課堂,給與他們充足的地理學習空間,讓學生在地理學習的過程中,總結地理學習規(guī)律,掌握地理學習方法,增強初中地理教學有效性。
一、運用微課教學法,提升學生學習能力
眾所周知,微課可以應用于授課的各個階段,并起到不同的作用。而本文主要將微課應用于自主學習階段,并制作相應的微課自學單,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目標感。與此同時,為了保證整體的微課教學效果,教師可以讓有困難的學生舉手,教師看到后及時與學生溝通,進行指導,并及時解決后進生在微課學習中的困難,為提升整體學生的地理學習能力,保駕護航。
例如,在講授《中國四大區(qū)域的地理劃分》這部分內容時,教師考慮到這部分內容相對簡單,因而運用微課的形式開展此部分內容的授課,讓學生在微課學習的過程中,掌握相應的知識,增強學生地理學習的獲得感,促進他們地理學習能力的提升。具體教師從以下幾點進行。第一點,布置微課自學單。教師出設如下的問題,讓學生自主探究。問題一:我國四大地理區(qū)域有哪些?劃分的依據(jù)有哪些?問題二:四大區(qū)域的地形、氣候以及植被有何特點?第二點,實施引導。學生利用微課學習時,教師要重點關注后進生的學習狀況,從而在激發(fā)后進生學習熱情的基礎上,提升整體的初中地理教學質量。第三點,展示成果。小陳積極地舉手說:“我國四大地理區(qū)域有北方地區(qū)、南方地區(qū)、西北地區(qū)和西藏地區(qū),并按照降雨量和溫度進行劃分。北方地區(qū)在地形方面,多以平原和高原為主,為溫帶氣候,植被以落葉闊葉林和針葉林為主。南方地區(qū)地形多以丘陵和山地為主,氣候為亞熱帶,植被為常綠林。西北地區(qū)多為高原和盆地,處于暖溫帶和中溫帶,植被為草原和荒漠。……”第四點,點撥提高。在展示結束后,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展示情況進行點撥,以提高學生學習的深度,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記憶。
二、使用小組合作法,構建地理高效課堂
初中地理教師可以運用小組合作法,開展初中地理的授課,讓每位學生有自己的職責范圍,又讓各個小組之間相互競爭,從而調動整個班級的地理學習熱情,促進初中地理高效課堂的構建。
例如,在講授《自然災害》這部分內容時,教師運用小組合作法,開展此部分內容的授課,讓學生在各司其職的前提下,通力配合,促進初中地理教學的高效性。具體教師從以下幾點開展地理教學。第一點,劃分小組。教師遵循“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在保證小組之間實力均衡的前提下,讓每個小組中有不同成績層的學生,從而為提升整體小組合作教學質量創(chuàng)造條件。與此同時,教師對學生說:“你們本小組之間要相互配合,教師會獎勵問題回答最為完整的小組,每人一個漂亮的筆記本。”第二點,創(chuàng)設問題。教師創(chuàng)設如下三個問題,讓學生思考。(1)我國常見的地理災害有哪些?這些災害分布在哪里?(2)我國自然災害的特點有哪些?(3)如何做好防災和減災的環(huán)節(jié)?第三點,揭曉成果。給教師印象最為深刻的是小冉小組的回答。他說:“在我國的華北易發(fā)生干旱;南方發(fā)生洪澇較多;臺風多發(fā)生在東南沿海;寒潮和地震發(fā)生在全國;滑坡和泥石流主要發(fā)生在中西部地區(qū),其中西南地區(qū)最為明顯。”
三、巧用實踐教學法,降低學生學習坡度
眾所周知,初中地理中的某些知識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其對學生的思維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針對這種情況,初中地理教師可以運用實踐的方式展示此部分內容,讓學生通過實踐的方式,降低學生的地理學習坡度,提升整體的地理教學質量。
例如,在講授“黃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運用實踐的方式,講授此部分知識,讓學生更為形象地理解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具體教師從以下幾點著手。第一點,準備工具。教師準備泡沫、樹枝、沙子、水以及抹布。第二點,開展實驗。教師讓學生思考:如何讓更多的沙子留在泡沫上?第三點,展示成果。給教師印象最深的是小嬋的回答。他說:“泡沫的斜度越平,即地面坡度俞緩,則水土流失越少;抹布數(shù)量越多,即植被保護越好,則水土流失量越少……”
總而言之,在提升初中地理教學有效性的過程中,教師應注重從學生的角度,思考地理授課問題,從自身的角度,改變不適應地理教學發(fā)展趨勢的觀念,從而在教學過程中,提升自身的地理教學水平,促進整體地理教學質量的提升。
參考文獻:
[1]王本安.淺析初中地理高效課堂教學[J].學周刊.2017(03) .
[2]張曉芬.淺談在初中地理課堂教學中建構高效課堂的策略[J].新課程(上).2016(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