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海燕
摘 要: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創新思維是具備發散性、新穎性的一種思維活動,培養國民的創新思維,應從基礎教育抓起。在小學教學中,培養創新思維的重要途徑是進行數學教學。但如何去培養學生的創新性思維能力是所有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所面臨的問題。本文通過對數學教學進行分析探討,大致闡述了培養學生創新性思維的方法、途徑,以便于不斷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提高教師自身的能力素養,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
關鍵詞:小學數學;創新思維;數學教學
時代在創新中不斷發展,歷史在創新中砥礪前行,若要培養全民創新意識,培養更多創新型人才,重視創新教育是根本要求。新課標下,創新意識、思維的培養是對小學數學教學的要求,將學生的學習動機與能力最大限度地開發,是小學數學教師應具備的基本能力;且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是一個長期訓練、積累的過程,教師不應操之過急,揠苗助長。因此,小學教師應自覺主動的參與至創新教學中,遵循學生認知規律及特點,有目的、有計劃的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積極改革教學方法,設計符合當前學生學齡段的教案,創設積極活躍的教學環境,引導學生用新的思維、新的角度去解決問題。下面,本人將結合自身教學實際活動,列出幾點提高學生創新性思維的方法。
1.創設情境,啟發學生的創新思維
在課堂開始前,下課十分鐘的休息時間使學生變得躁動不安,如何引導學生自主進入課堂,啟發學生思維是教師應考慮的根本。因此,創設問題情境必不可少,有效的問題情境能讓學生學習興趣高漲,對新知探索的欲望增加。教師應根據小學生的學習、認知的規律采用適合的教學問題情境,讓學生在不斷的質疑與解疑中學習成長,使學生能體驗到問題解決時的樂趣,從而促進學生的創新性思維發展。
例如在對小數的性質教學時,教師先用問題帶入:請同學們觀察電子白板上所出現的圖片中各個商品的標簽價格,提出3.60元與3.6元有什么關系呢,在2.8后面加0大小會改變嗎?在學生思考過后再提出類似問題使學生遷移所學知識,如:8厘米、8.0厘米以及8.00厘米是都相等呢,從而做到真正掌握所學內容。用生活實例代入問題,使學生能主動參與至教學中,培養了學生主動探尋新知的能力,啟發了思維。
2.創設教學環境,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古有孟母三遷,只為孟子能有良好的生活環境,由此可見,環境對于人的影響相當重要。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在與教師進行學習、交流時,良好的教學環境必不可少,教學環境的優劣與否能影響學生的求知欲,民主、輕松的課堂教學氛圍能開發學生思維[1]。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拘泥于傳統授課觀念、方法,應從學生角度出發,激勵學生對知識的思考、探究,引導學生靈活應對存在問題;根據學生自身特點,對其進行適當的表揚評價,培養學生求學、好問的習慣,才能使課堂教學效果得以明顯提升。
例如在學生做以下題時:老李在超市買了5瓶水,一瓶水2塊錢,那買5瓶水老李需要支付多少錢?學生紛紛思考舉手做答。有些學生因對九九乘法表不是過于熟練,將5個2相加得出結果,有些學生直直接用5X2得出所需支付的金額,兩種方法都能得出正確答案,但這兩種方法有什么不同呢?教師總結:不同的是時間的長短以及效率,用互動的方法引起學生自主的參與課堂。且對于此類學生教師可用兩種鼓勵、表揚的方式適時總結評價學生(如你的回答很棒,但你想想是不是用九九乘法式的方式能更快得出結果呢),不可用否定的方式去破壞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讓學生在表揚中學習到新的思維方式。通過輕松的課堂教學,使課堂效果得到明顯提升,促進學生創新性思維的培養。
3.利用教學教具,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教學用具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是幫助學生增強學習和理解能力的一大助手。由于小學生尤其是低年級的學生認知水平還處于不完善的時期,教師適當的借助教具進行輔助教學,從學生的認知特點以及生活實際出發,因勢導利,能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數學概念及學習方法,促進創新意識的培養。
例如在對形狀的認識教學中,教師可拿出各個形狀所對應的教具,用實際的、真實的物體來引導學生學習形狀知識,并學會對不同的形狀進行類比,對形狀知識的學習遷移有一個完整的概念認識。通過對教具的使用,有效的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創新性思維。
4.調動學生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創新性思維
根據小學生的感性認知多過于理性認知,形象思維多過于抽象思維的特點,小學課堂中,教師教學時要遵循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輔的特點去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思考、學習,由易至難地讓學生自主掌握學習方法,發揮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作用[2]。學生在學習時,要能真切的感受到自己就是學習的主人,主動的去體驗、去參與求知,探知、解知的過程,從而不斷提升自身的數學解題的思維、方法,從而不斷激勵自身的創新性思維發展。
例如:在對圓、圓柱等面積、體積公式推算時,由于許多學生的空間感不強,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學習回顧圓面積計算的公式,當學生遇到問題時不能急于告訴學生答案,而是給出幾個提示,從而一步步引導學生學習對圓柱面積的學習。通過這種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的方法能不斷培養學生的成就感,從而不斷鼓勵學生對學生的參與,促進創新思維的發展。
總而言之,課堂改革的不斷發展深入,貫徹落實新課改的要求刻不容緩。教師在進行小學數學時,要根據所教學生所處的年齡階段,結合實際情況,不斷創設有效的問題情境,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病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以及動手操作能力。當學生在學習時能夠自主參與,在自己的學習領域放手去做、去探索,并在學習時樂在其中,那么說明我國的教育也慢慢的趨于成功的方向了。
參考文獻
[1]卜立華.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性發散思維[J].中國教師,2016(S2):35.
[2]白如平.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加強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J].課程教育研究,2018(05):145.
[3]劉書德.小學數學課堂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J].學周刊,2018(01):65-66.
(作者單位:江西省上饒市上饒縣鄭坊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