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初中地理教學有效性是指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提升學生知識理解力,提升初中地理有效性,并分別從微課教學法、實踐教學法以及互動教學法進行著力,從而營造出具有自主性、實效性和活躍性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地理學習的趣味性,并逐步掌握地理學習方法,提升地理教學質量。
關鍵詞:初中地理;有效教學;教學策略
在現階段的初中地理教學過程中,部分地理教師并不注重培養學生的地理學習獨立思考能力,讓學生記憶固定的知識點,從而導致學生的地理學習積極性被嚴重消磨。針對這種教學現狀,教師可以轉變原有的教學觀念,從學生的角度思考教學問題,讓學生在地理的學習過程中,獲得思維能力的提升和地理學習能力的增強,增強地理教學的有效性。
一、運用微課教學法,增強學生自主學習力
初中地理教師在開展地理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運用微課進行自主教學,讓學生在課下完成地理知識的吸收,在課上提出地理學習中的問題,從而增強學生的地理學習積極性。與此同時,教師可以運用現代通訊技術,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并針對有問題的學生進行適時地引導,提升學生的地理學習能力。
例如,在講授《自然災害》這部門內容時,教師主要從以下幾點入手。第一點,創設地理微課任務單。教師對此進行簡要介紹。微課任務單具體分為以下三項。第一項,自然災害的定義是什么?第二項,自然災害在我國有哪些分布特點。第三項,你知道哪些防范自然災害的措施?第二點,實施引導。教師運用現代通訊工具,時時關注后進生的自主學習動態,并適時地對他們的思維進行引導,從而讓后進生掌握地理學習方法。第三點,展示成果。在大部分學生討論結束后,教師詢問學生學習成果。小冉積極地舉手說:“自然災害是因為自然環境的變異,而引起的一系列威脅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自然現象。我國自然災害的分布特點是種類多、分布廣、危害嚴重以及頻次高;采取的防范措施為在災前,我們可以對自然災害進行預測,并及時預報,從而做好相應的災前準備工作;在發生災害時,我們應及時進行救援;在自然災害發生后,我們應根據具體的發生災害特點,構建相應防災工程以及預防措施。”教師可以運用微課開展此部分內容的授課,制定微課學習任務單,讓學生根據任務單進行自主學習。與此同時,教師可以運用現代通信技術,了解學生的學習動態,并適時地對學生的思維進行引導,讓學生掌握正確的地理學習方法,提升整體的地理教學質量。
二、使用實踐教學法,提升學生知識理解力
在初中地理教學的過程中,有些地理知識較為抽象,教師可以運用實驗的方式,開展此部分內容的授課,讓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加深對地理知識的理解,提升整體的地理教學質量。
例如,在講授《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這部分的授課時,教師為了提升學生對造成水土流失自然原因的理解,運用模擬實驗的方式,開展此部分內容授課。具體教師從以下幾點著手。第一點,準備實驗工具。教師準備如下的實驗工具:泡沫塊、樹枝、布塊、沙子以及橡膠塊。第二點,創設問題。教師對學生說:“你們如何運用實驗的方式,詮釋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第三點,實施引導。教師時時關注學生討論動態,并適時地對學生的思維進行引導,重點是關注后進生的學習狀況。第四點,展示成果。在大部分學生探究結束后,教師對學生進行提問。小冉積極地舉手說:“當泡沫塊的斜度增大時,沙子會很容易流下來,即坡度陡影響水土流失狀況;當固定抹布的數量減少時,沙子也容易隨著水流流下來,即植被覆蓋差同樣影響水土流失狀況;當水流的量增大時,也很容易將沙子從泡沫上沖下來,即降雨量大也是水土流失的重要因素。”
三、巧用互動教學法,提升初中地理有效性
初中地理教師可以運用互動教學,開展地理教學,并針對學生回答的問題,進行適時地引導,構建由學生已知部分向未知部分的連接,提升學生的地理知識理解能力,增強初中地理教學的有效性。
例如,在講授《交通運輸》這部分內容時,教師讓學生分別打開人口密度圖、中國自然環境圖,并向學生提問:“我國交通運輸網分布的特點有哪些?”生一回答:“東部密集,西部稀疏。”教師詢問學生:“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狀況?你們可以從對應的地理圖上進行分析!”小冉積極地舉手說:“我國人口東部多,而西部少!”蕭贊說:“從自然環境的角度思考,我國東部多平原丘陵,而西部多山地、高原。而山地、高原不適合公路、鐵路的修建。”教師說:“除了受到地形和人口分布的影響外,交通運輸的分布也與自然資源有密切關系。交通運輸線好似我們的血管一樣,只有相互聯通,才能發揮最大效用!”教師運用互動的方式,開展初中地理教學,在潛移默化中,讓學生掌握地理知識,提升地理教學的高效性。
總而言之,在提升初中地理教學有效性的過程中,教師應注重深入研究教材,并構建教學方法、學生認知以及教學內容的最大結合處,在降低學生地理學習坡度的同時,提升他們的地理學習興趣度,獲得良好的地理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戰玉龍.初中地理和諧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構建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8(14):182.
[2]賴小英.淺談初中地理高效課堂教學方法[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5,12(12):157.
[3]付德芝.高效課堂視野下初中地理課堂教學的幾點思考[J].文教資料,2015(32):193-194.
[4]王志鑫.初中地理課堂教學高效課堂的構建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5(01):97.
[5]李金紅.構建初中地理和諧高效課堂教學模式初探[J].現代婦女(下旬),2014(12):186.
[6]黃長明.淺談創建初中地理高效課堂的教學策略[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2,9(03):155-156.
作者簡介:劉江,1975年10月,男,四川省廣元市蒼溪縣人,四川省廣元市蒼溪縣五龍中學校,一級教師,初中地理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