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俊
摘 要:伴隨新一輪課程改革標準的提出,初中數學課程的教學也開始邁入新的發展階段,一線初中數學教師也積極探索新穎的教學手段,嘗試改善傳統形式下數學知識的講解模式,促進高品質數學課堂的建構。基于此,筆者從自身初中數學課程的教學實踐出發,提出改善以往教學流程、改善傳統合作教育模式,以及改善傳統課堂教學工具等策略,提出如何進行教育改革,實現初中數學課程的有效施教。
關鍵詞:初中數學;備課;合作;現代媒體
高品質的數學課堂,強調教師在向學生教授基礎知識的同時,應當關注學生的認知體驗,盡可能地提升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讓學生更加主動地完成對知識的建構。但是,在當前初中數學課程的教學中,盡管教師已經針對數學學科的教學內容,促進了課堂教學結構的調整,實現了課堂教學模式的優化,但是,教師也應當認識到,仍然存在部分制約數學知識有效教學的不利因素,因此,在實際進行數學知識的講解中,教師應當針對學科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出解決的方案,從而提升數學課程的教育實效。
一、改善以往教學流程,重視備課環節開展
課堂教學流程是教師開展課堂教學的順序,在以往的數學課堂中,教師都是“結果論”,只看中最后的課堂教學效果,卻忽略了教學流程的合理性,對最終課堂教學結果的影響。因此,為了提升數學課程的教學質量,教師應當注重備課環節的開展,有意識地安排課堂教學的活動,合理地建構課堂教學的流程,從而提升課堂教學的精湛性。
例如,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教師就可以通過備課的形式,保障課堂教學流程的有效設計。具體而言,教師先對學生的數學知識認知能力、學生認知數學知識的狀態,以及學生的興趣偏好等進行分析,作為備課的基礎;其次,教師對課本中的內容進行分析,指出需要學生建構的基礎數學知識;緊接著,教師結合數學核心素養的要求,以及本節課的內容,設定課堂教學目標,指出學生在學習本節課的知識后,將會實現的智力和能力的改變。最后,教師進行《平面直角坐標系》中教學活動的合理安排,從而完善預習、授課以及練習、復習等環節,使得學生在按部就班參與活動中,提升認知的實效。
顯而易見,在向學生講解數學知識中,教師進行有效的備課,能夠把握課堂教學的節奏,合理地安排課堂教學的流程,從而提升課堂教學的效果。
二、改善傳統合作方式,提升合作應用價值
伴隨社會對人才提出合作能力的要求后,數學教師也將合作活動引入課堂之中,成為教師開展課堂教學工作的常用活動之一,但是,在以往的數學課堂中,教師都是按照就近原則,讓座位相近的學生成為一組,顯然,忽略了學生之間的差異性,造成合作活動的使用效果不佳。所以,在向學生講解數學知識中,教師應當改善傳統合作活動的開展形式,讓學生在差異性水平的小組成員間進行相互合作,從而深化對數學知識的認知。
例如,在《分式》中開展合作活動前,教師先對學生的數學知識認知能力等進行分析,指出學生之間的差異性。之后,教師以互補性的原則,對學生進行小組合作人員的安排,保持每個小組當中學生之間的區別。緊接著,教師圍繞《分式》中的內容,向學生設定進行相互交流的任務,并組織學生進行自主思考,讓學生產生屬于自己的想法。隨后,學生在小組中進行意見的交換,在發揮集體智慧中,提升認知的效果。
不難看出,在數學學科的教學中,教師結合學生的認知實況,進行合作活動的優化,能夠有效提升學生之間的交流效果,建構實效數學課堂。
三、改善傳統教育工具,積極使用現代媒體
在傳統數學課堂中,教師所采用的教學工具是“黑板”和“課本”,單一、抽象的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數學知識的理解存在一定的難度。而電子計算機技術的發展,使得當前社會的發展趨勢呈現信息化,因此,在數學課堂中,教師也應當積極使用多媒體等現代化的教育技術,不斷優化學生進行數學知識認知的方式,讓學生在直觀、動態、多樣的教學結構中,逐步提升學習的效果。
例如,在《幾何圖形》中,教師就可以使用多媒體技術開展教學活動。首先,教師先使用影音資源,向學生展示幾何圖形在生活中的存在樣式,讓學生從自身的生活經驗出發,初步建立對本節課知識的印象。隨后,教師向學生展示本節課知識點的思維導圖,讓學生從整體上把握本節課的知識,從而更好地跟隨教師的教育節奏。緊接著,教師采用不同的圖片,展開本節課的細致教學,讓學生在圖文變換中,維持注意力,逐步提升認知的實效。
總而言之,在之后向學生教授數學知識的過程中,教師不僅需要改善課堂教學的流程,建立有效的合作模式,應用現代媒體等教育工具,同時應當結合學生的認知實效,以及數學學科的教學內容,不斷創建新穎的教育手段,并在應用于實踐中進行教學改進,形成完整地進行數學知識教學的體系,從而在改善傳統教育結構的基礎上,實現初中數學課程的有效教學。
參考文獻:
[1]何光華.探討初中數學教育中的興趣培養[J].才智,2017(36):35.
[2]蔡思慧.初中數學課堂知識互動生成教學研究[J].才智,2017(36):12-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