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志軍
摘 要:審美能力是學生綜合素養的重要方面,而小學音樂是富含美的因子的學科,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不僅有利于學生感受藝術情境,提升藝術品味,而且也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美育素質和藝術素養。基于此,本文將從“聆聽感受,培養審美意識”“想象意境,激發審美情趣”“美感認知,提高審美能力”三個方面進行分析,談一談小學音樂教學中學生審美能力培養策略探究。
關鍵詞:小學音樂;審美能力;意境想象;培養美感
音樂對人具有教化作用,音樂是一種聽覺藝術,簡單的旋律譜寫著人生的千思萬緒,音樂不僅可以陶冶情操,凈化心靈,而且也是情感表達和交流一種方式。而對音樂的鑒賞需要一定的藝術審美能力。因此,一方面,教師要采取多種教學手段將學生在音樂知識和技能上的學習內化為一種精神審美能力。另一方面,教師也要鼓勵和引導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力,以期借助音樂來喚起學生對一切美好事物的認知。除此之外,教師也要切實關注學生的心理需求和認知規律,以期能夠充分激發學生音樂學習興趣,使其在興趣的基礎上深刻感悟和體會音樂所帶來的美妙旋律,豐富其精神世界,提高其審美能力。
一、聆聽感受,培養審美意識
音樂終究是一場聽覺盛宴,引導學生用心聆聽音樂,不僅可以讓學生學會以聆聽作為感知世界的方式,而且也可以引導學生從音樂中發現作品的美,培養其審美意識,增強其審美體驗。因此,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要通過有效的音樂類型設計,結合學生的主觀性,讓學生在聆聽中切身體會音樂中所蘊含的作家的思想情感,以期讓學生在作品中形成共鳴,進而提高學生的審美理解和分析能力。
例如:在教學“我是中國人”這首歌曲時,為了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我會讓學生通過用心聆聽來感受這首歌的情緒、曲調、歌詞、節奏等方面的特點,如,除此聆聽完這首歌曲后,我會向學生提出“聽了這首戲歌,你有什么樣的感受?”并引導學生從歌曲的情緒和歌曲的內容上進行回答,以期能夠讓學生感受這首歌曲的情緒是熱情豪邁的,并初步了解這首歌曲贊揚了中華民族講文明的傳統美德和中國人奮發向上的精神風貌。然后,我會帶領學生再次聆聽感受這首歌曲的節湊,如,這首戲歌的特點:“節奏吸取了京劇西皮流水的特點,只有強拍沒有弱拍”。最后,我再讓學生聽這首歌的節拍并組織學生跟著音樂的節拍一起點著板輕聲哼唱全曲,以期進一步激發學生對民族民間音樂的熱愛,體驗以京劇音樂為素材而創作的濃郁京韻。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學生在聆聽體會音樂的美,進而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
二、想象意境,激發審美情趣
意境是指作者借形象而表心境,又寓心境于形象之中,既一種虛實相生的藝術境界。另外,通過意境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是提高學生藝術修養的基礎。因此。在音樂教學中,一方面,教師可以通過創設有效的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深刻感受音樂所表達的意境,進而培養審美情趣。另一方面,教師也要引導和鼓勵學生在音樂的旋律中想象音樂中所展現出來的景象,進而有效提高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審美能力。
例如:在教學“致春天”這首歌時,為了讓學生對音樂有更深刻的認識,鍛煉學生的藝術想象能力和審美感知力,我會在課堂上讓借助多媒體的視頻來導入,首先讓學生觀看《致春天》的mv,接著讓學生在mv的氛圍中感受春天的意境。然后我再讓學生閉上眼,認真的跟著歌曲《致春天》的節奏想象曲中的場景,并在聽完后說出自己的感受,以期能夠讓學生充分感知春天的美和大自然春意濃郁的景象。最后我再讓學生根據自己對春天的所見、所聞、所想等,借助歌曲的旋律適當改編,以表達自己對春天的認知和感想。這樣的方式,讓學生在濃厚的音樂氛圍中想象意境,從而提高學生藝術修養和審美能力。
三、美感認知,提高審美能力
音樂的美感不僅僅來自聆聽之中,而且也可以讓學生通過自身的演唱、表演等方式來訴諸對美的認知,從而讓學生在音樂表演中對音樂進行欣賞,培養其的美感表現力和審美能力。因此,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利用自身的專業知識,借助樂器等工具帶動學生進行音樂表演,以實踐的方式親身體會,陶冶學生情操,并逐步培養學生審美鑒賞和創新能力,促進學生的綜合素質的提升。
例如:在教學“采花”這一首歌曲時,為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我會通過讓學生演唱并進行表演的方式來加深學生對美的感知力。首先,我會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展示不同種類花朵的圖片,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后,我會再次利用多媒體讓學生聆聽歌曲并朗讀歌詞,待學生聆聽結束后,我再為學生講解本節課的主要內容,如,采花》這首歌曲的節湊為:“降E調,節拍2/4”是一種四川民歌,流行于四川南坪的傳統小調,歌曲表達了熱愛生活、熱愛勞動的思想感情等等,以此來讓學生體會歌曲所表達的思想情感;然后我會帶領學生隨著多媒體視頻《采花》音樂輕聲哼唱歌曲,之后,我會與學生共同討論這首歌曲演唱的藝術處理(速度、節湊、咬字、情緒),以期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最后,待學生基本掌握本節知識后,我再讓學生兩人一組,相互練習歌曲,并借助鋼琴為學生伴奏,讓每組學生在課堂上進行表演,從而讓學生在實踐中增加對美感的認知能力,培養學生的音樂審美感知素養。
綜上所述,在音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既是新新課程改革的內在要求,也是學生全面而健康發展的必要條件。因此,作為一名優秀音樂教師,要緊跟時代步伐,在教學中不斷探究新的教學理念和方法,以多角度、全方面的促進學生審美能力的提高。
參考文獻:
[1]孫丹丹.小學音樂教學中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策略[J].音樂時空,2015(22):187.
[2]尚麗琴.試析小學音樂欣賞教學中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J].中國校外教育,2018(1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