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琴
摘 要:在教育不斷發展的當下,各學科教師都將關注的重點放在了提升課堂教學效率上,希望能夠采用有效的方法保證學生的學習效果,使學生接受到良好的課堂教學,提升學生的課堂學習效果。經實踐檢驗,有效的課堂導入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教師的課堂教學效率。物理是初中生需要學習的一門基礎學科,因此初中物理教師有必要深入探究有效的課堂導入技巧,使學生因此具有學習物理知識的興趣,提升學生的課堂學習效果。基于此,本文將談一談初中物理中的課堂導入技巧,希望能夠為廣大教師同胞們提供有效地借鑒。
關鍵詞:初中物理;課堂導入;教學策略
在物理課堂教學中包含著多種多樣的教學環節,課堂導入環節就是其中的一種。課堂導入是物理課堂教學的開端,教師在課堂導入環節需要充分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這樣才能夠使教師接下來的教學更為順利。因此,如何采用有效的方法使得課堂導入更為有效,成為了物理教師不得不思考的一個問題。物理教師需深入探究學生的興趣、愛好,結合物理課本上的內容,對學生進行課堂導入。基于此,本文將以初中物理為例,結合筆者的教學實踐,從多個方面探究初中物理中的課堂導入技巧。
一、應用現代信息技術
在科技的不斷發展下,現代信息技術已經被廣泛的應用于各行各業中,其中就包括教育行業。初中物理教師在課堂導入環節應該巧妙地應用現代信息技術,借助現代信息技術資源豐富、形式多樣的特點,對學生進行教學,保證課堂教學的高效性。
如,在教授“物態變化”這課內容時,筆者就會在課堂導入環節應用現代信息技術。在教學開始時,筆者便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向學生展示了一段視頻,視頻是以紀錄片的形式展現了物態融化、凝固、汽化、液化、升華、凝華等多種多樣的物理現象,視頻形象且生動,學生能夠融入到視頻所創設的情境中,認真的進行視頻的觀看。在展示完視頻后,筆者便對學生說:“同學們,視頻中所展現的這些物態變化的現象都是我們本章節所需要學習的內容,接下來老師將對你們進行詳細的講解。”因為視頻的觀看,學生對本章節物理知識的學習產生了興趣,所以能夠集中注意力聽筆者的講解,使得筆者的課堂教學變得十分順利。
總之,在本次教學實踐中,教師在課堂導入環節巧妙地應用了現代信息技術,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教師接下來的教學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二、引入生活元素
物理教師在課堂導入環節結合教學內容引入生活元素,能夠使學生因接觸實際生活中經常接觸的事物而對物理知識產生親切感,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更好的進行接下來的物理學習。
如,在教授“二力平衡”這節內容時,筆者在課堂導入環節便對學生說:“同學們,你們認為在講桌上的粉筆是處于什么樣的狀態?”學生紛紛表示保持靜止狀態。筆者接著對學生說:“那么高速行駛的列車呢?”學生們表示是處于迅速直線運動的狀態。此時,筆者便對學生說:“那么,它們都受什么樣的力作用?”筆者的問題引發了學生的思考,因為學生沒有接觸過與之相關的知識,所以紛紛表示不知道。見此情況,筆者便詳細的向學生講解了本課所涉及的物理知識點,使學生自然而然的融入到了本課知識的學習中,提升了學生的課堂注意力。
總之,在本次教學實踐中,教師在課堂導入環節巧妙地應用了生活元素,使學生因為生活元素對物理知識的學習產生了興趣,讓學生自然而然的進入到了物理知識的學習中,提升了學生的課堂學習效果。
三、設置問題情境
問題情境教學法是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創設一些情境,引入一些問題,使學生不知不覺得在情境中思考問題,這種方法能夠點燃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初中物理教師在教學中設置問題情境,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主動性,保證教師的課堂教學效果。
如,在教授“壓強”這課內容時,筆者便在課堂導入環節引入了問題情境。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中,筆者準備了一根尖釘子、一根鈍釘子、一塊木板和一把錘子。筆者首先利用錘子將尖釘子錘進木板,結果釘子很快的就錘進了木板里。然后,筆者利用錘子以同樣的力氣將鈍釘子錘進木板,結果釘子很難錘進木板。此時,筆者對學生說:“為什么會發生這種現象呢?”學生紛紛表示是尖釘子的頭比較尖。見此情況,筆者對學生說:“那么,你們能否用物理知識來說一說這種現象發生的原因?”學生沒有與之相關的知識儲備,自然都啞口無言。于是,筆者便對學生說:“接下來,我們學習的這課內容,就能夠很好的解釋這一現象發生的原因。”說完后,筆者便對學生進行了知識的講解。在筆者創設的問題情境下,學生有了學習的積極性,所以能夠較為認真的聽筆者的講解,提升了學生的課堂學習效果。
綜上,初中生剛剛系統性的接觸物理知識,對物理知識的學習還比較感興趣,初中物理教師應該緊緊地抓住學生這一關鍵時期,注重課堂導入技巧的探究,使學生更積極更輕松地學習物理知識,讓學生的物理水平得到有效的提升,為學生之后的學習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周吉.淺談新課程下初中物理課堂的導入[J].科教文匯(中旬刊),2009(05).
[2]顧小飛.初中物理課堂導入藝術初探[J].考試周刊,201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