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桂萍
摘要:作為全國首批現代學徒制試點學校,我校現代學徒制探索為學生發揮優勢、提高能力、養成良好的職業道德提供了很好的條件,走出了一條極具創意的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路徑,值得深入探索和推廣。
關鍵詞:現代學徒制 ;工匠精神;校企聯合交替培養
一、我校實施現代學徒制的路徑
現代學徒制的關鍵、核心是要突出學校和企業的雙元培養、學生和學徒的雙重身份,企業除了招生外,還要為每個學生配培訓師傅,介入對學徒的全程培養和管理。
(一)選擇好試點企業和專業
在中職招生之前,由合作的企業直接參與,按企業的用人標準通過面試的形式錄取學生,然后根據學業考試成績擇優錄取,這些學生(學徒生)就相當于該企業的“后備員工”,具有雙重身份,既是學生,又是學徒。
(二)簽訂協議,明確三方職責
在實施現代學徒制過程中,需通過協議明確界定學校、企業、學生(家長)三方的權利和義務:學校與企業要簽訂聯合培養的合作協議,學生(家長)要與企業簽訂三年的學徒協議。
(三)成立專業學徒制工作小組
聯合試點企業,由職教專家、企業人員、專業教師組成相應專業學徒制工作小組,主要負責該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確定、專業課程建設、教學方式創新、學生學業評價、負責選派優秀技術工人擔任學生的導師(師傅)等。
(四)校企共制培養方案
學校與企業共同研制人才培養方案,確定相應的教學內容和合作形式,改革教學質量評價標準和學生考核辦法,將學生工作業績和師傅評價納入學生學業評價標準。在人才培養目標的指導下,由職教專家、企業與學校、教師與師傅共同參與,按照“企業用人需求與崗位資格標準”來設置課程,建成“公共課程+核心課程+教學項目”為主要特征適合學徒制的專業課程體系。其中核心課程可根據企業需求適當增減,教學項目是完全按照企業需求,在課程專家、企業技術骨干和學校專業教師的共同努力下開發適合企業的項目課程,并由企業專家和專業教師共同來承擔教學任務,尤其是專業實訓環節。
(五)教學時間安排
在現代學徒制中,學徒的學習是在企業中的實訓和課堂上的學習有機結合,一般實行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形式,學生需用近1/2的時間在企業接受培訓,在學校學習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的時間只占1/2左右。
目前第一學期以“企業體驗”為主,第二學期開始“項目實訓”和“輪崗實訓”,采用“兩周在學校、一周在企業”(根據企業的實際而定),其專業技能要求和實訓內容均由學校與企業共同確定;后一年到相關企業進行“頂崗實習”,學生畢業時同時取得中等職業教育學歷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
二、我校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初顯成效(物流專業為例)
“現代學徒制是一根金手指,對學生培養有點石成金的效果!”——我校教務處兼物流學部主任及物流學部技能副主任、現代學徒制負責人在幾年的學徒制試點工作后不約而同地感慨道。
據了解,四年多時間的“現代學徒制”培養模式讓我校物流學部嘗到了甜頭。如13龍星物流班學生經過三年企業師傅和學校教師交替上課的培養, 現代學徒制學徒(學生)在龍星的表現得到一致好評。經過三年的學徒制學習,學生基本功訓練扎實,部分優秀現代學徒制學生已經在企業一線生產中脫穎而出,現代學徒制培養效果顯著。已成長為公司“業績標兵”的龍星班優秀學徒楊程寧說:“這種培養方式,不僅讓我很快掌握了生產技能,還學到了企業師傅一絲不茍、精益求精的敬業精神、奉獻精神,感受到企業文化強大的向心力,員工萬眾一心,步調一致,共同為企業發展、為個人的人生追求打拼,再苦再累也值得。”
2年前,年僅17歲的楊程寧來到龍星物流公司參加學徒制輪崗實訓,成為一線物流倉庫的一名普通理貨員助理。勤學好問、善于鉆研的他憑著一身干勁苦練技術,實習期尚未結束即迅速成長為公司物流倉庫的后備管理干部(加入儲備班組,公司進行重點培養),同時也因業績突出、同事領導反映好獲得公司破格允許參加倉庫保管員競聘并受到好評(倉庫重要管理崗位,正式員工才有資格報名)。楊程寧所在倉庫主管高勇對他作出的評價是:“經過2年的輪崗實訓和頂崗實習,他在業務能力、職業態度方面的成長非常快、非常突出,其表現甚至比公司很多正式員工都要出色得多,雖然還未正式入職,但他在這個職業已擁有很高的起點,我們公司非常期待他的加入。他能從年紀輕輕的高中生順利地向企業人過渡,并且如此飛速地成長,現代學徒制無疑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由于物流倉庫的環境惡劣,越來越多的人不愿從事這項工作,正因為如此,我們更有責任培養出具有‘工匠精神的未來倉庫工作接班人。也正是經過作為倉庫員工“卸車、清點、核對、檢查、拍照、溝通、鏟運、入倉、出倉、裝箱”的日夜作業和千錘百煉,我們的(學徒)學生才得以成長為具有‘工匠精神的優秀物流操作管理人才”,龍星公司總經理王偉國說。
三、我校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總結
現代學徒制究竟有何神奇之處?回顧五年的探索之路,我校林綠洋校長深有感觸:“作為一種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現代學徒制打通了學校教育與企業需求脫節這一環節,將課堂搬進了企業,同時也將更多的企業能工巧匠引進課堂,實現了學校、企業的深度合作,教師、師傅的聯合傳授。將企業經營過程中的企業文化、職業標準、操作流程、特有技術、傳統經驗等,作為一個整體,在師傅授徒過程中深刻影響著徒弟(學生)的成長。學生通過現代學徒制培養,技能培養密切結合一線生產需要,增加了真實性生產的實踐機會,不僅技能水平,敬業精神等都符合企業的需求,從而大大拓展學生未來的發展空間,對其職業生涯有明顯的助益。
由此可見,現代學徒制無疑是一種符合時代需求,能實現學生、學校、企業、社會多方共贏,基于現代企業優秀員工成長路徑的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值得深入探索和推廣。
參考文獻:
[1]朱敏成:論現代學徒模式[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1年11期
[2]關晶:現代學徒制,向質量要未來[N].中國教育報,2014年[3]楊楠紅.職業人視角下的中職生職業素養培養的實踐與探索[j].職業,2010年14期
[4]姜大源:當代德國職業教育主流教學思想研究[M].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