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烏翻
【摘 ?要】 教育教學改革是一個永恒的話題。我國實施素質教育已歷時10年,盡管課改進行轟轟烈烈,教學理念也在不斷變化,但素質教育仿佛還只是停留于表層,課堂教學徘徊于表層化教育,還未實現課堂的深度教學。本文僅以“核心素養發展”為導向,讓初中政治課堂有深度作簡要的探索。
【關鍵詞】 初中政治 ?深度教學 ?核心素養
一、走出初中政治課教學表層化,實現深度教學的必要性
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的繼續推進,課堂教學出現了許多新氣象。與此同時,一些教師存在簡單、淺層次的課堂活動,教師沒有對教材進行挖掘和解讀,教學方式形式化,追求表面的“繁榮”, 內容處理表面化,教學評價簡單化,空泛無力等,不利于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應對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新要求,初中政治的新課程教學必須摒除表層化現象,走向幫助學生對教學內容深度理解的教學,課堂教學必須堅持以培養“核心素養”為導向,實施深度教學。
1. 是以深化“核心素養發展”為導向的初中政治教學改革的必然要求。
初中基礎教育應該以發展人的“核心素養體系”,培養對學生終生發展有益的DNA,讓學生打下堅實知識技能基礎的同時,又能為未來發展預留足夠的空間。
初中政治課在新一輪教學改革中也呈現出許多新氣象,但在教學實踐中淺顯化、表層化現象仍較為突出,缺乏能力培養;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形式化呈現出“結構性沉默”的現象。因此,初中政治課教學改革深化要以“核心素養發展”為導向,追求“建構知識、提升能力、培育素養”初中政治課深度教學。
2. 是破解教學與生活相脫節的教學困境,實現“有效教學”。
目前,“聚焦課堂,有效教學”已成為一線政治教師教學的共識。但一些政治課教師在教學中還是較普遍地沿用“講解——接受”這一模式,教學時重點放在對某些原理、觀念、概念,進行細之又細的分析。“上課記條條,下課背條條,考試答條條,考完全忘掉”的現象仍較普遍的存在。貼近生活是政治課這門學科的特色,政治課一旦失去了生活,也就失去了它的活力和生命力。這樣的政治課就是“假、大、空”的課堂,政治課教學就會成為空談,缺少了“根”與“魂”,教學效果大打折扣。
3. 是推進以“能力生根”為目標的學習方式的教學轉型。
讓學科能力發展是課堂教學的關鍵。優質的教學是學生的“學習”與教師的“教學”必須有正確的目標和方向。
深度教學的教學方式,就是要引導學生改變學習方式:從淺層學習轉向深度學習,核心是改變學生的思維方式。教師通過深度教學給予學生“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動經驗”,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借助豐富的知識與思維能力,能夠發現意義,建構并運用知識。要實現這一能力目標,必須走出淺層次、符號式的教學,積極探索實施深度教學的新策略,讓政治課教學成為學生學習“能力生根”的助推器。
二、基于“核心素養發展”深度教學的基本內涵
鐘啟泉教授認為“核心素養”是指,“學生在接受相應學段的教育過程中逐步形成起來的適應個人終身發展與社會發展的人格品質與關鍵能力”。政治課深度教學,要培養學生適應未來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所必備的“關鍵能力”或稱之為“核心能力”。這種“核心能力”主要是思維能力與解決問題能力。思維能力是“核心”, 解決問題能力是思維能力的外化結果,二者相互促進,是政治課教學所要達到的核心目標。
三、做好“深度”的準備,讓課堂教學有深度
1. 準確把握教育教學目標,讓教學目標有深度。
教師要樹立新課改理念,教學中要體現初中政治學科的特點。準確把握政治學科的課程標準和學習指導意見,制定科學的教學目標,以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為導向,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益與質量,引導學生知、情、意、行的統一。其次,需要制定科學的學習目標,關注學生高級思維能力,培養學生深度理解和靈活應用的知識、技能、策略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能力。
2. 優化教學情景設計預處理,讓教學設計有深度。
在課堂教學中要積極創設貼近生活,具有典型性,有思想性、啟發性、探究性、激情性的情境,善于挖掘情境背后豐富的內涵,讓學生對情境有深刻理解,深度體驗,升華認識。創設恰當的活動案例、精心設計問題、有效組織活動。上課做到設疑問難、精講點撥。精心設計問題,避免表面化,要找準學生學習上的質疑點和薄弱點設計問題,激發學生思維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活動的深度要創設真實情境,以問題驅動,培養學生的深度思維。好的課堂是可以讓核心素養落地生根的地方,是可以培養學生獨立精神和公民意識的地方。好課堂里出素養、好課堂里出精神、好課堂里出公民。
3. 教學要以發展能力為導向,讓教學方式有深度。
理念決定未來,我們要站在學生終身受益的視角,主動去變革我們的學習方式和教學模式,把更多的心力投入到如何引導學生對知識、能力與價值觀的整體建構,更多的思考如何促進學生的“核心素養”發展。
以發展學生能力為導向的課堂教學要求教師要采取行動、付諸實踐,主動了解學生的需求,貼近學生的生活;積極鉆研教材、用好教材,彌補教材滯后的缺陷;鼓勵學生主動設問,養成積極思考的習慣;努力創設情景,優化教學設計,培養學生主動參與社會生活的實踐能力;將理論學習與時政熱點有機結合,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這樣的教學方式才有深度,才能真正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
4. 有針對性的當堂反饋,讓課堂評價有深度。
課堂練習要講究“精、準”,能準確反映學生的當堂達成率,也能加深、拓展教學內容,調動學生探究的積極性。教師精心設計的練習,要與教材內容緊密聯系,難度適當,有診斷性和評價性。通過精心設置的練習,拓寬、延伸課堂教學。通過課堂練習,給學生自主探究、討論的空間和時間,通過發現、體驗、探究與感悟課堂,提升自身的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教學活動的評價才有科學性和針對性。
以“核心素養發展”為導向的初中政治課深度教學,是“真正的教”與“真實的學”的和諧統一。教與學互動,優化學生的學習方式和知識的建構、提升學生的思維訓練和能力、樹立學生學習的信心、興趣與成就感、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有效教學和高效課堂。
參考文獻
[1] 鐘啟泉.基于核心素養的課程發展:挑戰與課題[J].全球教育展望,2016(1).
[2] 王紅,吳穎民.放慢知識的腳步,回到核心基礎[J].人民教育,20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