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芳
【摘 ?要】 實現小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是新課程改革的起點。德育在小學語文教育中發揮著突出的作用。小學德育有利于引導小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促進小學生的可持續發展。以下是我在這方面的探索。
【關鍵詞】 小學語文 ?方法探討 ?道德教育 ?德育教育 ?實踐活動
隨著德育滲透教育改革的有效推進,德育滲透是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的重要要求。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注意不嚴格地貼上道德教育的標簽。眾所周知,語文是一門實用性和文學性很強的學科。在小學語文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充分挖掘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德育知識。要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必須重視學生的道德教育。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必須經歷的階段是學會理解生命和人性。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德育的重要性
小學生這個年齡段處于懵懂、不成熟,人生觀和價值觀尚未成形,對事物的看法仍處于無知狀態。此時有必要將德育滲透到教學中去。中國人與德育的關系十分密切。通過將德育滲透到語文課程中,使學生在未來的生活中走得更加順暢。我國雖然實施了多年的素質教育,但在實際教學中仍然存在著傳統的考試制度,這使得家長和教師過于注重考試成績,忽視了道德教育對兒童的影響。忽視教科書的人文精神,注重工具性,導致學生道德教育的缺失。
二、深層次剖析教材中的德育素材
教科書是教師實施教學的重要指導。所有教學工作的基礎和前提是對教材的分析和理解。要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培養學生高尚的思想道德教育,促進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就必須深刻地把握教材的精髓,分析德育的因素,向學生傳授基礎知識;同時實施德育,利用德育的特點。例如,在學習課文時,教師可以結合課文的內容,挖掘課文的具體語言文字,促進學生深入理解課文的主題,激發學生的情感共鳴。教學任務完成后,教師應引導學生探究課文中的中心人物思想。因此,為了促進學生從教科書到作者的現實生活的理解,加深學生的感受和體驗,小學語文德育應運而生。
三、利用情境教學實施德育
適當的學習環境是優化課堂的重要途徑。因此,中國教師應積極創造一個適宜的學習環境,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優化課堂教學。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創造一個生動的學習環境,幫助學生沉浸在道德熏陶中。例如,在學習課文時,可以通過多媒體生動地展示課文內容,配合教師的語言講解,在欣賞祖國大江大山的同時,促進學生對課文質量的深入接觸,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高尚道德。
四、在字、詞教學中滲透德育
小學階段學生應該掌握大約2500個常用漢字。在低年級的讀、寫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在指導漢字的結構時滲透德育教學。通過引導學生觀察漢字的結構,分析性格和做事之間的關系。我們可以把識字、書寫教學與育人相結合,使學生在有趣的人物分析中掌握人物的結構,理解人的方式,使學生受到團結友愛、謙虛互助、集體主義等教育。
例如,在學習“乳”字時,耐心為學生解釋它的來源。在甲骨文中,“乳”字是雙手手抱嬰兒哺育的形象,然后延伸到你母親在養育孩子方面的辛勤勞動。這樣的教學不僅使他們記住了“乳”這個字的書寫和意義,而且增強了學生對母愛的理解,使他們懂得感恩和孝順父母。
五、語文課外活動中滲透德育
低年級處于半幼稚、半成熟、復雜的獨立與依賴、充滿矛盾、行為充滿模仿的時期。因此,課外活動應堅持選擇積極正面的好主題或好榜樣,以培養學生良好的素養、積極向上的進取精神、社會主義道德情操和愛國情懷。高年級學生正處于人生觀和世界觀的形成時期。他們的觀察、想象和思考能力已經成熟,獨立判斷能力也得到了加強。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組織生動有趣的語文課外活動,如閱讀、演講、辯論、講故事、興趣小組和文學社團等。例如六年級語文教學中,學生學習了古詩詞后,老師便在班級開展古詩詞大會,活動前布置學生查找大詩人李白、杜甫、白居易等的相關資料、詩詞;孩子們在籌備活動中查閱大量古代詩人資料及相關詩詞后,背誦積累大量詩詞,并了解更多的我國歷史文化,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慢慢升華,道德修養在慢慢強化。類似這樣的活動很易挖掘,也深受學生歡迎。通過這些活動,滲透道德教育,把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的培養與道德修養有機地結合起來。
六、寫作教學中實施德育
寫作教學既是語文教學中重要能力培養的關鍵,同時也可以作為實施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徑。因此,語文教師應充分利用寫作來激發學生的情感,實施道德教育。現代教育教學研究表明,教育者不僅需要熟練的技能,還需要進步的思維和高尚的人格。因此,教師應該讓學生明白,寫一篇好的作文不僅需要語言的積累和寫作技巧,還需要良好的道德修養。因此,教師應自覺地、循序漸進地將德育融入寫作中。因此,教師應在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同時,組織學生進入社會和自然,促使學生深入觀察和感受,激發學生的創作激情,接受道德啟迪。此外,教師還應引導學生走向社會,進行調查,了解社會,融入社會,培養學生良好的人格。在評價學生的作文時,教師不僅要選擇優秀的作文,還要選擇水平較低的作文,挖掘學生的愿望,培養學生的健康心理。
七、為人師表,潤物無聲
“敬其師,效其行”。自古以來,教學就講究為人師表。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要想更有效地向學生滲透德育思想,就需要教師具備良好的語文素養及高尚的道德情操,這樣才具備言傳身教的能力。小學生還處于模仿階段,認知能力不足,思維不完善,思維可塑性大,迫切需要在道德、人格等方面進行填補。能使學生感知環境,形成自我概念。作為一名指導小學生德育發展的語文教師,必須在具備良好職業素養和良好的人格品質的同時,不斷增強個人業務能力,提高自我素養,在教學活動中樹立良好的德育標桿。語文教師應當品行端正,表里如一。在生活中也應該以同樣的方式行動,為學生樹立良好的學習形象,讓學生自覺地樂于接受教育,實現德育目標。此外,語文教師作為小學生學習生活、道德品質的引路人,應密切關心學生的生活和心理狀態,注重課后的溝通,加強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和引導。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不應懼怕艱難困苦和疲勞,要認真對待每一項教學工作。教師首先要以身作則,激勵學生,實現德育目標,逐步培養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逐步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
總之,小學德育教學對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具有重要作用。二十一世紀的優秀人才承載著祖國的未來和希望,因此小學語文教育中培養學生優秀的道德品質是一項長期不懈的教育重任。學生愛國、愛人、守紀、誠信的信念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和謙讓禮貌的養成,都離不開教師的悉心引導和教育。小學語文教學作為教學的主陣地,擔任品德教育任重而道遠。它需要每位語文教育工作者長期的耐心和堅定的信念。
參考文獻
[1] 田井貴.對小學語文合作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及其策略的探討[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0(03).
[2] 胡開應.新課標下小學語文德育滲透教學之我見[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2 (09).
[3] 陳玉潔.淺談如何加強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教育[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0 (07).
[4] 胡燕妮.淺談在小學語文課中如何滲透德育教育[J].中國校外教育:基教版,20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