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越
摘 要:在“互聯網 +”時代經濟社會發展客觀要求的基礎上,如何以新的研究成果為起點,更好地對傳統的電子商務人才進行培養,這是廣大培養電子商務人才的老師所需要考慮的問題。通過將課程內容、教學過程、生產過程和職業規劃深度融合,全面構建“互聯網 +”時代下的產教深度融合的電子商務人才的培養,這是大家都需要考慮的問題。作為一個新時代背景下的產教融合跨境電子商務人才,如何更好地實現“知識復合”、“能力復合”和“素質復合”的相結合,從而更好地形成一個整體,這不僅是大家在進行職業規劃時需要考慮的問題,更加有利于解決傳統商科人才結構性供需失衡的問題。本論文從不同方面闡述基于“互聯網+產教融合”應用型本科院校電商人才培養模式研究,希望為研究應用型本科院校電商人才培養的專家和學者提供理論參考依據。
關鍵詞:“互聯網+產教融合”;電商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電子商務在推動經濟一體化和貿易全球化的過程中一直都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跨境電子商務的發展對于促進國與國之間的溝通也將會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從目前各行各業發展的情況來看,跨境電子商務人才的短缺也成了大家都非常關心的問題。結合當前市場對于電子商務人才的實際需求,為生產企業創造更多的經濟價值。目前,中國互聯網的普及率已經達到了 54.3%,而且這種發展的速度也將會變得越來越快。“互聯網”作為一種新的功能性元素,也正慢慢地融入到各行各業,并成功地成為了企業運營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個部分。但在實際情況下,確實存在企業找不到高素質和高技能的商科人才,而另外一方面學習跨境電子商務的畢業生卻找不到對口崗位的情況。
1應用型本科院校“產教融合”教育現狀
應用型本科院校“產教融合”戰略是以就業為導向的教育,是對學生進行生產、管理、建設等方面的綜合培養,進而使學生在走出學校進入企業時能夠直接進入工作狀態,成為懂技術、會操作的專業型人才。“產教融合”戰略的重點在于根據崗位職責的要求來設置專業、制定課程并且制定相應的教學計劃。從學校的角度看,應積極引進相關企業或是進行相關產業的研發;從學生角度來講,應明確自己的就業方向并認真學習相關技能;從企業的角度出發,應利用好學校的教育環境,將自己的需求真實反映給學校和學生,從而在畢業學生中獲取自己所需的人才。
2基于“互聯網+產教融合”應用型本科院校電商人才培養的應用
2.1學習平臺的多樣化
“互聯網+”觀念在教育行業的應用打破了院校的圍墻,學生學習不像以前那樣只能依靠于課堂上老師傳授知識或是從教材中獲取。“互聯網+”時代下,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在互聯網上進行相關知識的學習,不受身份的限制甚至打破了國籍的限制。開放性和透明性成為“互聯網+ 教育”最大的特色。
2.2數據資源的共享性
互聯網作為一種重要的傳播信息的途徑,具有數據量大、傳播速度快等特點。2013年中國在互聯網上傳了第一批中國大學資源共享課課程,其中包含了理工類、文法類等10門學科共計120門課程,并規劃到2020年在線上開放3000多門國家共享課程。國家政策的支持有效的促進了“互聯網+”在教育行業的發展,使學生在互聯網上達到了資源共享,讓隨時隨地進行學習成為了可能。
2.3師生互動性增強
“互聯網+教育”模式的推行,使現實生活中的一個老師對多個學生的情況產生變化,互聯網可多個終端同時登陸的特性使一個學生對一個老師成為可能。極大的增強了師生的互動性,使師生在線上進行交流、學習、答疑。并且學生可以通過論壇、校友圈、群組等實現同學之間的線上交流,相互學習。互聯網技術在教育行業中的應用使學生與學生、學生與老師之間的互動與交流增多。
3“互聯網 +”背景下產教融合跨境電子商務人才培養的策略
3.1與課程內容進行對接,更好地增強商科人才的復合型知識結構
在“互聯網 +”的背景下培養商科人才,那么尤其要讓專業的人才具備復合型的知識結構。不但要讓他們掌握包括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和其他先進的信息技術,而且還需要更好地掌握包括外貿、零售、市場營銷、財務和運營管理等一系列的知識。例如,老師可以在教學的過程中帶領學生進行實際操作,讓他們更好地能夠在互聯網的環境下進行跨境電子商務的學習,并在之后將所有的課程都能夠全方位融合成一個柔性的課程體系。在這樣的基礎上往往也能夠更好地實現核心課程精準化、限選課程模塊化和各類課程多樣化的格局,從而才能夠在最后更好地培養有關商科人才的復合知識性結構。例如,現在很多高校開設了包括運營課程群、內容營銷課程群、移動商務課程群、網站建設課程群和推廣課程群等一系列的課程群。
3.2通過有效結合對接專業教育與創業教育來更好地培養商科復合型人才
在“互聯網 +”的背景下,跨界融合的發展是其非常明顯的一個特征。廣大高校可以通過專業教育和創業教育的深度融合來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復合型素質,并在之后能夠通過有效地推動學生發揮本身的專業特長來進行實踐創業。在“互聯網 +”的背景下進行跨境電子商務人才的培養時,老師尤其要通過積極鼓勵學生參加各類創業和創新類的商科大賽來更好地將賽事進行課程化,從而有效地將之后的“教、訓、練、賽”能夠有機地結合起來,并在之后更好地貫徹到日常的教學過程中。只有這樣學生本身的職業素養和技術能力水平才能夠在此過程中穩步得到提升。
3.3通過全面提升教師素質進行雙師隊伍建設
在高校電子商務人才培養的過程中,廣大高校尤其要重視教師隊伍的建設,只有在“互聯網 +”的背景下建立一支優秀的跨境電子商務教師的隊伍,才能夠在根本上提升電子商務教學的質量。例如,老師可以通過帶領學生開淘寶店的方式,來讓他們更好地了解先進的跨境電商技術。廣大高校的教師也要通過全面提升電子商務教師的專業素質和能力來讓更多的教師更加積極地到專業的電子商務公司進行學習。
參考文獻:
[1]論“互聯網+”時代背景下的高職電子商務人才培養方略[J]. 池寧.? 中國商論. 2018(17).
[2]基于專業融合的高職跨境電子商務人才培養課程體系研究[J]. 許金波,李學斌.? 南通航運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17(01).
[3]適應“互聯網+”跨境電商人才培養的院校體制機制創新研究[J]. 呂宏晶.? 遼寧經濟管理干部學院.遼寧經濟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17(02).
[4]基于“互聯網+農業”背景下的電子商務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探索[J]. 劉丹.? 現代經濟信息. 2017(05).
[5]“一帶一路”跨境電子商務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 鄭斌斌.? 現代營銷(下旬刊). 2017(08).
[6]“互聯網+”時代高職電子商務人才培養對策研究[J]. 商瑋.? 現代職業教育. 2015(16).
[7]“互聯網+”時代的高職電子商務人才培養思考[J]. 汪琪.? 金融理論與教學. 2017(04).
[8]基于互聯網+環境下跨境電子商務人才培養[J]. 付杰.? 今日財富(中國知識產權). 2018(01).
[9]基于互聯網實踐的跨境電子商務人才培養模式構建[J]. 張麗杰.? 智庫時代. 2019(34).
[10]高職電子商務人才“工匠精神”培養研究[J]. 龔芳.? 海峽科技與產業. 2017(03).
課題來源:黑龍江財經學院人文社會科學基金項目
基金項目:“互聯網+產教融合”黑龍江縣域電商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
課題編號:SK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