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建峰
摘 要:初中的科學實驗教學課堂是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的重要殿堂。本文將針對初中階段的學生特點以及對于科學實驗根本宗旨的理解,對如何優化初中科學實驗教學進行分點闡述。
關鍵詞:科學實驗教學; 優化教學;實踐能力
初中生之所以要進行科學學習,其目的是為了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以及科學思維。而在科學學科學習的過程中,科學實驗則是一個重要環節,科學實驗教學不僅僅是為了鞏固科學知識,驗證科學結論,對于初中的孩子來說,科學實驗教學還可以對學生進行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的培養。
在初中科學實驗教學中,我們要摒棄傳統教學中灌輸式的教學方法,以對于操作性、開放性以及創造力和團體協作力等方面的培養為目標,設置不同的環節,以求達到初中科學實驗教學的最佳效果。
一、優化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途徑
初中的孩子正處在身心發展的重要階段,除了對他們的科學知識儲備進行提高之外,對他們的實踐能力的培養也非常地重要。因此,在對初中科學實驗教學課堂進行優化的時候,必須要加強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
1.減少演示,增加操作
很多初中的科學實驗課堂,教師往往會考慮實驗教學課堂的時間非常緊湊和寶貴,他們認為,如果讓學生自行實驗會耽誤很多知識講解的時間,于是大部分的初中科學實驗課堂都是教師演示為主,殊不知,過多的演示不僅僅會降低學生積極性之外,最重要的就是會影響學生的實踐能力。
2.教師減少協助
除了減少演示的頻率,讓學生們學會自己動手之外,教師在進行科學實驗教學的時候,還應該要減少實驗過程中對學生的協助。很多教師認為,初中生仍然還是處于一個孩子的階段,在很多實驗過程中,他們需要老師的從旁指導。尤其是在化學課上,有時候,會有一些例如腐蝕類或者是反應類的化學實驗,由于不放心,教師往往會給予過多的協助,過多的協助和指導實際上同演示一樣,都會降低學生們的自行實踐,獨立實驗的能力。
3.小組合作,完成實驗
初中生正處于一個青少年身心發育的關鍵期,在這個時期,教師在課堂上有義務培養他們的團隊精神和合作意識,促進他們在團隊中實踐能力的提高。比如說,在學習初中物理中有關大氣壓的內容時,有一個著名的馬德堡半球實驗,在這個實驗中,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們分組,然后小組成員進行分工,分別拉住不同半球,并且有人記錄實驗過程。這樣的小組合作會增強學生們的合作意識,也能夠進一步提高他們的實踐能力。
二、優化學生創造性的開發過程
除了對學生的實踐能力開發之外,在初中科學實驗教學中,針對著初中生心理發展開始加速的特點,對他們的創興能力和創造性的開發也猶為重要。
1.實驗過程的開放性
什么是實驗過程的開放性呢?實際上,就是教師在進行課堂實驗教學的同時,設置開放的實驗,讓學生將實驗過程延續到課外。比如說,生物實驗課堂上要做的蚯蚓實驗,就可以讓同學們在課外進行實驗的前期和后期活動,通過這樣的開放性實驗,學生們能夠在沒有課堂時間壓力的狀態下,發揮其自身的實驗創造力。添加很多新想法。
2.實驗步驟的多樣化
很多科學實驗是不僅僅有一個實驗設計方法的,如果教師在科學實驗教學過程中過分注重實驗過程的標準化,不能夠鼓勵學生進行多樣化實驗步驟的設計,那么就會限制學生的思維發散和創新性培養。
3.實驗原理的綜合性(多學科)
我們知道,初中的科學實驗教學主要也就包括物理,化學,生物等學科。但是,學生們日常的生活是綜合性的,僅僅是用某一學科的知識解決問題都無法達到最好的效果,也不利于學生的聯想能力培養。因此,在初中科學實驗教學中,教師在設計實驗的時候,最好能夠將實驗原理有一個綜合性的開發,聯系各個學科的知識,讓學生們對實驗有一個綜合的聯想。這樣,就能夠使學生進行充分的聯想和思維發散。
三、優化教學過程的方法
前面所說的,都是在初中科學實驗教學過程中對于實驗設置,實驗活動過程安排以及教學理念的一些優化。但是,我們知道,實驗教學也是課堂教學的一種,對象又是初中生群體,那么適當的教學過程方法應用,不僅僅能夠促進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能夠讓科學實驗教學原理能夠有效實施。
1.現代化的教具使用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現代化輔助教具開始出現在初中教學課堂中。那么,在實驗教學過程中,教師就應該要合理運用這些現代化的教具。可以利用多媒體,投影儀等設備進行實驗的講解輔助。這些教具的使用不僅僅能夠為教師的講解帶來方便,也可以增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們注意力更加集中。
2.生活化的情境創設
僅僅是靠著科學實驗教學課堂的時間,要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和科學素養是不夠的,因此教師應該要幫助學生培養出一種生活處處皆科學的思維,這樣才能夠讓學生在課堂之外的生活中也能夠進行大量的科學思考。那么,如何做到這一點呢,實驗教學過程中,生活化的情景設置是非常必要的。在實驗的設置上盡量貼近學生的生活,在實驗的取材,操作上也盡量采用生活化的物品,這樣學生就能夠養成隨時隨地用身邊的器材進行科學研究的習慣。
四、結論
針對于初中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以及初中時期的思維發育的特殊性,新課程標準提出為科學實驗教學指明了一個方向,除了傳統科學實驗教學中對于學生的指導方式以外,我們應該從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以及改進課堂教學模式幾個方面進行改革,同時,對初中科學實驗教學課堂進行優化改革。
在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方面,我們要注意增加學生的操作環節,減少教師的演示和協助,并且讓學生學會在獨立思考的同時,進行小組的團隊合作;在學生創造力的培養方面,我們要注意實驗過程能夠盡量具有開放性,而實驗步驟具有多樣性,不拘泥于標準的答案,而實驗原理也要盡可能地聯系各個學科,有綜合性體現。在教學過程的方法優化方面,除了現代化,多媒體的教具使用之外,還應該根據學生的具體生活情況增加生活化的情境設置,并且能夠對學生的課堂表現有一個多元化的評價。
參考文獻:
[1]秦國成.提高初中科學實驗教學有效性初探[J].新鄉教育學院學報,2008,(6).
[2]王耀村.初中科學教學案例專題研究[M].浙江大學出版社,2005.
[2]余文森.“三維目標”就像一個立方體的“長、寬、高”[J].中國教育報新課程周刊,2007,(17).
[3]朱慕菊.走進新課程[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