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春玲
摘 要 在這個信息技術時代背景下,人們依靠“互聯網+”模式讓傳統行業煥然新生,新興行業蓬勃發展。“互聯網+”模式給很多人帶來了創新創業的機遇,也點燃了在校大學生創業的熱情,研究“互聯網+”背景下高校對創新創業人才的培養策略對我國經濟發展有重大意義。目前,高校對“互聯網+”背景下學生的創新創業培養模式還在摸索階段,尚不成熟。本文就“互聯網+”背景下高校創新創業人才的培養策略進行探究分析。
關鍵詞 “互聯網+” 高校 創新創業人才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9.07.076
Cultivation?Strategy?of?Innovative?and?Entrepreneurial?Talents?in
Colleges?and?Universities?under?the?Background?of?"Internet?+"
HOU?Chunling
(Shangqiu?University,?Shangqiu,?Henan?476000)
Abstract Under?the?background?of?this?information?technology?era,?people?rely?on?the?"Internet?+"?mode?to?make?the?traditional?industries?rejuvenate?and?the?emerging?industries?to?flourish.?The?"Internet?+"?mode?has?brought?many?opportunities?for?innovation?and?entrepreneurship?for?many?people,?and?has?also?ignited?the?enthusiasm?of?college?students?in?entrepreneurship.?It?is?of?great?significance?for?China's?economic?development?to?study?the?training?strategies?of?innovative?and?entrepreneurial?talents?in?universities?under?the?background?of?"Internet?+".?At?present,?colleges?and?universities?are?still?exploring?the?stage?of?innovation?and?entrepreneurship?under?the?background?of?"Internet?+".?This?article?explores?and?analyzes?the?training?strategies?of?innovative?and?entrepreneurial?talents?in?universities?under?the?background?of?"Internet?+".
Keywords "Internet?+";?college;?innovative?and?entrepreneurial?talents
“互聯網+”模式是互聯網發展的新突破,在此背景下,經濟形態不斷演變,讓很多傳統行業再次有新的活力,并且衍生出很多新興行業。很多在校大學生都抱有畢業進行創業的想法,但是高校對于“互聯網+”時代背景下的創新創業人才培養還存在困難。高校管理者應該盡快制定順應時代發展的培養策略,讓在校學生能夠成功的在“互聯網+”背景下找到適合自身發展的創新創業之路。
1?“互聯網+”對大學生創新創業的影響
在2015年,國家出臺了關于高等學校學生創新創業的相關文件,同時,在各個地方也陸續出臺了幫助大學生創業的相關規定。國家對大學生自主創業非常重視,當下“互聯網+”給大學生提供了更多創業選擇,高校應積極引導學生抓住新形勢下的大好機會,累積經驗和知識,提高創業能力。
1.1?“互聯網+”拓寬學生創新創業道路
“互聯網+”讓經濟發展形勢更加多樣化,許多傳統行業依附互聯網的發展而再次被得到重視,新興行業也是不斷崛起,這對大學生創業提供了很多選擇。大家都知道,創業需要有大筆資金,來招賢納士和購買設備。但是對于還未走入社會的大學生來說,要準備足夠的資金是很困難的,不過,在“互聯網+”發展的大環境下,給想準備創新創業的大學生提供了便利。現在,很多投資項目的啟動資金不高,而且在網上就可以操作,不需要店面,大學生空閑時間較多,可以從眾多小項目中挑選一個,試著經營,積累經驗。
1.2?“互聯網+”提高學生創新創業動力
有創業想法的大學生挺多的,但是因為資金少、項目選擇難、政策不清晰等原因最后都放棄了。現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可以提供很多網上創業項目,需要的資金少,風險小。信息技術的發展影響到世界的各個角落,大學生在網上可以拓展視野,搜集新穎潮流的項目,利用豐富的網絡資源查詢資料,就能夠找到適合自己創業的方向。而且,國家為支持大學生創業還出臺了很多政策文件來保駕護航,在學校還有創業導師幫助指導。總之,“互聯網+”背景下有效提高了學生創新創業的動力,讓學生可以大膽去嘗試。
2?“互聯網+”背景下高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現狀
2.1?創新創業相關教育課程內容過時
創新是每個時代每個階段都要努力的目標,只有不斷創新才不會被時代淘汰。大學生作為國家未來的棟梁,更要保持對創新的不懈努力。然而在很多高校的創新創業課堂上卻依然沿用傳統教學方式,授課形式單一,安排以理論課為主。高校創新創業還存在創新創業教育理論與實踐方向不一致,與專業結合度低,與企業合作率低,與社會發展需求不契合。教師在課堂上主要是講授教材知識,很少與學生溝通交流,沒有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問題,對于創新創業沒有自己的見解,學到的知識水平很有限。另外,教材內容更新緩慢,比較落后,沒有順應社會的發展,不能指引學生要理論結合實際,所以對于很多理論知識學生都是一知半解的。
2.2?高校創新創業的教學資源受限
在高校里,對于創新創業的教育不是短時間內就能取得良好成效的,需要理論結合實際,學生得有與社會接觸的經歷。在教學資源方面,首先是教師的教學水平有限。大學里面講授創新創業課程的老師大都沒有真正的創新創業經歷,上課的時候只能講解創新創業的理論知識,關于實踐經驗沒有辦法給學生詳細講述。另外,學校是社會經濟中獨特的存在,不同于社會其他商業形式,在獲取經濟市場的信息時,無法對市場環境的局勢做出準確判斷。所以,在進行教學時,市場信息的準確度無法保證,創新創業的分析結果可能與當下真實的情況有所不同,經濟信息滯后會限制大學生對創新創業方向的準確判斷。
2.3?大學生的主動創新創業意識淡薄
現在很多高校的學生對畢業的規劃還不清晰,對于是否選擇創新創業還需要有人指明道路,不然很多學生都無從下手。所以,在創新創業課堂上總體學習效率低下,學生上課不專心,對這門課程也不重視,考試合格就行。究其原因,很多大學生認為自己不具備創業能力,因為創新創業是需要綜合能力很強的人才能勝任的。在創新創業的道路上,既需要很強的專業技能和廣泛的信息來源渠道,還要具備管理能力、策劃能力、組織能力等。而這些創新創業必備能力很多學生都沒有,而且高校往往注重的是專業知識教育,忽略了這些教材之外的能力培養,導致很多學生對創新創業有心無力。
2.4?高校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制度不完善
創新創業教育需要圍繞完善的教育制度開展,把創新創業當做教育制度的核心內容,聯合各方資源,組成包含政策保障、法律保障、資金保障等完善的創新創業教育制度。然而,現實條件下很多高校的相關制度很不完善,政策環境無法提供保障,支持創新創業的積極性不高。法律方面還不健全,能夠提供保障的范圍和力度均有限,意義不大。資金保障尚不到位,只能滿足極少人部分的需求。
3?“互聯網+”背景下高校創新創業人才的培養策略
在互聯網時代下高校在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方面的現狀問題令人擔憂,只有盡快采取應對策略,才能培養出符合“互聯網+”背景下社會需要的綜合型高素質創新創業人才。
3.1?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大學生獲取創新創業的知識技能還是大多來自課堂,所以必須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摒棄傳統的教學模式,課堂以學生為主體,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思想,多與學生交流溝通,了解他們對創新創業問題的看法,對學生提出的問題要及時進行反饋。另外,創新創業需要很多學科知識作為理論支撐,所以教師應該培養學生在不同學科上都有對創新創業的思考,讓他們明白各個學科之間存在的聯系,將每個學科的知識進行結合,融入對創新創業的學習當中。如果創新創業的教材老舊,跟不上時代發展的話,教師要想辦法彌補,可以多搜集相關優質教學資源,讓學生拓展視野,把所學知識和真實的創新創業案例結合起來,更有助于學生理解學習。另外,創新創業的道路依靠一個人會很艱難,這也是學生對是否創業的顧慮所在。所以,教師也要注重團隊意識的教育,鼓勵學生可以尋找志同道合的朋友,加強合作,這樣可以增強更多想嘗試創新創業的學生的信心。
3.2?優化高校創新創業的教學資源
目前,許多高校在創新創業教育方面的教學資源有所欠缺,不能滿足“互聯網+”背景下對學生的全面素質教育,要想改善這種情況,應從兩個方面進行。一是提高教師隊伍的專業素質,高校管理者應該充分利用社會各方資源來組建一個能滿足創新創業課程高效開展的師資隊伍。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具體措施有可以定期邀請一些行業的專業人士或學者來開展講座,讓不同行業的講師講述自己創新創業的過程,以及在創新創業當中對問題的處理方式。通過這樣的培訓提高教師的專業素質,才能在課堂上更好的教導學生對創新創業的見解。二是要提升高校對市場信息變化的預測能力,因為學校是特殊的經濟體系,與其它商業經濟體系合作并不頻繁,提升高校預測市場變化的能力對創新創業人才的培養十分有利。高校可以投資建設自己的創新創業實驗基地,利用“互聯網+”模式加強與企事業、科研單位的合作,精準把握市場動態。高質量的教學資源有助于高校對創新創業人才的培養。
3.3?注重學生創新創業意識培養
要想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首先要創新教育。一是課堂是上老師要經常給學生灌輸創新創業思想,講明“互聯網+”時代背景下有哪些好的機遇,國家和學校出臺的相關便利政策,法律上會提供的支持等,來解除學生的后顧之憂。二是要營造一個創新創業氛圍濃厚的環境,讓大學生在其中受到啟發,激發學生創新創業的熱情。比如,加大宣傳成功自主創新創業的真實案例,邀請成功企業家走進學校與學生面對面交流,分享成功經驗,鼓勵大學生在互聯網大環境下敢于挑戰自己,堅定創新創業的信念就有機會成功。另外,學校可以經常舉辦大學生關于創新創業的比賽,讓他們在其中鍛煉自己的管理能力、組織能力、策劃能力等一些創新創業者需要具備的技能,還可以鍛煉他們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做到活學活用。
3.4?完善高校創新創業人才的培養制度
因為大學生尚未踏足社會,對創新創業還存在很多疑問和擔憂。因此,高校要有一套健全的創新創業人才培養制度來分擔大學生的后顧之憂,讓大學生抓住“互聯網+”背景下的眾多機會,完成創新創業的夢想。首先,對學校來說可以建立一個專業的創新創業管理部門,開展創新創業咨詢和資源合理分配工作,讓在校學生不出校門就可以獲取一些市場動態。其次,加強政府關于鼓勵學生創新創業而出臺的政策和法律文件的宣傳力度,讓大學生知道政府部門也在協助他們進行創新創業,便利政策可以提供很大幫助,減少了創新創業道路上的限制,而且還有專門的法律文件來作保障,大大減低了創新創業的風險。最后,學校要提供專項創新創業資金幫扶,通過對學生的創新創業項目的評估,來設置相應的幫扶資金,讓大學生創新創業開始階段的資金問題得到解決。
綜上所述,“互聯網+”背景下的創新創業機遇很多,高校要重視對創新創業人才的培養工作,抓住契機,培養學生成為在創新創業方面綜合能力強的新時代青年。
參考文獻
[1] 譚璐.“互聯網+”背景下高校創新創業人才的培養[J].教育與職業,2016(17):1004-3985.
[2] 孔憲東.“互聯網+”背景下的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初探[J].大眾文藝,2016(19):1007-5828.
[3] 黎文,敖文娟.“互聯網+”背景下高校創新型人才培養的思考[J].西昌學院學報,2017(03):1673-18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