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國畫是我國經由五千年的文化發展形成的具有我國獨特傳統文化,是我國古代歷史的重要組成部分,深刻體現出我國的傳統文化。伴隨著社會發展和創新,從某種程度來說,中國話的創新和發展不斷豐富了我國的傳統文化。并且不同時代中國畫的發展、特點,都體現出中國文化。基于此,文章就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中國畫美學進行探討。
關鍵詞:傳統文化;中國畫;美學
中國傳統文化無論是在趣味方面,還是在審美思想、形式方面,多具有鮮明的民族性,并且在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發展的過程中,儒家、道家、佛家三大體系的學術思想都對推動中國傳統文化有著重要的作用。這三種不同思想也造就了豐富多彩的中國畫藝術,三種思想的融合、滲透,也形成了當今中國畫藝術的總體特色和美學。
一、儒家傳統文化與中國畫美學
在儒家文化中,更加側重于社會倫理,在看待事物的過程中,秉承“仁愛”的眼光。子曰:“智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由此可以看出在儒家思想之中,山水是“仁”與“智”的象征,從而便有了比附道德的觀山水之法。
在儒家思想哲人的心中,山水等自然萬物都是智慧與道德的載體,而畫家也自然形成在畫面上的健全人格和審美理想,同時這也是中華民族的精神象征。也是基于此,中國歷代山水畫家多是以精神追求為基礎,不停地游覽于名山大川,將自身作品的內涵不斷完善,在畫中表述自身的感受,陶冶觀眾,從而達成成教化、助人倫的目標。
在傳統文化的發展過程中,中國畫在其中孕育和成長,從始至終都存在傳統表現形式的交織,從而傳統文化對中國畫形成統攝,這也為中國畫的整體形勢特征、精神面貌奠定了基礎。其中如據于人、志于道、游于藝也是中國畫中所要表現出最重要的精神內涵。
二、道家思想傳統文化與中國畫美學
我國的本土宗教就是道教,在中國古代的封建統治時代中,無論是高高在上的天子,還是到最低階層的百姓,很多都是外儒內道的思想。在我國古代封建社會中,無論是思想、文學藝術、政治等多方面領域中,道家思想都深入其中,并且也對我國中國畫產生非常深刻的影響。在到家思想之中更加注重于“無為”,同時道家思想也是以這種態度對待萬事萬物;道家思想更加追求恬淡和虛靜。道家思想對美的感官認為不是榮華富貴,而是享樂、滿足,側重于無所求、自由、安定,這種思想凌駕于功利之上,是一種物我交融的較高審美境界。中國畫家通過道家思想,在創作過程中,熔鑄出理想的藝術境界。道家思想在中國畫創作、欣賞的審美原則、作品藝術風格等方面都有較深的影響。中國畫在創作的過程中,追求深邃孔令、無限生機的已經,從而在作品中形成物我渾一的境界。在創作過程中,畫家不是僅僅的在進行繪畫自然,而是通過對自然的繪畫表述畫家自身的審美觀、修養、精神,并將這些與畫融為一體,從而形成物我兩忘之境,基于此,才可以形成逸品。因此,一名真正的畫家,會在創作的過程中,將自身的心靈完全融化于筆墨,在山水、花鳥中寄托自己的感情,從而形成渾然勿忘我、天人合一的境界,最終實現精神 高度寫實。而中國畫藝術的精神核心也就是天人合一,也是中國畫藝術家悟藝、悟性之道。
畫家的由技而道也正是道家思想的“無用之用”,方薰層敬酒在《山靜居畫論》之中提出過“有畫法而無畫理,非也……”。這也可以說是對“無用之用”的運用,更加側重于在創作過程中不能拘泥成法,而應該靈活,以表現的形象發掘深藏在自然之中的新法則,從而在創作中可以做到從有法進入至法,也就是說無法之法,最終形成天人合一境界的技能、修養。
三、禪宗文化與中國畫美學
禪宗思想與中國畫藝術美學的觀念本質上具有非常大的差別,但禪宗與中國畫之間又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主要在禪宗宗教活動中,會涉及到非常多的藝術形式,如繪畫、舞蹈等,從而宗教有效推動了藝術的發展。禪宗對中國畫的內容、技法、意境都有一定的影響。在禪宗思想中,側重于參禪悟道,以四時運轉、陰陽切合的自然萬象、身心形成感受和體悟。中國畫中的琴弦、鐵線、斧劈等皴法,是畫家在創作的過程中,對山川地貌、巖石肌理等特征進行參悟的過程中,所形成的意象表達。多年來,歷代有名的中國畫畫家,都是以高尚的品格、修養澄慮世間萬物,從而形成心與物化、神與物游,在對客觀的現象中形成參悟,理解理性的“山、水、樹”的博大與寬容、溫順與剛強、堅韌不拔,在畫家創作過程中,以此為妙理,以山水為骨骼,以水為皮膚,秉承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進而形成天機妙理。
中國歷代著名畫家同歸對自然玄機的參悟,在創作過程中,借助于自然物象再現自我精神,在畫中將自身的品格、才情熔鑄其中,筆墨也由于參悟而更加神暢,從而形成中國畫的畫品、作者的人品的合一。
四、結語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具有非常明顯的綜合而功能,通過傳統文化的孕育中國畫不斷成長,從而可以在任何時代的中國畫中,都可以找尋到明顯的中國傳統文化內涵,只有對中國畫美學形成正確的認識,才可以擴充中國畫的內涵,從而形成更為氣韻、通達、精妙的筆墨,為中國畫美學帶來更大的發展空間。
參考文獻:
[1]秦慧媛.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中國畫審美[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9-11-28(011).
[2]陳濂波.試論中國畫的文化特質與中國傳統哲學思想[J].美與時代(中),2018(05):126-129.
作者簡介:胡富貴(1976.6-),男,漢族,新疆博樂人,中學高級教師,主要研究領域為中職美術、中職美術教育教學研究,烏魯木齊市職業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