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紫砂壺可以承載傳統文化,可以送出祝福,更可以傳遞出燦爛的情感。以紫砂為載體的藝術創作創造了種種的可能,本文就從作品“和諧壺”的制作來談一談當代紫砂壺的創作理念。
關鍵詞:紫砂;造型;創意;和諧
紫砂藝術雖然相對于古老的陶瓷藝術傳承還很短暫,但其兼包并續的藝術特點決定了其具有很強的創新動力,能夠伴隨著時代的發展不斷涌現出新的藝術亮點,傳統藝術的傳承和現代藝術的創新都可以從紫砂身上得到展現。伴隨著現代文化生活,越來越多的傳統民間手藝走向衰亡和沒落,但紫砂卻依舊煥發著蓬勃的生命力。其根源就在于紫砂藝術表現基于傳承和創新的動力。
一、作品“和諧壺”的創作主旨
紫砂作品“和諧壺”就是延續了紫砂的傳統制作工藝,并在此基礎上融入當下時代的全新理念設計制作而成的。在制作這把壺之前,首先想象世界共同融入一個球形的壺身,在壺面上用陶刻的形式刻上七大洲、四大洋和聯合國徽章等圖案,再結合我國傳統裝飾的吉祥如意的裝飾形象來塑造壺嘴和壺把;壺鈕則由和平鴿、橄欖枝的組合而成,整體象征著整個世界是一個和諧共處、緊密團結的大家庭。所表達的主題思想就是鑄造和諧、開創和諧、弘揚和諧的情感文化。
二、作品“和諧壺”的制作要點
這把壺從整體的結構上看病沒有脫離傳統紫砂壺的范疇,壺身呈一個球形,屬紫砂壺造型分類中的圓形器,采用傳統的打泥片圍身筒法,由于采用了嵌入式壺蓋設計,所以在打泥片的過程中,要考慮到壺口的大小角度以及所承受的壓力,需要在坯體成形時預先考慮到泥料的收縮,留出一部分角度,由于整體的壺面帶有相當大的曲線,所以為了保證壺身強度,其拍打要連貫迅速,內側手指的力道要把握得當,控制好泥片的受力均勻,上滿片的時候要迅速且流暢,將足夠的氣包裹在壺體之內,在開口之前放置在儲存生胚的缸內一段時間,由于紫砂泥料具有氣孔結構,所以在泥片被拍打過后氣孔會重新經歷擴張收縮的過程,泥片中被壓縮的空氣會緩慢地釋放出來,這個時候密封壺體,可以提供一種內在的自然張力,讓壺體更加飽滿,這對于圓形的壺身尤其重要。
具有飽滿的壺面,作品“和諧壺”的制作就成功了一半,對于壺流、壺把的塑造采用了傳統裝飾中常見的如意紋裝飾,這在很多彰顯古味的藝術作品中經常見到,但在這把壺上切忌這樣的裝飾不能過繁,過密,而是點到即止,如同標簽一樣的點綴,所以如意紋塑僅僅只塑造最簡潔的單線卷紋,且只存在壺流、壺把的根部,之所以這樣是因為這把壺整體所傳遞的信息不來源于我們的古代文化,具有非常鮮明的現代感,而如意紋樣天然的就帶有一種古典文化的標簽,將其簡化以后那種“古老”的感覺會淡去,而“中華文化”的印記卻會保留。除此之外,壺流仰起的角度以及壺把帶飛的樣式,隱約的形成一對翅膀,這實際上是為了呼應壺鈕的和平鴿主題造型,和平鴿是整個世界進入現代文明后才形成共識的一種概念,它象征著和平,其口銜著橄欖枝的造型則是“和平”的雙重肯定,因為“橄欖枝”同樣是“和平”的一種表現方式。在這里作品“和諧壺”做到了傳統紫砂壺中,壺流、壺把、壺鈕三者相互關聯的要素,并在原本的形體關聯上更進一步,烘托了整體的主題思想,同時塑造的造型簡潔、流暢,讓人一眼即明,雅俗共賞,具有很好的立意和極具正面的情感。
三、造型與裝飾及主題的搭配
作品“和諧壺”壺面的裝飾布局采用了傳統紫砂陶刻來進行制作,以帶有簡潔輪廓的世界地圖搭配聯合國國徽,同時用中英文正楷的形式,銘書下“幾年聯合國成立六十周年慶典 特制—世界和諧壺”這種頗具現代平面設計風格的創作有別于古典的陶刻形式,結合整體的造型,裝飾給人一種正面且正式的時代感,深具時代潮流。
整體來看,這把壺的造型并不多么復雜,但其造型與裝飾卻具有高度合理和同步表現力,這與裝飾及造型的內容更能夠表現“和諧”這一主題本身,這樣帶有創意的設計和制作給人以強烈的情感渲染,積極而正面,表現出強烈的時代感,藝術感。
結語:紫砂鑄和諧,紫砂傳遞友情,作品“和諧壺”作為和平、和諧、合作的使者,向整個世界表明,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有著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擁有十三億人口的中國,共同擁有一個心愿,那就是讓世間所有都能自然和諧,讓國與國、種族與種族、社會與社會、人與人之間和諧共處,共同鑄就我們美好的家園,期待每一個人都擁有平安幸福的生活。
作者簡介:葛政豪,身份證號為3202231967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