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國文
摘 要: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傳承和弘揚中華文化應從幼兒抓起。文章對如何讓幼兒充分接受中華傳統文化的熏陶,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欣賞、領略傳統文化的精華進行探討,從傳承、滲透、弘揚、再現、深化等方面進行論述。
關鍵詞:傳統文化教育;幼兒園;傳承;滲透;弘揚
中圖分類號:G61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19)26-0067-01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燦爛輝煌。弘揚和傳承中華傳統文化,應從幼兒抓起。甘肅省金塔縣幼兒園以“中華傳統文化教育”為主題創建特色幼兒園,將中華傳統文化教育與幼兒保教活動有機結合,讓幼兒充分接受中華傳統文化的熏陶,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全方位欣賞、領略中華傳統文化精華。
在日常活動中組織、引導學生誦讀國學經典是繼承傳統文化、弘揚民族精神、培育民族情感的需要,對幼兒情感的感染、人格的熏陶、習慣的養成、文化的積淀具有重要作用。
第一,在日常生活中滲透禮儀教育,促進良好習慣的養成。早晨入園時,要以班級為單位,每天選出禮儀小標兵站在教室門口,向來園的家長和小朋友敬禮問好。在組織幼兒喝水、洗手、如廁這些日常活動時,教師要引導幼兒有序、禮讓,讓幼兒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第二,把中華傳統美德教育與節日活動有機融合。教師要把節日活動作為傳統美德教育的切入點,根據節日特點及幼兒年齡特點組織幼兒開展活動。如“母親節”,可組織幼兒給媽媽做賀卡、為媽媽洗腳等活動。
環境是幼兒教育的重要資源,對幼兒的發展具有重要的影響。因此,構建濃郁的國學經典誦讀環境,能有效調動幼兒誦讀國學的積極性。幼兒園利用樓道、教室、走廊等空間,創設了傳統文化氛圍,遵循“文化潤校”的原則,致力于校園文化建設,除了裝扮教學樓內墻壁,使其會“開口說話”外,還投資人力、物力、財力,美化校園圍墻,使其成為校園的一道亮麗風景。還利用學校電子屏幕對精選的古詩詞、儒家經典、格言警句等進行滾動播放,讓幼兒受到熏陶。幼兒園保教樓的走廊按“自然風”“田園風”“中國風”進行設計,踏入幼兒園,中國傳統文化之風便撲面而來,這些無聲的教材,能從感官上帶給幼兒刺激,從情緒上帶給幼兒愉悅。
中華民族歷史悠久,文化經典更是燦若星河,這些優秀的文化經典是對幼兒進行啟蒙教育的好教材。教師要讓經典誦讀植根課堂,引導幼兒對經典作品進行誦讀,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教師可利用課前五分鐘進行教讀,也可安排幼兒輪流到講臺上朗讀、領讀或背誦,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如《弟子規》是培養幼兒良好習慣的經典。其教育幼兒在日常生活中,要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姊妹,言語行為要小心謹慎,講信用,和大眾相處時要平等博愛,并且親近有仁德的人,虛心向他人學習。為大力弘揚中華傳統文化,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教育幼兒心存感恩、勵志成才,開展了“懂得感恩,學會負責”主題演講比賽、“孝親我在行動”拍照比賽。
喜歡游戲是兒童的天性,中國傳統文化中的許多經典民間游戲,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和地方特色,如“踩影子”“跳方格”“跳皮筋”“炒黃豆”“滾鐵環”“放風箏”等,這類游戲簡單易學,只要有場地,隨時都能玩起來。幼兒園還將民間游戲滲透到幼兒一日活動中,讓幼兒體會到傳統民間游戲的獨特魅力,如繞口令、丟手帕等。
特色課程是特色建設之源。幼兒園教師認真挖掘傳統文化內涵,圍繞“園所有特色、班班有亮點”的校園文化建設目標,充分挖掘傳統文化內涵,根據《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和幼兒發展的基本規律,建立具有層次性的特色課程體系,促進幼兒多元智能的發展。如繪制青花瓷、制作臉譜、學習剪紙等,現已有近10種傳統工藝悄然聚集。幼兒園還鼓勵教師搜集整理、編印特色課程活動設計方案集和特色課程內容圖片集。
總之,國學作為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知識載體,在中華民族五千年的發展進程中,始終是一種不朽的教育力量。通過國學經典誦讀教育培養新一代幼兒的民族自尊心、愛國心、責任感,是幼兒德育工作的新途徑。幼兒園要深入推進國學經典誦讀活動,從培養幼兒閱讀習慣入手,把讀經典、學經典、用經典活動持續引向深入,做到:有統一教材、有教學計劃、有專任教師、有教學安排、有教案檢查、有作業設置、有效果展示,實現經典誦讀的課程化、常態化,實效化。教師要引導幼兒開展國學經典誦讀活動,不僅讓幼兒了解國學經典內容,感受國學經典魅力,還要讓幼兒品味經典文化,傳承中華美德。
[1]王敏.優秀傳統文化與幼兒園教育的融合與實踐[J].甘肅教育,2018(24).
[2]陳昱彤.中國傳統節日文化在幼兒園教育中的開發與應用[J].黑河教育,2018(10).
[3]王少艷.幼兒園中華傳統文化啟蒙教育的實施策略[J].內蒙古教育,2018(18).
[4]陸春明.學前教育應重視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論民間游戲在幼兒園課程資源中的地位和作用[J].宿州教育學院學報,201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