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庭宇
【摘 要】本文論述中職學校開展生命安全教育的必要性,提出應秉持“以人為本”教育理念開展安全教育管理活動,通過多方重視生命安全教育、多元并重設計生命安全教育內容、多途并舉實施生命安全教育活動等措施,喚醒學生敬重生命,培養學生安全意識,提高風險防范和危機應對的能力,促進個體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關鍵詞】以人為本 中職學校 生命安全教育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9)04B-0085-03
近年來,校園安全問題日益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尤其是正處于青春期的中職學生,由于其認知水平較低、社會經驗不足等因素,給中職學校安全教育帶來了嚴峻挑戰。學校開展生命安全教育活動,其目的追溯到根源是“以人為本”——“以學生為本”,即重視學生的生命安全,重視學生個人價值,專注學生需求,使學生的生命更有意義,因此中職學校開展生命安全教育應彰顯人文關懷,充分尊重、了解學生,培養和張揚學生的個性。
一、生命安全教育內涵
生命安全教育是認知、珍惜、保護生命,回避風險、抵御危機,提高生存技能,提升生命質量與獲得生命價值的一種集體觀念、知識和技能于一體的綜合理論體系及教育實踐活動。開展生命安全教育的目的是形成個體對自身和他人生命安全的責任與態度,加強個體的生命安全意識、能掌握風險應對和危機處理的正確方法,同時鍛煉人們心理抗壓承受能力、生理應急機制和自我保護技能,以培養個體認識和預防各種暴力襲擊、災難意外、傷病急癥等對人身安全造成危害的綜合能力??v向上可劃分為安全意識教育、風險回避教育、危機應對教育三個層次。
生命安全教育以社會學、安全學、教育學等學科為基礎,將生命、安全、教育概念相交融,把人的健康發展、個人安全聯系在一起,重視學生生命價值和尊嚴,倡導學生認識、珍惜和保護生命,同時培養學生安全意識、提高風險防范和危機應對的能力,本質是促進個體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二、中職學校開展生命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大多數中職學生由于社會不良因素的影響、家庭教育缺失以及學校安全教育的不連貫性,未能養成良好的習慣,缺乏正確的是非觀,缺乏自我保護的意識和能力。也有部分學生顯現出以自我為中心的傾向,易于忽視他人的感受,在與同學交往過程中,會因為小挫折或是不如意而產生消極的情緒和過激的行為,容易沖動,做事不計后果,給他人或是自己帶來傷害。除了常見的學生之間的摩擦會出現安全事故外,還有其他突發性的危機事件也是需要防范,或是當學生遇到突發性事件時,應該如何處理,這些都會直接影響到學生個人安全保障。
中職學校在學生形成良好的生命觀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只有在安全、良好的校園環境內,才能讓學生懂得生命的意義,學會自我保護的方法。安全的校園環境,為學生生命安全教育提供了實施平臺。
但是,目前中職學校安全教育內容大多停留在安全知識的傳授,安全管理形式上試圖制定各種規章制度限制學生可能存在一定危險性的行為。學生被動地接受安全教育和行為上的“處處受限”,對安全教育活動產生排斥心理。另外,中職學校對職業技術技能教育的過分強調,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學生人文素質教育,導致學生缺乏廣闊的胸襟、高遠的理想,缺少對人生價值和意義的思考,無法從根源上理解生命的寶貴,也無法承受挫折、壓力和面對生命中的變故。而生命安全教育恰恰是能讓學生主動地去認識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追求更高質量的生命體驗,在可控范圍內學生的安全問題也能迎刃而解。
三、“以人為本”教育理念為開展生命安全教育提供理論基礎
對教育而言,無論是知識、技能,還是情感、態度、價值觀,都離不開生命這個客觀的物質載體。生命教育旨在讓受教育者尊重生命及其價值,認識生命的承載,理解生命不僅僅是一種權利更是一種責任,生命是一種體驗,進而應自覺提高生命質量。學者埃德加·富爾曾提出:“教育不能僅限于必須吸收固定內容,而應被視為一種人類進程,這一進程中學生學會生活和生存,通過各種經驗學會如何表現自己,如何與人交流,如何探索世界,如何繼續不斷地、自始至終的完善自己?!惫式逃龖貧w原點:以人為本,即以人的全面發展為本,以人幸福的生命與快樂的生活為本。
由于中職學生對生命、疾病、死亡缺少深層次的認識和體會,對潛在危險的行為分辨力度不夠,很容易做出效仿行為。加之大多數學生都是獨生子女,從小養尊處優的環境使他們專注于當下的生活感覺,淡化了生命的意識,有關生命的存在、生命的價值、精神生命的求取等隱而不顯。這些可統稱為“生命的困頓”,輕則陷入郁悶、無聊、糾結、“活得很累”,重則發展到網癮、自閉、斗毆、自殘,再嚴重者就淪落到吸毒、自殺、傷害他人的種種困境之中。這無疑增加了中職學校進行安全教育管理的難度。
在“以人為本”理念指導下,學校提供充滿活力的生命教育,培養學生對生命的敬畏之心,從而能珍惜生命、享受生命,善待自己,關愛他人,引導學生走向完善的自我,為學生人生幸福奠定基礎。
從安全學的角度看,安全是相對的,絕對的安全是理想化狀態。事故發生是存在隨機性和偶然性的,雖有一定的規律性,整體看來是不可避免,但就局部單一事件而言,又是可預控的。
四、“以人為本”開展生命安全教育的新思路
生命安全教育是培養學生生命意識,懂得生命的寶貴與安全的重要性,樹立公共安全意識,掌握自我保護的能力,在危機事件、突發傷病急癥事件中學會自救與互救的一個完整的系統。中職學校開展生命安全教育,不僅僅只是保證學生身體上的安全,更重要的是要發展人性,培養學生完美的人格,教會學生如何生存與生活。
(一)多方重視生命安全教育
1.構建社會、家庭、學?!叭灰惑w”關懷體系。生命安全教育需要社會、家庭、學校三方的有機結合,共同營造寬松、健康的育人環境。社會道德人文環境、人們對生命的安全觀、家庭的生命觀,以及學校對學生生命教育的重視程度直接影響生命安全教育的實施。例如選派優秀干警或司法人員擔任法制副校長并講授生命安全課,通過家長會、家校聯誼會等組織和形式讓家長們參與到學生的安全教育中。只有社會、家庭、學校重視中職學生個體生命價值,多方營造“以人為本”的人文關懷育人環境,才能保證中職學校生命安全教育的有效實施。
2.切實提升教育者的綜合素質。教師在整個生命安全教育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中職教師應該具有發現生命美、感受心靈美并能引導學生追求生命美的能力,自覺地珍惜每一位學生,并能引導學生發掘自身潛能,追求生命和諧至善,實現幸福人生。因此,應對教師定期進行生命安全培訓,提高教師的生命意識、安全意識,以及教師整體生命安全教育教學水平。學??筛鶕枰孕芯帉懶1窘滩暮桶踩嘤柺謨裕嗅槍π缘卦O計培訓內容,聘請消防、急救、警務、防衛術專家等專業人員參與到教材編寫中來,同時對教師進行專業性的培訓。
(二)多元并重設計生命安全教育內容
1.幫助學生樹立生命及安全意識。首先,培養學生健康的生命觀。傳授作為社會人最基本的社會生活、生命安全保護、生存發展相關的知識,培養學生健康的生活意識、生命價值觀念、生存發展意識,同時開展臨終關懷教育,讓學生正確地認識死亡,在有限的生命里,努力讓生命變得更有意義。其次,培養學生安全意識,健康生存。培養學生對危險信息做出本能處理的積極意識,能對危險信號有一定感受力,將人的求生本能的無意識心理活動,變成一種主動的有意識的大腦思維,去指導人的安全行為。
2.培養中職學生風險判斷能力,及時回避風險。培養學生安全常識,增強對存在風險的事件的感受力,對風險事件有一定的判斷能力和防控能力,將風險消除在發生之前,避免風險對生命安全的傷害。
3.培養中職學生應對危機的能力。教會中職學生面對危機事件時,能保持清晰的思維,冷靜快速地做出判斷,并能在短時間內做出正確有效的應對危機行為,轉危為安。
(三)多途并舉實施生命安全教育活動
1.在各學科中滲透融合。充分發揮各學科教育功能,在各學科教學中滲透生命安全教育常識,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自我,感悟與他人、與社會和諧相處之道。例如在語文學科講授史鐵生《合歡樹》一文時,既要引導學生感受到深深的母愛,更要讓學生感受到合歡樹生命力強大,還要結合作者史鐵生的傳奇人生—— 20 歲雙腿癱瘓的他曾一度想自殺,但他咬著牙沒有對多舛的生命妥協與絕望,堅定對生命意義的信念,硬是讓殘缺的生命出了彩。
2.采取體驗式教學形式,激發學生興趣,培養學生參與積極性。首先,根據生命安全教育具有觸及人的心靈、影響其靈魂思想的特點巧妙設計體驗式教育活動,讓學生在各種游戲、小組討論、模仿訓練、角色扮演等情境中深刻認識、感受各種人物地喜怒哀樂,以培養學生換位思考的自覺意識,促進學生更好地與他人和諧相處,也更懂得尊重生命和珍惜生命。其次,開展專題式教育,消防、安全演練等活動,教會學生逃生技能的同時感受危險物的恐怖性和生命的可貴。最后,不定時組織學生到敬老院慰問老人、孤兒院做義工、清明節掃墓等活動,幫助學生感知生命的價值,增加生命的寬度和厚度。
3.在儀式中進行針對性教育。充分利用學校開學典禮、畢業典禮、周一升旗儀式、入團儀式以及清明節等傳統節日,讓學生了解自己的成長歷程,培養學生作為“人”的自豪感,引導學生成為一個有價值、有理想的人。
4.構建以人為本、關愛生命的校園安全文化。和諧、安穩的校園環境在一定程度上對學生安全意識的形成有暗示作用,以良好的精神面貌面對學習和生活,在專注學生成長、保護學生生命安全、注重學生發展方面起到了潛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作用。學校注重生命安全文化建設,建立完善得到教育監督管理制度,并落到實處;組織開展生命安全知識競賽,班級生命安全知識角等評比活動,影響學生的生命安全意識,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的安全行為習慣。讓學生在安全文化的渲染下,學會如何保護自己和關愛他人,學會如何應對生活中的挫折,培養對生命的敬畏意識,從而能善待自己與他人。
中職學校開展生命安全教育,不僅是教會學生如何愛惜自己的生命,更是幫助學生尊重、愛護他人的生命,學會如何與他人,與社會和諧相處;不僅教會學生感恩今日生命帶來的幸福,還要學會為明日實現更有價值的自己而努力。通過生命安全教育,有助于增強中職學生的自信心以及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幫助其勇敢面對日后工作、生活中面對各種困難、挫折、挑戰,成就事業,實現美好人生。
【參考文獻】
[1]劉 德.生命安全教育課程體系的理論構建[D].北京:北京體育大學,2016
[2]萬有文庫.管子[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36
[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EB/OL].(2019-02-23)[2019-03-01].http://www.moe.gov.cn/jyb_xwfb/s6052/moe_838/201902/t20190223_370857.htm
[4]簡 虎.中小學應加強生命教育[J].基礎教育,2004(4)
[5]徐錦麗.從中職生主體特征看生命教育模式的構建[J].廣東職業技術教育與研究,2015(3)
[6]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學會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6:180
[7]徐錦麗.從中職生主體特征看生命教育模式的構建[J].廣東職業技術教育與研究,2015(3)
[8]任成強,卞立慧.經驗、生活、改革:杜威教育思想對中國教師的啟示[J].程度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8(6)
(責編 江月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