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家奎
摘 要:自從我國施行了改革開放政策以后,我國的經濟快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們的精神境界也不斷提高,生活越來越豐富。但同樣的社會矛盾也在日益激化,尤其是我國城市和鄉村之間的矛盾,不論是經濟之間的矛盾還是文化上的矛盾,為了減少甚至是解決這個矛盾,需要采取相應的措施使得城市和鄉村的文化變得均衡發展。在我國黨的十九大就提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積極推動農業鄉村現代化發展,推進我國鄉村文化建設。
關鍵詞:鄉村振興戰略;鄉村文化建設;對策建議
1 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中加強鄉村文化建設的重要性
1.1 有助于貫徹落實黨與國家文化發展戰略
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國情特殊,在發展戰略上我國始終堅持貫徹和落實走中國特設社會主義道路。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城市化進程逐漸加快,但是不可否認的是,農村在我國依然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光是發展城市文明是不行的,還需要推進我國鄉村文化建設。在發展過程中將中國特設社會主義和鄉村文化建設結合,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在此過程中必須要傳承我國的農耕文明,走鄉村文化興盛之路。當前我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仍將發展重點放在如何實現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和大繁榮上,這就使得我國的文化建設被推向了更加全新的高度與深度。
1.2 有助于實現城鄉文化均衡發展
在黨的十九大中,我國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在新時代發展中我國的社會矛盾日益發展和變化,也就是人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發展之間的矛盾。在新時代,我把必須要不斷加強鄉村文化建設,貫徹和落實鄉村振興戰略,然后使得鄉村文化和城市文化發展達到平衡和統一,滿足人們日益提高的精神方面的需求。在城鄉文化發展中,鄉村由于缺乏資金、人才、技術支持因此發展較為緩慢,鄉村文化發展和城市文化發展差距逐漸拉大。對此我國各級政府應當專門設置鄉村文化建設專項資金,為鄉村文化建設提供資金支持,同時還要積極引進相關人才和經驗。
1.3 有助于滿足我國鄉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
在當前階段,我國的鄉村文化建設主要有以下表現:部分地區仍將發展重點放在經濟發展上,對文化建設缺乏重視;大部分地區的文化基礎設施建設過于薄弱;區域文化發展不均衡等,這些都對我國的鄉村文化建設造成了很大的影響,甚至壓重限制我國農村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發展。因此,我國在文化改革上雖然已經取得了相應的成就,但是和經濟社會發展相比仍存在很大的差距,文化建設過于滯后,無法滿足人們日益提高的精神需求,對我國農村社會發展造成了不利的影響。
2 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中加強鄉村文化建設的原則遵循
2.1 貫徹落實生態立本原則
隨著人們物質生活越來越富裕,人們開始想到更多,開始注重提高自己的生活質量,注重豐富自己的生活世界,人們對于美好生活的訴求也變得越來越高,開始力求生態和文明做到協調平衡發展。鄉村文化建設,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不能以犧牲生態環境平衡為代價,在進行鄉村文化建設過程中應當做到將生態文明和文化共同發展。
2.2 貫徹落實文化傳承原則
鄉村是為農民們提供生活的場地,是人們建設自己精神家園的場所。要想進行鄉村問哈就建設,實現鄉村振興戰略,不能將目光只局限在將鄉村建設成一個個相似的小城鎮,應當落實文化傳承理念,將每個鄉村獨有的風俗、民俗文化挖掘出來然后建設具有獨特文化的鄉村,形成全新的鄉村格局。做好文化傳承工作,切不可顧此失彼,在鄉村振興中丟失了鄉村文化,應尊重鄉村文化,明確鄉村文化在鄉村發展中的重要意義。
2.3 貫徹落實改革引領原則
為了實現鄉村振興戰略,進行鄉村文化建設,我國提出了各種相關政策制度,但是由于多種因素的影響,這些政策制度并沒有被完全落實,對此應當通過深化改革的方式,將這些政策制度的優越性徹底發揮出來,形成鄉村內生發展的動力源泉。隨著農業現代化的發展,以往的很多規章制度都已經無法滿足需要,因此必須要進行深化改革,通過不斷改革處理導致農村發展出現失衡的因素,進而實現鄉村振興戰略。
3 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中加強鄉村文化建設的對策建議
3.1 開展優秀鄉村文化遺產保護工作
我國是擁有幾千年歷史文化的國家,擁有千年的歷史文明傳承,有著非常豐富的優秀的文化遺產,在我國優秀的鄉村文化遺產中主要有古鎮、古村落和文物古跡等,這些都是我國幾千年農耕文明留下來的重要成果。這些古鎮、古村落、文物古跡都保留了歷史風貌,擁有著十分豐富的傳統文化資源,同時還有具有獨特的民俗民風,具有很高的價值。因此,對于當前現有的古鎮、古村落和文物古跡都應當做好規劃和保護工作,要保護這些豐富的文化遺產,要對群眾們進行適當的引導,讓他們認識到這些文化遺產的重要性,自覺加入保護文化遺產的工作中。同時還要進行調查和研究,部分優秀的鄉村文化遺產由于歷史悠久,多隱匿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如果不進行調查和研究很難將其挖掘出來。
3.2 實現鄉村文化活化戰略,注重文化傳承創新
對于傳承有很多人的認識是錯誤的,覺得是將那些所有的古代文化習俗都傳承下來,要知道在我國的傳統文化中既有精華也有糟粕,要做的不是照抄和固守迷信,而應當是有條件的繼承,要傳承那些精華部分,同時在傳承過程中結合時代要求做到創新。如果想讓這些文化永久傳承下去,必須要結合時代發展,要不斷進行創新。我國應當大力支持文創產品開發,將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充分挖掘出來,然后進行適當的文化創意產品開發,充分展現出各個地區的文化特色,進而推動我國優秀文化的傳承和傳播。同時,還要提高對歷史文化體驗的重視,將文化傳承、歷史文化和人們的實際生活進行整合,加大對我國優秀文化資源的保護和開發力度,并且要注重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體驗與農耕文化體驗融合,做到歷史文化和時代交流的統一。鄉村文化中不是所有的文化都是值得被傳承的,對于那些比較落后封建的傳統文化應當要取締,對于精華的部分則要傳承下去,并且不斷進行創新。在很多鄉村都有祠堂,在宗教觀念的影響下,這些祠堂具有十分濃厚的封建迷信色彩。因此,要對這些祠堂進行適當改造,將祠堂向著書院、學堂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場所轉變,成為農民的精神家園。
3.3 加強鄉村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完善配套功能
當前我國很多鄉村地區文化基礎設施建設薄弱,因此要采取相應的措施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具體的方法有以下兩種,意識通過加強文化設施工程,發揮文化示范區和文化生態保護區的作用。在進行鄉村文化建設時一定要靈活運用我國已經出臺的多種優惠政策,要制定一個可行的鄉村文化振興戰略,然后向上層申報,爭取獲得相應的資金、政策方面的支持,然后加強鄉村文化基礎設施建設。二是要做好文化保障工程建設。當前階段很多的惠民文化工程如農家書屋、農村電影院等都缺乏資金支持無法有效運行。對此我國政府一定要發揮自己的作用,要提高經費和提高保障標準,為其鄉村文化建設提供資金支持。
總結:
總之,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經過長時間的嘗試、探索才能找到正確的實施戰略、實施方法,在此過程中不論是大到國家政府還是小到每個人民群眾都應當要積極加入鄉村文化建設,為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貢獻自己的力量。在進行鄉村文化建設時需要制定一個較為系統、全面、科學的措施體系,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機制,落實鄉村文化建設的重點目標,通過引進先進的實施經驗、各種技術設備、加大人才、資金、技術支持等方式去進行鄉村文化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