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克華
摘 要 在經濟新常態下,如何做好金融創新工作、防范金融風險、促進金融改革,是值得金融行業乃至整個社會思考的問題。為此,我們需要探究新時代金融創新的特點以及面臨的金融風險的主要類型,并結合金融風險控制的實質性意義對其措施做出討論。
關鍵詞 新時代 金融創新 金融風險
一、新時代經濟新常態特點
(一)實體經濟與互聯網經濟協調發展
近年來,互聯網經濟異軍突起,實現了供求兩端的精準對接。具體則是利用互聯網的及時性,將消費者的偏好信息傳遞給互聯網平臺,然后再轉發至生產企業,生產企業則將產品信息公布在互聯網上,以此形成消費者(需求端)和企業(供應端、生產端)的循環反饋。互聯網經濟的興起自然應歸功于互聯網經濟和信息科學技術的發展,但從經濟學角度講,實體經濟的強大支撐為互聯網經濟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土壤。新經濟常態下,二者協調發展,但互聯網經濟仍是一個創新與風險并存的新興領域。
(二)生產要素相對成本大大降低
生產方式自動化、智能化是當代企業發展模式之一,無人化生產車間、無人機送貨等模式的興起和應用,說明我國的技術發展已經進入了新階段,即效率已經達到了商業化水平、成本降低到了可被大眾認可的水平。企業發展所需要的資本和資金不再短缺,這也是新時代經濟新常態的一個特點。
(三)國民多元化需求旺盛
月嫂、購物狂歡節、旅游消費增長等說明國內人們生活水平總體上升,與此同時,國民對生活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如果國內市場滿足不了國民的多元化需求,國人則會通過出國、海外代購等方式體驗經濟全球化帶來的便利。盡管經濟是發展的,消費是增長的,但我們不能滿足于當前的產業現狀;產業亟待升級,消費結構亟待改善。
二、新時代金融創新推動力
(一)人工智能和大數據
互聯網與金融業的結合拓寬了資金流通渠道,為適應新時代發展營造了全新的業務模式,是傳統金融與信息技術發展的新興結合點。常見的互聯網金融有第三方支付、互聯網金融門戶、數字貨幣等,這些新型金融模式的發展離不開人工智能技術,可以說,人工智能是金融創新的強大推動力。首先,金融企業可以利用機器學習、神經網絡等,對大量財務、金融數據進行分析和建模;同時,可以根據統計模型預測金融風險,實現諸如分析借款人還貸能力、財產分析、分散投資等功能。其次,計算機生物識別技術的應用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互聯網金融的安全,為移動銀行、客戶數據的保密工作提供了便利。再者,自助式服務機器的運用大大降低了金融企業前端工作的壓力,為精準營銷工作提供技術支撐。但人工智能、大數據的發展和應用還需要金融企業、政府部門和科研機構共同努力。
(二)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
金融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黨的十九大指出,要“健全金融監管體系,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是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的重要推動力和重要環節,也是調節供需平衡,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所在。對于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融入金融創新、化解金融風險的宏觀領域以及整體背景等,還有待進一步綜合研究。
(三)新時代金融思想指導
國家的強大使我國金融行業立足于世界金融市場,挺直了脊梁。普惠金融、綠色金融、科技金融是實體經濟的三大主要“服務者”,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金融思想以其全新的活力指導著我國的金融創新工作,也推動著現代金融體系的建立。隨著社會資金大量注入扶貧開發、抑制污染性投資的綠色產業以及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進一步提高,這同時也是我國有勇氣、有能力打贏貿易戰的底氣所在,是打造5G大國和科技大國的底氣所在。我們堅持“穩中求進”開展金融工作的總基調不會變,維護國際繁榮與和平的原則不會變。
三、新時代提升金融創新能力、防范金融風險措施
(一)完善配套設施
提高金融創新力,防范化解金融風險的配套設施,既包括完善制度設計與安排,打破舊體制對新金融模式的限制,推動金融領域治理的科學化和制度化;又包括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將科學技術作為推動行業發展和風險防范的第一推動力。
(二)有針對性地防范各類風險
金融風險種類多樣,對不同類型風險需要采取不同的措施來防范和化解。例如,產能過剩風險需靠綠色金融化解,房地產投資風險需要宏觀調控干預指導,影子銀行需要制度建立完善防范,供求風險需要提升市場信息對稱性防范等。
(三)堅持全面和深化開放
堅持開放、擴大開放、深化開放,是拓展創新領域、防范風險的重要途徑。開放,既要“走出去”,也要“引進來”,“走出去”即拓寬國內外金融市場的合作領域,“引進來”即防范金融市場的準入門檻,擴大外資機構在華業務范圍。我們不但支持各國的發展,同時也與各國一并發展,打造和諧的國際金融市場秩序。
四、結語
在這個全面深化開放的時代,我們不僅要面向國內外,進行金融創新和金融改革,擴大對外開放新格局,而且也要注重防范金融風險,特別是互聯網安全風險,掌握一定的風險研判能力,將其化解在發生之前。本文僅以管中窺豹、拋磚引玉的方式探究新時代金融創新和金融風險防范措施,對于金融體系中更多深層次內容還有待進一步探討。
(作者單位為建設銀行中山市分行)
參考文獻
[1] 王俊勇,李心丹.防控系統性金融風險倒逼監管改革路徑探析[J].現代經濟探討,2019(07):51-58.
[2] 趙文杰.信息化時代金融工程在金融創新中發揮的主要作用[J].經濟師,2018(12):151.
[3] 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N].人民日報,2017-10-28(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