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鵬華
摘要:歸納初中班主任的日常工作主題,我們可以發現,教學工作仍然是班主任的主要工作。畢竟班主任來自于教師群體,他們同樣承擔著明確的教學任務。再有,班主任還需要做好班級管理工作,通過營造一個優化的班集體,通過做好與家長、學生、教師的溝通,陪伴學生一起成長起來。而這些只是班主任工作的外化表現。這些工作的內在目標其實是實現德育教育目標。也就是說,在初中班主任實施教學工作時,在管理班級時,在處理學生的突發問題時,都是以德育教育為根本。本文中筆者就對此內容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方法
觀察班主任的日常工作我們可以發現,其工作是非常瑣碎復雜的。這些工作有的是教師預設之后出現的,而還有很多是突發性的。那么初中班主任如何才能解決好這些問題呢?如何才能避免更多的負面效能現象的出現呢?筆者認為,就要積極的做好德育教育工作。促使初中學生內在先變得優化積極,促使初中學生擁有自立、自律能力,促使初中學生展現青春活力。只有這樣,各種突發性的問題才能避免發生,各種預期的目標才能實現。本文中筆者就對初中班主任開展德育教育工作的方法進行了闡述。
一、由班主任組織實習和社會實踐活動
筆者認為,這種教育方式最適宜初中學生。初中學生雖然仍然有極強的親師性,但是,他們非常厭煩教師一味高大上的說服教育。他們更愿意“眼見為實”,他們更愿意“自己撞一撞南墻”。因此,在初中學段開展德育教育工作時,我們要避免一味的說教,要引領學生參與實踐調查,讓學生用眼睛觀察,用內心感悟。換句話說,由班主任組織的實習和社會實踐活動也是提高學生思想素質的活動。社會實踐活動不僅僅能夠強化學生的基本職業技能,還能夠提高其綜合素質,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教學環節。通過參與社會上的活動,能夠培養學生的勞動觀念和責任意識,而這些意識都是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基礎,加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的基礎。學校定期讓各班的班主任組織學生進行社會實踐活動,并把其納入教學計劃之中,每年在清明節組織學生進行祭掃烈士墓,建軍節國慶節等組織參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參觀企業活動等等,這些都有利于學生更好地了解我國國情,通過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的素養和能力,從而使學生全面地發展。
二、班主任要時刻了解學生的動態,經常找學生溝通
在前面筆者已經說過,初中班主任在開展工作時,有的可以預設,而大多數都是突發性質的,基于此,筆者建議,我們要多調查了解,掌握學生的現實問題。只有這樣,班主任才能在與學生進行溝通時,找到更多的話題,才能在與學生進行溝通的過程中,有針對性的進行輔導。如初中階段正是學生思想不成熟、心理還不健全的時期,特別容易受到社會中一些反面因素的干擾,尤其是道德失范和誠信缺失等不良現象的影響,所以,班主任老師要借學生長期在學校學習和生活這一便利條件時刻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經常找學生進行思想上的溝通,以保證學生的生理和心理能夠健康地成長。
三、班主任要協調好家庭和學習之間的關系
在落實德育教育工作目標時,我們對于初中班主任有極高的期待,但是,客觀的講,僅僅憑借班主任自己來完成所有的教育工作是不現實的。筆者認為,在此期間,我們要不斷地整合教育元素,將各種可以優化學生成長的教育資源組織起來應用于學生的成長空間。如在筆者看來,學生家庭就是我們開展教育教學工作的主要資源,我們要注意和其進行積極的合作。對于一個初中的學生來講,整個生活就是由家庭和學習構成的,如果兩者的關系處理不當會直接影響學生的身心發展,所以,班主任老師應該幫助協調好家庭和學習兩者的關系,從而幫助學生樹立一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和世界觀。同時班主任老師的介入從一定角度上來講會幫助家長消除一些誤會,防止發生不必要的爭吵,為學生的身心發展提供良好的環境。
四、學校提升關注度
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實施教育教學工作的教師,但事實上,采取哪一種教育方法,確立怎樣的教育教學目標,都不是個體化的活動。教師也是大環境中一員,教師的現實工作也會受到外在元素的束縛或推動。如在初中班主任積極開展德育教育工作時,要得到學校的支持。只有學校提升了關注度,才會給教師開展具體工作通過資源、時間、空間。德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新課改之后的一大創新點,學校應當重視對于學生的道德素質培養,使其成為充滿使命感和責任感的新時代青年。初中班主任對于學生的德育培養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班主任老師能夠更加貼近學生的生活,以身作則,言傳身教,從教育者的角度,通過教育的手段,更有利于初中學生接受德育教育,也更有利于學生今后的素質培養。通過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能夠提高學生的道德品質和綜合素質,在智育的基礎上融入德育,更能訓練學生對社會的適應能力,也更能夠幫助學生提高責任感。學生是國家的未來,尤其是初中學生更是國家未來發展的主動力,所以,加強對初中生的道德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
綜上所述,作為初中班主任,我們要有溝通能力,能夠駕馭各種教育資源,能夠為學生優化成長空間。我們要有開展實踐活動的能力,要能夠讓學生“眼見為實”,讓學生生成最真實的感受。當然,我們還要有可持續發展的能力,通過自身的不斷完善,成為學生成長中的榜樣。而我們構建這種教育局面的根本目標就是優化德育教育工作,通過引領學生度過青春期,促使初中學生變成有社會公德、有健康三觀的社會成員。
參考文獻:
[1]孟振.關于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相關思考[J].吉林教育,2016(29).
[2]楚文全.新形勢下初中班主任工作中與學生溝通問題探討[J].教育革新,20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