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萍
【摘要】音樂課程是小學階段素質教育的構成之一,也是培養學生綜合素養、提升小學生藝術審美能力的重要課程之一,良好的音樂教學能夠拓展學生思維、提高學生審美水平、提升學生的音樂感知能力。小學音樂教師在教學中運用新體系音樂教學法,創新小學音樂教學模式,可以提升小學音樂教學效果。本文簡要闡述了新體系音樂教學概念,分析了新體系音樂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優勢與應用意義,深入探究了新體系音樂教學在小學教學中的運用。
【關鍵詞】新體系;音樂教學;小學;運用
【中圖分類號】G623.71 【文獻標識碼】A
小學音樂教學就是讓學生通過學習樂曲演唱、樂器演奏及音樂藝術等途徑學習音樂相關知識,提升音樂素養,培養自身藝術審美與賞析能力,從而實現綜合素養的提升。隨著我國素質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傳統音樂教學法已經無法滿足國家教育的要求和小學生的學習需求。小學音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引進新體系音樂教學法,充分發揮新體系音樂教學優勢,通過貫徹落實“以學生為本”創建音樂教學情境、將音樂教學延伸至生活等教學手段激發小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生對音樂知識與技巧的掌握,創建全新的音樂課堂教學模式,全面培養小學生的藝術素養。
一、新體系音樂教學概念闡述
隨著我國素質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各階段教學紛紛響應國家“教改”號召,以時代發展需求為基礎,以學生主體感受為標準,不斷創新各學科的教學方法。新體系音樂教學是基于“新課改”背景,結合現代社會學生學習需求與國家教學要求而形成的一種全新的音樂教學體系。新體系音樂教學強調學生在基礎音樂教學活動中的主體感受與情感體驗,相比傳統教學更能夠適應時代發展趨勢,能夠有效提升小學生的音樂能力[1]。新體系音樂教學的優勢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第一,強調音樂教學活動要嚴格遵循“以人為本”理念,改變以往的“強制性”教學方法,促使音樂藝術屬于學生本身,實現學生音樂素養的自我提升功能;第二,音樂課堂教學目標發生改變,著重體現在培養學生形成音樂感知經驗,幫助學生樹立音樂感性思維、培養學生音樂綜合能力方面;第三,相比傳統小學課堂音樂教學,其更注重小學生的感性音樂活動的過程,是通過教學活動培養學生的樂感,加深學生對音樂的理解,提升學生的自我情感體驗。
二、新體系音樂教學在小學教學中的應用意義
小學音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運用新體系音樂教學,要將教學目標定位在小學生的音樂感性理解層面上,在引導小學生形成良好的音樂感知之后再延伸音樂教學任務,幫助小學生形成系統的音樂知識體系。小學音樂是學生在小學時期的重要課程之一,也是培養小學生形成藝術素養、提高學生審美水平的主要教學渠道,積極開展小學音樂教育,能夠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情感感知能力,彌補“語文、數學、外語”等基礎學科所缺乏的專業藝術感知教學[2]。新體系音樂教學作為一種符合時代發展趨勢的音樂教學手段,其對小學音樂教學具有重要的應用意義:第一,新體系音樂教學有別于傳統音樂教學,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音樂教學的功利性,提升了音樂課程的藝術性,能夠有效激發學生對音樂的學習熱情,釋放學生的藝術天性,引導學生在音樂賞析過程中發現美感;第二,新體系音樂教學的運用提高了學生對音樂基本知識與音樂技巧的掌握程度,音樂課堂教學活動就是音樂基本知識傳遞過程的體現,新體系音樂教學的運用豐富了知識傳遞方法,提高了知識傳遞過程的趣味性,促進課堂教學目標的實現;第三,新體系音樂教學過程中引進了多種不同的課堂教學理念,增加了藝術賞析部分,從視覺和聽覺方面強化學生的感性感受,促使學生體會音樂中的批判性思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三、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應用新體系教學法的具體對策
(一)貫徹落實“以學生為本”,尊重學生的學習感受
小學音樂教師運用新體系音樂教學法,就要迎合我國新課程教學改革趨勢,引進新的教學理念,貫徹落實“以人為本、以學生為本”的教學思想,重視小學生在音樂學習過程中的感受。以往教學工作經驗證明,音樂的學習需要具備一定的自主情感體驗,才能感知音樂中蘊含的情感內容,提升學習者的音樂素養,因此,小學生需要先具備一定的音樂情感體驗經歷,才能獲得音樂情感感知能力。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小學音樂教師要擺正自己的位置,將自己定位在“課堂的引導者”,根據音樂教學內容選擇合適的課堂教學活動形式,引導學生通過教學活動體驗音樂情感。教師可以通過多種不同的形式幫助學生形成自主情感體驗,比如觀看音樂視頻、進行音樂賞析、跟隨音樂打節拍等,引導學生感受音樂的節奏、旋律與速度,進一步與自主情感相聯系,形成自我情感體驗。
(二)創建音樂教學情境,激發學生想象力
小學音樂教師運用新體系音樂教學法,可以結合實際教學內容,分析學生的藝術興趣傾向,創建與教學內容相呼應的課堂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藝術想象力,讓學生充分融入課堂教學情境中。音樂的演唱需要學習者調動自身豐富情感,結合歌曲中的實際情感內容,達到個人情感與音樂藝術的完美統一,才能更好地體會音樂含義,提高音樂演唱水平。
小學教師可以根據小學生活潑好動、對新鮮事物興趣強烈、童心較強的特點,以音樂教材中的教學內容為基礎創建相關情境。舉個例子,教師根據二年級教材中的《黃鼠狼拜年》進行新體系教學,教師要根據教學目標“加強學生對音樂節奏、音色、旋律等音樂要素的感受能力”“發展音樂想象力和創造能力”,創建以歌曲《黃鼠狼拜年》為主要內容的三個課堂情境(情節一,黃鼠狼帶著禮物看望公雞,想騙公雞開門;情節二,公雞沒有防備,開了門與黃鼠狼親熱歡喜;情節三,黃鼠狼變臉,將“公雞”當做了盤中餐。三段情節構成一個完整的故事)。在這樣的綜合性藝術表演實踐活動中,學生應有完全的主動性,不論是了解故事情節,還是認識角色、分析角色性格、設計角色動作等都讓學更多地自主思考,老師適當點撥。表演得完美成功,并不是教學追求的結果,讓學生在參與活動中獲得快樂、通過音樂童話情境劇表演加深對音樂的感受力才是關鍵。在學生有表情帶動作讀好歌詞后,即興加入小鑼,引導他們感受小鑼加入后產生的效果,比如響亮醒耳,富有民俗氣氛等,同時也能讓學生深刻體會到歌曲與樂器結合時融為一體的效果。
(三)將音樂教學延伸至生活,提升學生音樂素養
小學音樂教師運用新體系音樂教學法,還可以進行“生活化音樂教學”,就是根據實際教學內容,將歌曲中的元素與情感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結合,使學生產生熟悉感,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加深學生對歌曲的理解。
以《小烏鴉愛媽媽》課堂教學為例,這首歌曲中的主要情感是“要愛媽媽、愛長輩”,教師可以根據這個主題引入“烏鴉反哺”的小故事,突出小烏鴉對媽媽的愛,并延伸至學生自身“我們的媽媽也是如此的愛我們,那等我們長大后,是不是要想小烏鴉一樣呢”“跟隨老師一起來唱這首歌好不好呀”,促使學生產生自主情感體驗,體會歌曲的情感內容,激發小學生的學習熱情。
四、結語
總而言之,新體系音樂教學法的運用能夠充分滿足時代發展背景下我國教育對小學音樂教學的要求,符合教育發展趨勢,是一種全新的音樂教學理念。小學音樂教師運用新體系音樂教學法要完全摒棄傳統音樂教學模式的弊端,發揮“以學生為本”的課堂教學優勢,尊重學生的學習主體感受,營造良好的教學環境,激發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將音樂教學延伸至日常生活點滴,全面提升小學生的音樂綜合素養,為今后的學習、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周始強.新體系音樂教學在小學教學中的運用探究[J].戲劇之家,2019(1):181,237.
[2]劉艷.探究小學教學中新體系音樂教學的應用[J].戲劇之家,2018(36):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