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新平
摘 要:隨著我國小學數學課程的不斷優化,對小學生來說,小學數學的學習難度逐漸增加,其重要的特征就是抽象性。數學教師既要在教學中傳授學生數學知識,還要利用教學模式有效提升學生的整體素質及解決具體問題的能力。新課程改革對小學數學的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數學教師要想將數學教學與學生的生活充分結合,就需要讓數學課堂生活化,并在教學中融入更多的生活元素。文章就新課改下小學數學課堂生活化教學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并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措施,以供參考。
關鍵詞:新課改;小學數學;數學課堂;生活化教學
一、有效推動生活化教學模式發展起到的作用
生活化教學,顧名思義是將生活情況充分融入教學內容,讓學生更好地在生活中實踐。小學數學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且在學生日后的生活實踐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從數學教學角度講,生活化教學的有效推動可以讓數學理論知識更為實用,并充分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積極性。此外,還有利于小學生養成較好的思維模式,讓小學生更好地應對日后生活中出現的問題,比如,計算時間、計算價格等,從而充分發揮生活化教學的實際意義。所以,將小學數學往生活化方向改革,有助于小學生充分了解數學教學的現實意義,為學生有效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打下基礎。
二、小學數學課堂生活化教學的基本途徑
(一)創建科學合理的生活化學習環境
因為小學數學是知識性及邏輯性很強的學科,而小學生在學習中很容易受到周邊環境的影響。所以,小學教師需要為學生創建輕松愉快、生動有趣能促進思維擴散的環境。生活化環境能有效推動學生的具體生活與數學知識教學的充分結合,使學生在輕松的環境中學習數學知識,更好地產生數學學習興趣,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擁有更活躍的狀態及靈活的思維。生活化課堂教學環境主要包含精神環境及物質環境兩方面。想要創建較好的生活化學習環境,就應該從幾方面入手。一方面,對數學教室進行布置,確保其更符合數學教學的需求,創建適合小學生和教師之間產生良好互動的空間格局。另一方面,要加強對教室布置裝飾及突出色彩的意義。對數學課堂空間的裝修盡量偏向冷色調,這有助于學生進行邏輯性思考。在教室中單獨設計成果展示區域,將學生優秀的作品展示給大家,激發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
此外,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應該加強對班級人數的控制,以便集體研究和教師輔導。并且應有效利用數學課堂空間,最好把數學教室分成教學區域、討論區域、實踐區域及休息區域等。
(二)將數學教學內容充分融入生活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有效挖掘學生的潛在數學學習能力。最好的方法是將數學教學中知識點成功轉化為以生活為導向的知識點,以使數學教學更具備趣味生活特點。
(三)在生活化課堂教學中采取人性化評價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的評價對學生的學習有著重要的影響,所以,教師想要進行生活化課堂教學,就應該采用適合的生活化數學課堂教學評價方法。數學課堂教學主要將教師課堂知識點教學向學生養成數學思維、情感體驗、學習態度及人生價值觀等方面轉變。所以,數學課堂教學應該注意人文性。總的來說,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評價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1.多元化特點
教學目標多元化是指教學目標不能只停留在知識性目標上。現代小學數學教育認為,數學教學目標可分為知識性目標和發展性目標,發展性目標要和知識性目標并重,特別要加強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課程標準總體目標具體闡述為互相聯系的四個方面,即知識與技能、數學思考、解決問題和情感與態度。傳統的數學課程目標,雖然正在逐漸褪去“應試教育”的陰影,但它“以學科為中心”“以‘雙基為中心”的本質沒有改變,因而以“奉、綱、本”為教條“以考試為中心”的現狀也不會徹底改變。我們教育的目標其實只有一條,那就是“培養人”。
2.過程化特點
在現階段的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的角色與學生已經發生改變。學生已不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而成為對知識規律進行探究的主體,擁有自主尋找解決數學問題方法的能力。所以,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況,仔細觀察他們的思維動態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再給予相應的評價。
3.多樣化特點
因為小學生學習水平及知識掌握能力存在差異,因此教師就需要采取不同的標準對學生進行評價。教師應該摒棄以往單一、枯燥的評價模式,向對學生發展的多樣化評價考察模式轉換,加強對學生數學思維模式及知識學習過程評價的重視。同時教師需要與學生家長進行互動交流,將學生的評價結果反饋給學生家長,雙方共同研究有效提高學生數學學習能力的方法。
三、現階段我國小學數學課堂生活化教學中體現的不足之處
(一)利用題海戰術讓學生被動練習
受到我國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當前小學數學教學中依然采用做大量的習題的練習方式,直接將解題方法傳授給學生,并在學生對知識的規律沒有充分理解的情況下,就強迫學生對知識點進行掌握。這種傳統的教學模式,導致學生機械地解題,不能對知識點進行靈活應用。
(二)未以學生為主體進行數學教學
我國傳統的教學模式就是教師占據主導地位,教學內容全部由教師安排。學生只能被動地對教學內容進行學習,教師對學生唯一的要求就是認真聽課。這樣的教學模式是單方傳授,學生受教學的約束,還可能形成被動學習的行為。長此以往,學生在學習中就不會主動思考,且在上課很難集中注意力,并且缺少與教師的交流溝通,這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數學的教學效果。
(三)未將數學知識與學生實際生活的充分結合
在我國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小學數學教師過于重視數學知識的講授,沒有將數學知識融入具體生活,從而導致學生不能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也無法理解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且服務于生活。
四、現階段我國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中出現問題的解決措施
(一)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充分融入生活化元素
人盡皆知,小學數學教學中總會出現讓小學生無法理解的知識。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充分融入生活化元素,且將知識難點用生活化元素進行替代,以便小學生對知識點進行理解。所以,教師在具體的數學教學中應該結合生活情境進行教學,便于小學生對數學內容進行記憶和產生興趣,從而有效提升數學課堂的教學效果。比如,在進行時間換算教學時,教師在課堂中用生活元素代替時、分、秒,如用小石頭代替秒、用中等石頭代替分鐘、用大石頭代替小時,教師可以告訴學生一個中等石頭等于六十個小石頭,一個大石頭等于六十個中等石頭。利用元素對等方式,便于學生最快了解時間換算。
(二)提升課程實踐的占比
小學數學知識與人們的生活存在密切聯系,想要充分發揮數學教學知識的意義,就需要提升實踐在教學中的占比,讓小學生在生活實踐中學習更多的數學知識。所以,教師應該讓小學生關注生活中的數學元素,且在實踐中運用在數學課堂中了解的數學知識,這樣才能達到數學教學的效果。如教師讓學生去超市進行實踐,并引導學生選擇任意商品,掌握其價格,有效計算所付金額。這樣做的目的就是讓學生對數學科目進行了解并產生興趣,有效轉變數學課堂教學的單一枯燥性,提升小學生在生活中有效運用數學知識能力,從而增加學生對數學學習的信心。
(三)在數學課堂中增加情境教學內容
因為數學缺乏感染力,所以會導致小學生在數學知識學習中出現厭倦情緒,從而失去對數學的學習興趣。所以,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增加情境教學內容,有效轉換單一的數學語言,營造輕松有趣的課堂學習氣氛。如在數學課堂中,教師可以讓小學生進行角色扮演,讓其他學生找錯,這可以有效調動課堂氣氛。在學生進行演繹中,教師詳細觀察學生的表現,并給予評價。這樣做就可以讓參與的學生對數學知識有更深入的了解,其他學生也能在觀看中感受學習的趣味并加強對知識的掌握,教師還能針對學生對知識點掌握的不足之處進行正確指導。
(四)基于小學生現有的思維模式進行授課
在新課改的教學理念影響下,教師應該把小學生當作教學的主體,摒棄傳統、復雜、枯燥的教學方式,采取簡單明了的生活化教學模式進行教學。此外,教師應根據小學生當前階段的思維模式進行課程教學,且站在學生的角度對教學進行分析,以便于其對數學課程教學知識中重點及難點的掌握。可以說,按照現階段小學生的思維模式進行教學,有利于小學生養成較好的思維模式,在數學課程教學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總而言之,新課改下小學數學課堂生活化教學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使小學生對數學教學產生了更多的學習興趣,這增強了學生對數學學習的信心,且讓學生將數學知識充分運用到生活中。數學教師在有效開展生活化教學設計時,應該加強對生活化教學模式的重視,確保學生在新型教學模式中學到更多有意義的數學知識,教師還應該加強重視小學生對生活化教學知識的運用情況,并確保學生能夠獨立完成生活化教學任務。利用生活化教學模式可以讓小學生擁有獨立分析并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充分結合學生的差異性能更合理制定教學方法。
參考文獻:
[1]包春紅.新課改下小學思想品德教育“生活化”思考[J].才智,2017(12):109.
[2]農大欽.生活化教學策略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科教導刊(下旬刊),2017(5):115-116.
[3]張志家.淺談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J].中國校外教育(上旬刊),2014(S1):422.
[4]宋連玉.在愉快中學習在快樂中成長——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游戲教學的思考[J].中國校外教育,2015(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