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在旺 楊昭芳
摘要:數據滲透到當下社會的各個領域,已然成為促進生產力發展的重要因素。在云時代的有力推動之下,數據從隨機化變成全體化,從精確性發展成混雜性,從因果關系過渡到相關關系,早在不知不覺間迎來了大數據時代。并在其影響之下,我國的德育教育也更加富有層次化和多樣化,豐富多彩的教育資源和方式為德育工作的發展開拓了良好的前景。
關鍵詞:大數據時代 ? 學校教育 ? 德育教育 ? 危機 ? 建議策略
教育信息化是當下教育的一個重要特征,“互聯網+”為教育事業提供了廣闊的舞臺,“三通兩平臺”的實施也愈加的高效且精準,一切都在昭示著校園數字化的進展情況良好。然而,盡管大數據時代為社會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前景,但在德育工作中卻有些形成捉襟見肘、故步自封的姿態。為人師者不免嘆息,為此,本文特為大數據時代學校德育面臨的危機和相關建議進行淺析。
一、大數據時代學校德育面臨的危機
(一)數據信息復雜化多元化,影響學生的價值觀念
當傳統德育教育與大數據時代下的德育教學模式相碰撞,就會產生不一樣的火花,帶來不一樣的影響。一如朝代間的更迭,一如時局間的動蕩,德育工作在教材課堂與數據信息的夾縫中,如何更高效更有質量的展開,就成了我們重點觀察和思考的對象[1]。大數據時代帶來的信息浪潮,雖然便捷全面,卻因為太過于多元化,往往會混淆學生的視聽。在需要前進的時候,忽然出現不同方向的多條路口,學生難免會彷徨會不知所措。如果勇往直前,會不會荊棘遍地,如果思慮太多會不會錯失良機。因此,我們要引導學生學會篩選正確的信息,以便于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
(二)部分數據信息過于透明,影響學生的自由隱私
我們在向學生傳授德育知識和觀念的時候,離不開兩個原則。第一個原則是倫理,自古以來,倫理意識就是我國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知倫理曉綱常,才能夠引導學生走上正確的道路。第二個原則是道德,道德是德育的重要意義和目標所在,是立人為本的依據,也是學生成才的基本。而大數據時代,將學生的一言一行都摸的徹徹底底,學生的自由和隱私一覽無遺。數據信息冰冷毫無感情,很可能在數據和信息的眼里倫理和道德就是一組組固定的需要解碼破譯的程序而已。而所有不顧倫理的行為,所有違背道德的舉動,從一開始就走向了的德育工作的對立面。因此,我們要想盡一切辦法,在進行德育工作的時候,充分保護學生的自由和隱私。
(三)數據信息永遠遺留存舊,影響學生的勇氣自信
“知錯就改善莫大焉”,我們在德育工作展開的時候,總是對學生說“沒關系,有錯改了就好”,總是循循善誘的說著重頭在來,說著既往可咎,然大數據時代卻將這一點狠狠地踩在了腳下。以往的信息數據記錄,只是一個普通的本子,或者是薄薄的幾張紙,有著固定的使用時間,有著不可循環的利用周期,那個時候的德育教育是真正的可以讓學生改正錯誤,重新樹立正確的觀念。但現在大數據時代將所有的信息盡數保存,將所謂的“污點”永遠遺留[2]。從根本上講,這對學生的成長產生了極大的阻礙,會影響到學生的自信和勇氣,也為我們的德育工作帶來了巨大挑戰。
(四)數據信息概率準確預測,影響學生的思想意志
只問開頭只管結尾,是現在大數據信息的主要產物也是目的所在。固定的程序和運作模式,產生了循規蹈矩卻又便捷快速的結果,這一結果有好的作用,能夠利用數據預測學生們的道德素質,讓我們能夠及時的對德育工作中學生將遇到的問題將以防范,有利于德育工作的展開。但是從另一方面來講,這樣的操作模式仿佛是直接否定了德育工作背后的內涵,否定了我們在實行德育教育工作的時候,需要注意的三大核心。一是自由意志,以學生的意志為出發點。二是自由尊嚴,自尊自愛自強是永恒不懈的追求。三是自主抉擇,我們能夠培養學生的觀念,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觀念,但是每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人生這條路,最終是要他們自己走下去的。
(五)數據信息在線普及資源,影響教師的教學方式
我并不可否認,大數據時代對德育工作的開展帶來的各種好處,比方能夠實行資源共享,比方說能夠提高德育工作的效率,比方說有利于德育工作公平開展,比方說有利于構建文明社會等,但與此同時,大數據時代也必將為我們的德育工作帶來全新的巨大的挑戰[3]。這就需要我們改變自己的教學方式,從以往的“布道者”或者說是“施業者”轉變成對道德環境和情境的設計者,學生學習德育的引導者,從良師益友變成默契的陪伴者,變成優秀的欣賞者。另外,我們也需要通過不斷地吸收和學習培養自身的綜合素質,才能夠游刃有余的為學生創建更好地德育教學的傳授環境和氛圍。
二、大數據時代學校德育工作的建議策略
(一)轉換德育教學模式,充分發揮利用大數據的影響力
傳統的德育教學通常是以課堂教授為主,以課下活動為輔,以教師為主導的模式進行。隨著大數據的到來,德育教學的重心也有所偏移,就目前來看學生們幾乎每天都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徜徉在網絡的世界,因此改善德育教學模式,打造課上和線下一體式德育教學課堂就成為我們的首要探索的方向[4]。例如,充分發揮大數據時代下的新媒體的優勢,把網絡當做是一種媒介,將德育工作與數據信息緊密相連,構建一個全新的德育教育模式。可以通過微信公眾號、QQ微視、開發并利用APP或者是建立網站等形式,將德育教育穿插在其中,讓德育工作不僅在課堂展開,還能夠成為學生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引導學生更好的吸收德育知識和精神。
(二)提高德育數據素養,將信息采集倫理化道德化發展
既然學生有學生應具備的素養,我們有教師應該具備的素養,那么大數據時代之下,數據和信息自然也要有自己的素養。這里的數據素養,不僅僅是保護學生的自由和隱私,還要有責任感,有自覺意識,將一切不利于學生倫理和道德的行為扼殺在起源點。數據素養不是一個狹義上的詞,而是一個更加廣闊的集知識與技能,態度與觀念于一身的存在。因此,如何加強數據素養就成了需要我們重點關注的對象。例如,國家政府需要明確和完善與數據素養有關的各項制度和規則,雖然說現在已經有了教育信息的人才培養和應用能力等方面的相關文件出臺,但是就教師素養的根本意義、精神以及涵養等更深層次的問題還沒有明確的要求。希望在未來的日子里能夠不斷加強這一方面的標準和規劃。
(三)監管德育數據存儲,維持信息價值與學生隱私平衡
人無完人,德育方面的問題也有大有小,學生在成長之中,難免會犯下過一些小的錯誤。比方說某一次取得的不太好的成績,比方說某一次失忌的言語,比方說某一次不良的舉動或者是行為[5]。那些點點滴滴的已經被注意到并且改正了的小事本該如風過湖泊,等漣漪散了就消失不見了,卻在大數據的作用之下,被永遠留存了。因此,明確規定數據的存儲方式,嚴格監管數據的時間限制就有了非常重要的意義。例如,分離制度的引用,這一部分主要對基礎教育數據而言,將采集部分和分析部分實行分離操作。例如,對部分有著一定風險的數據進行特殊手段處理,對年齡和民族等相關信息進行模糊化處理,根據具體情況也可以采用匿名化的方式。例如,對風險很大并且極其敏感的數據進行徹底清除等。
(四)拒絕德育數據獨裁,明確信息適用范圍和條件限制
我們可以有效利用大數據時代的產物,但是切記不能淪落為它的奴隸。這不是危言聳聽,大數據的獨裁有著要命的誘惑力,有的時候不僅影響到學生的價值觀,也阻礙到向我們這樣教育者的視線和眼界[6]。德育工作需要情感的渲染,需要倫理的約束,需要道德的限制,這些方面都是大數據所不能夠給予的。因此,我們應拒絕數據獨裁,強化德育工作。例如采取數據與人文情懷相融合的教學方式,將數據的科學和人文的情感聯系在一起,以便我們能夠更好的開展德育工作。
(五)培養德育師資力量,為德育教育工作提供基本保障
德育師資力量要跟的上大數據的腳步,我們應該不斷地接受培養,主動提高自身的綜合素養。對數字要有強烈的意識,有精湛的能力,有優秀的素養,為將大數據融于德育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三、結語
大數據時代不僅為我國的德育工作帶來更廣闊的前景,同時也提出了新的挑戰。本文就大數據時代學校德育面臨的危機展開探討,并提出幾點相關建議和策略。希望我們能夠充分利用大數據時代下的產物,從思想、意識和方式等不同方面深入貫徹學生的德育教育工作,致力于培養全方位的高素質的杰出人才,致力于社會文明的高速建設。
參考文獻:
[1]鄒太龍,易連云.大數據時代學校德育面臨的危機及應對策略[J].中國教育學刊,2017,(04):81-86.
[2]歐旭理,羅方祿.共享·共融·共識——大數據時代高校德育理念轉型[J].現代大學教育,2017,(03):71-76.
[3]王淵,丁振國,許德華.論高校德育在大數據時代的應變[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7,(02):14-16.
[4]陳熹.學校德育的數字化管理[J].廣東教育(綜合版),2017,(02):54-55.
[5]李小博.大數據時代高校德育工作的困境與對策研究[J].九江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02):59-60.
[6]陳偉,李信.大數據在高校德育工作中的運用探析[J].國家林業局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7,(01):38-43.
(作者單位:[1]薄在旺,鄒城市唐村中學;[2]楊昭芳,鄒城市唐村鎮中心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