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小學階段的科學課程中,教育者要靈活運用教學方法,準確把握追問時機,讓學生可以有更大的思考空間。另外,教育者還應關注學生在課堂中的動態化表現,做到因材施教,有針對性的調整追問方式。為此,筆者結合自身經驗提出了幾點提高小學科學教學中追問有效性的措施建議。
關鍵詞:小學科學 ? 科學課程 ? 追問
簡單一些解釋,追問所指的即為,在新接觸知識點或新提出一個問題后,在此基礎之上展開進一步的連續提問,以此種方式來引導學生找到問題答案。通過在課堂中應用追問,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與探究能力,從而逐漸形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事實上,追問教學法并不是出現在現代,它的原型甚至可以追溯到幾千年前的古希臘,在蘇格拉底的教育體系中,“產婆術”同追問教學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隨著現代教學水平的不斷提升,追問教學法的應用更加廣泛和頻繁,并相繼取得了顯著的教學效果。
一、小學科學教學中應用追問法的作用
小學生正處于人生的懵懂階段,他們對于未知的事物抱有著較大的好奇心,渴望通過學習來獲取更多的知識。然而,由于小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較差,不能夠憑借自己的能力去消化過于復雜的事物,因此講究教學方法十分重要。小學科學課程能夠較好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通過靈活運用追問教學法,一方面能夠讓學生在不同的問題情境中完成獨立思考,另一方面可以幫助學生認識到自己學習習慣中所存在的不足之處,為學生提供更多表達意見的機會,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和動手能力。
二、小學科學教學中追問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直以來,很多小學科學教育者都存在著亂用追問教學法的現象,導致教學中出現大量的無效追問,讓給學生的思維模式處于混亂狀態,不僅不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而且還會浪費大量寶貴的課堂時間。為此,筆者總結出了小學科學教學中常見的追問問題:
首先,追問內容缺乏深度。一些教育者所提出的追問問題沒有深度,學生十分輕松就能給出問題答案,根本達不到鍛煉學生思考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的作用,久而久之還容易讓學生形成慣性思維,認為科學課程毫無難度,失去探究欲望;其次,追問內容缺少針對性。由于班級學生之間存在著個性化差異,因此接受能力、學習能力、理解能力等均有所不同,如果教育者沒有認清此問題,所提出的追問問題缺少層次性和指向性,會造成有些學生聽不懂、有些學生不想聽的尷尬局面,難以達到預期中的理想教學效果;再次,追問時機不正確。雖然絕大多數的小學科學教育者都能夠認識到開展追問教學的現實作用,但由于受到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沒能在正確時機入手來展開追問,讓學生感到一頭霧水,影響到了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提升;最后,沒有發揮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部分教育者在進行追問教學時,并沒有兼顧到學生所給的反饋,經常在學生還沒有完整思考的情況下就盲目給出答案,影響效果發揮。
三、在小學科學課程中應用追問教學法的措施建議
(一)遵循學生的發展特點,追問重點、難點
上文中有所提及,小學生正處于身心發展的初級階段,生活閱歷比較匱乏,各項能力也尚未發展成熟。因此小學科學教育者一定要認清小學生的特點,堅持以生為本原則,有針對性的挑選出課程中的重、難點內容,并分別劃分出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首先,教育者要綜合分析教學大綱中所給出的意見和建議,結合學生以往在課堂中的動態化表現,分別在重點部分和難點部分進行設問;其次,教育者要將相對復雜的問題進行分解化處理,在設計問題內容時要盡量從學生的日常生活出發,重點培養學生的溝通能力和表達能力,同時耐心聽取學生對追問形式、追問內容所提出的意見,尊重學生給出不同的想法,引導他們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二)把握學生的思維流暢時機,活化追問
在通常情況下,當小學生處于思維流暢時期時,他們的思路更加寬廣,也容易產生更多靈感,從而給出更為正確的答案。為此,教育者要以此為著力點,靈活應用追問教學法,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例如在教授“給冷水加熱”這一課程時,通過實驗演示,學生發現,當將冷水放入到熱水中時,冷水會有下沉的情況。借此機會,教育者可以提出下列問題:
師:如果將老師手中這一小袋熱水放到冷水中,會出現什么現象呢?
生:會飄起來。
師:是怎樣得出這一結論的?
生:從剛才的現象可以找到,熱水比同體積的冷水要輕,因此會浮起來。
師:同學們的聯想能力非常棒!但這一現象能否與之前的所學知識聯系到一起呢?用科學該如何解釋?
在教育者的引導下,學生聯想到之前的“沉和浮”課程,從而得出結論:比同體積的水重的物體下沉,比同體積水輕的物體上浮。
通過上文中所采用的追問教學法,不僅可以充分鍛煉到學生的聯想能力,讓他們將科學知識活學活用,而且還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理解能力,讓他們在遇到問題時能做到冷靜思考,從根源處發掘問題的解決方法。
(三)看準學生的思維阻塞時機,點化追問
在以往的小學科學課程中,很多教育者為了節約課程時間,會不知不覺的陷入到“自問自答”式的教學模式中,尤其是當學生無法很快給出問題答案時,教育者就會直接將答案告知給學生。事實上,當學生的思維出現阻塞時,同樣也是開展追問教學的好時機,同時點化追問,教育者可以引導學生一步步走出思維僵局,讓他們感受到破解迷局的成功喜悅。
例如在教授“水和水蒸氣”這一課程時,為了能夠讓學生更好理解何為蒸發現象、何為“白汽”,教育者可以現象學生做出實驗演示。
(向燒杯中倒入熱水)
師:各位同學,看到了什么現象?
生:杯子有白汽冒出來。
師:這些白汽是什么呢?
生:水蒸氣。
師:通過學習知識可知道,水蒸氣是一種無色、無味的透明氣體,我們能看到它嗎?
(在老師的追問下,學生語塞,鴉雀無聲)
師:白汽就是水蒸氣嗎?
(學生紛紛搖頭)
通過上面的教學案例可知,在學生思維不暢或出現固有思維時,通過靈活運用追問方法,能夠將學生的思維成功帶回原點,讓他們認識到,原來自己堅信不疑的答案很可能也是錯誤的。通過這種點化式的追問教學模式,不僅能夠將學生的求知欲激發出來,而且還可以鍛煉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增加他們的思維廣度和思維深度。在這里要重點注意的是,當問題提出后,教育者要給學生預留出足夠多的候答時間,并根據追問內容的難易程度來給予學生適當的引導。如果學生在思考問題的過程中出現了錯誤,教育者也要耐心的讓他們針對錯誤觀念展開討論,幫助學生不斷樹立思路,認清自己觀念和思維模式中所存在的問題,并及時予以改正。
(四)乘勝追擊,對易錯點展開追問
在小學階段的科學課程中,追問教學同樣也適用于易錯知識點中。不難發現,很多學生總是在相同的問題上出錯,這主要是由于思維慣性的存在,正確的做法應當是從根本上轉變學生的錯誤觀念。在日常教學中,教育者要引導學生將易錯點記錄下來,而后定期對其展開分析,引導學生發掘易錯點的出現原因,讓他們可以及時糾正不良習慣。其次,由于部分小學生的表達能力較差,他們雖然通過記錄易錯點也能夠大致了解自己比較容易出現錯誤的部分,但是在分析與解讀過程中卻仍然模糊不清,長此以往會導致問題越來越多,最終讓學生對科學課程產生畏難情緒。教育者要靈活運用追問教學法,通過巧妙設計問題來引導學生逐步接近正確答案,在這一過程中比對正確思維與錯誤思維模式之間存在的差異性,漸漸養成良好的思考與行為習慣,為日后的高度難度課程打好基礎。
四、結語
現如今,新課程改革工作正在如火如荼的開展過程中,滿堂灌、填鴨式的教學模式已經開始逐漸被淘汰。科學課程作為小學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教育者必須要積極的開拓創新,尋求開放式、互動式的新型教學模式。本文的研究主題追問教學,是一種促進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有效途徑,可以引導學生學會運用螺旋式思考方式,并且在不斷進步的過程中逐漸養成獨立自主的學習習慣,強化他們的觀察能力、探索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然而,如何才能夠將追問教學的有效性充分發揮出來,這需要教育者盡快調整課堂結構,結合教材內容,從學生角度出發,找到恰當的追問時機。
在筆者看來,小學生的學習能力雖然尚未發展成熟,但他們本身具有著接受能力快、喜愛新鮮事物等諸多特點,教育者應當把握住小學生群體的有優勢,在關鍵處設置恰當的問題、選擇合理的追問方式,引導學生梳理好所學知識,提高小學科學課程的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陳長華.小學科學課探究活動低效原因及其對策[J].教育實踐與研究,2015,(14):70-72.
[2]張美琳,劉美鳳,董麗麗.小學科學課程科學態度教學的課程目標設計初探[J].教育教學研究,2015,(08):107-111.
[3]吳樹生.小學科學課中培養學生實驗記錄能力的策略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5,(30):105-106.
[4]蔣海萬,陳兆金.教師如何進行課堂追問[J].語文教學與研究(教師版),2016,(02):62-63.
(作者簡介:葛維鵬,大學學歷,一級教師,任教于臨沂臨港經濟開發區坪上中心小學。參加工作以來,一直從事小學科學教育教學工作,2009年被評為臨沂市科學教學能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