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推進,我國和世界其他國家的交流日益密切,因而對于跨文化的國際交流人才的需求日益提升。英語作為世界上使用范圍最為廣泛的語言,在國際交流中成為主要語言,因而對于英語的學習是有助于促進人們掌握英語語言,從而能夠適應跨文化國際交流的大趨勢。小學英語教育就是為培養具有國際化視野和跨文化交流人才所做的啟蒙式教育,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對于小學英語教育來說,進行“小組合作”學習這一探究式學習方式是構建當前小學英語教學體系的重要環節,如何提升這一學習方式對于小學英語學習效果提升則需要研究的問題。因此,針對這一情況,本文對此展開了相關討論。
關鍵詞:“小組合作”學習 ? 小學英語教育 ? 作用分析
對于小學英語教學來說,提升學生學習效率以及英語掌握程度的關鍵措施就是提升學生對于英語課堂教學的參與程度。對于這一措施來說,首要的一個因素就是提升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和自主性,對于這一因素其具體控制對策就是“小組合作”學習。通過對參與小學英語課堂學習的學生進行合理的分組,形成學習小組,通過小組的作用來提升學生對于英語任務的完成熱情和積極性,從而實現課堂參與程度的提升,進而提升學生對于小學英語的掌握程度。基于此,本文緊緊圍繞“淺談‘小組合作在小學英語教育中的作用”這一議題,首先分析了“小組合作”學習相關概念,然后分析了“小組合作”學習對于小學英語教育的作用,最后總結了“小組合作”學習的具體實施環節步驟。
一、“小組合作”學習的概念概述
“小組合作”學習是我國教育體制深化改革的過程中提出的新的教學方法。這一教學相比傳統教學方法有著本質的不同,首先其打破了原來學生作為獨立個體參與學習的局面,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將每個學生個體分布到不同組別,形成一種以小組為單位的學習形式,其次這一方式改變原本以教師為教學主體的教學模式,而取而代之的則是以學生為教學主體,以小組為學習單位基礎的合作式教學和輔助性教學形式。這一教學方式的應用,能夠使每個學生通過一個組別來關聯,通過這一關聯方式來富裕學生以相應的責任,從而促進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度提升,以此達到教學的本質目的。
二、“小組合作”學習對于小學英語教育的作用分析
(一)“小組合作”學習有助于培養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的作用分析
“小組合作”學習方式將原本獨立的個體組織到不同的小組中,從而無形之中賦予了每位學生的新的屬性,即每位學生不僅是獨立的學習個體,同時也是影響小組整體情況的非獨立個體。這一關聯方式無形之中賦予了學生以一種微型社會的屬性,使得組內的每位成員都附有一定的小組責任。這一責任的形成,使得學生能夠充分的發揮自己在組內的角色,為小組的整體學習狀況的提升貢獻力量。本質上來說,原先以個人為基礎的學習過程,個人因素不會對其他方面造成影響,因此這種局面就導致學生在本質上缺乏一種約束力,那么促動學生進步的阻力就會增大,而當進行這一關系轉化為小組合作關系時,個人因素就和小組的整體情況有影響,這一局面本質是就會給學生帶來促動力,從而減少學生進步的阻礙力量,這樣就很容易激發學生進行相關工作。而對于小組合作來說,其是一種最為簡單的社會合作關系,在這種簡單關系中來構建學生的初級的社會關系,有助于學生提早掌握社會關系建立的基本要素,這樣實際上是有助于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的提升。
(二)“小組合作”學習有助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獨立思考能力的作用分析
“小組合作”學習的而基礎是每個學生個體,由于這一教學方式的評價上不再是學生獨立個體為參評依據,而取而代之的則是以小組整體情況作為評價依據。這樣的評價方式就有效地把小組中每個學生個體聯系起來,而小組中每個學生都會無形之中有一種壓力或是責任,即要為小組整體狀況的改善貢獻力量而不是拖累整體。這一壓力或者這人,有助于激發學生在小組學習中的參與程度,并促進其小組活動中表達自己,從而無形之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一般來說,基于學生獨立個體的教學方法由于缺乏這一壓力或責任,使得學生不論貢不貢獻自己的力量或者自己的想法都不會對其他個體造成影響,每個個體只需對自己負責,當然這一階段的學生由于心智不夠成熟,對于自我的認知不足,導致對自己負責的能力也就可想而知,因而這一方式是不利于這一階段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的培養的。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方式,每個學生都會有著對小組其他人的一種責任感,這一責任感的具象化,即形成于行動力,那么這一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就被凸顯出來,因而有助于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就被凸顯出來的培養。
三、“小組合作”學習的具體實施環節分析
(一)確定小組分組工作,打下合作學習基礎
對于“小組合作”學習來說,就是要做好分組安排工作。對于這一工作內容來說,其不是簡單地機械地將每個學生個體安排到對應的組別之中,而是應該科學方法進行安排。對于分組來說,需要考慮到每個學生的性格、優勢以及學習狀況等,在進行分組的時候要將這些因素充分均衡化,即每個組別對應的組員在性格上、優勢上以及學習狀況上進行差異化搭配,這樣能夠使每個組別的狀態處于一個較為均衡的水平,這樣有助于提升組別的競爭程度,從而有效激發學生的相關能力的提升。對于分組來說,除了學生因素外,還有組別大小的設置,組員角色的定位等。對于組別大小來說,要適當,不能過大或者過小,一般而言以四至六名學生組成即可。對于組員角色定位來說,其需要依據組內分工來確定,比如設置組長和副組長等來對組內相關事務進行管理,從而利用一種簡單的社會制度來穩定這一關系。當然每個小組職工組員的角色是動態變化的,其是根據學生的成長和發展的差異性來確定,通過這一動態變化機制來保證每個學生參與的公平性,從而提升學生參與的積極性。
(二)明確小組任務分工,為開展小組合作做好準備
“小組合作”學習不是簡單的進行了小組劃分就算是實現了這一環節,事實上這僅僅是在形式上實現了小組合作,而要在內部機制上的全面實現就需要明確小組任務,做好組內分工工作。一般來說,在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時,面臨的問題和任務一般相較于傳統個體層面的學習問題和任務要復雜的多,單靠個人是無法完成的,因此做好小組分工才是關鍵,這就要求明確小組任務。對于小組任務的分工要依據每個組員的特點來進行安排,其主要目的在于通過合作的方式來實現對一個較為復雜的問題或任務的解決,以此共同提升每個組員的相關能力。對于這一方面就需要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小組意識,從而實現合作學習的本質目的。
(三)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活動
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活動是行使小組功能的重要手段和途徑。對于這一過程來說,其目的在于讓每個學生個體參與到學習之中,并為所在的小組產生促進作用和做出相應貢獻。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活動的開展,讓每個學生在完成相應的任務同時,來提升交流合作能力,促進學生對于社會關系的準確恰當處理,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的同時提升其社會能力。對于這一環節來說,每個學生要明確自己的職責和任務,并認真做好自己的部分,并其要認識到每個學生個體不僅是這一學習活動的參與者,同時也是這一活動的主導者和組織者,每個學生之間要平等相待,不要以某種評判指標來劃定每個學生的層次,造成不公平的情況出現,通過這種方式來提升學生的自主性和獨立性學習能力的提升,品質的培養,從而促進學生的可持續發展。
(四)建立穩定的小組合作關系,提升小組合作效率
對于“小組合作”學習這一教學方式來說,其教學的基礎單位為小組,那么建立穩定的小組合作關系對于這一環節極為重要。穩定的小組關系是構建穩定的組群的基礎,同時也是這一教學方式開展的基礎。因而小組關系不能是臨時的一種關系,而應該是一種越來越穩定的關系,從而讓學生能夠在這種長期的合作中形成一種小組意識,即合作意識,這不僅是學生實現學習能力提升的需求,其同時也是學生成長的需求。對于穩定的小組合作關系建立來說,需要教師的積極引導以及組員之間的磨合,從而達到一種契合的狀態,這樣穩定的小組合作關系就能夠形成。
四、結語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推進,我國和世界其他國家的交流日益密切,因而對于跨文化的國際交流人才的需求日益提升。而在這一跨文化交流中不可避免需要使用英語進行。針對這一局面,我國已經在我國所有的教學階段均引入了英語課程,從而促進學生英語能力的提升。針對這一局面,本文以“小組合作”學習在小學英語教育中的作用為研究對象,分析了其對應的作用后,同時總結了“小組合作”學習的具體實施環節步驟,為我國小學英語教學效果的提升以及教育體制的構建提供基礎思路。
參考文獻:
[1]李孟波.小學英語教學中優化小組合作學習策略探究[A]..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論文集卷四[C].: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教育教學創新專業委員會,2019:2.
[2]車昱欣.小學英語教學中優化小組合作學習策略探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8,(31):92.
(作者簡介:趙娟,女,1978年12月出生,本科學歷,二級教師。現任教于山東省濟寧市微山縣韓莊鎮孫莊小學,從事英語教學。自參加工作以來,多次榮獲縣級優質課、基本功一、二等獎獎項;先后兩次榮獲“優秀教師”稱號;多次被評為“小學英語教學能手”“優秀班主任”和“教學先進個人”;多次在全縣執教公開課。先后參與市級規劃課題;有多篇論文發表于國家、省、市級報刊雜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