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如今的現代化建設并沒有讓我國幾千年孕育的傳統文化得以很好的繼承與發展,與之相反,很多傳統文化在人們的忽視下逐漸淡出,最終走向流失的命運。和其他學科相比,初中語言學科的人文性更強,也更適合于傳統文化的滲透,針對當前,我國學生對傳統文化的重視程度普遍缺乏的現象,作為語言教師應當肩負起傳播傳統文化的責任,盡快采取相應的措施,讓學生發展傳統文化之美,提升人文素養,防止文化的流失。
關鍵詞:語言教育;促進;傳統文化;發展
中圖分類號:G63? ?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9)30-0083-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30.075
一、傳統文化在語言教學中的重要性
幾千年孕育的傳統文化對于學生的成長有著很多益處,它不僅能影響學生對人生,對價值的思考,也能讓學生從熏陶中加深傳統美德的學習,比如從“鑿壁偷光”中學會刻苦努力,從岳飛的精忠報國,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看到了令人贊頌的愛國情懷。隨著經濟的發展,國家之間的交流與溝通越發頻繁,我們也逐漸接觸到很多外來的文化,如西方的圣誕節,但是,很多人在接觸這些所謂的“洋節”之后,忽視了本國的傳統節日,而傳統節日就是傳統文化最重要的載體和傳承媒介。在語言的教學中,我們的教學必定要和傳統文化相結合,才能在拓寬學生知識面的同時促進文化的傳承。讓學生學會辯證地看待事物,既明確不同國家不同文化的獨特魅力,也要學會珍惜祖輩留下的文化瑰寶。
我們將傳統文化中豐富的教學素材融入到初中語言文化教學中,讓學生除了知識的學習,更多地感受我國文化的魅力,對于語言教學來說也是提供了豐富的素材,能讓學生培養良好的學科素養,我們之所以要在語言教學中弘揚傳統文化,除了繼承精神外,還是對我們情感的豐富,對內心的完善。
二、初中語言教學中傳統文化教育面臨的問題
首先,在傳統文化的教學中,教師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如果教師在進行傳統文化教學時采用的是拿著書本“讀”,那么很顯然學生是不可能產生興趣的,這種“灌輸式”的教育方式不但會影響到學生對這一學科學習的興趣,甚至還會影響到師生關系,所以作為教師,首先要提升自身的傳統文化修養,同時在制訂教學計劃的時候做到科學合理,巧妙地教學,將傳統文化的魅力盡可能充分地展示給學生。
除此之外,教學手段的選擇也相當重要,很多教師在教學時采用的方法過于單一,使得學生對于傳統文化的理解限于表層,不夠深入,所以對于教學手段的選擇上應當注入更為新鮮的血液,做到新穎,豐富,增加課堂的趣味性,從而最大程度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
三、加強文化教育的措施
(一)以激發學生興趣為主導,加深對文章內涵的領悟
比如說在語文教學中,文言文、古詩作為重要的教學內容,能夠有效地幫助學生提升文學素養,但是往往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會遇到這樣一個問題,即學生看不懂,從而缺乏興趣,所以作為教師,我們不能因為學生覺得枯燥就放棄。同樣在英語語言教學中,單詞部分一直是學生的痛處,那么教師在單詞教學時配合多媒體圖片,學生在受到視覺影響下,自然產生興趣,圖片這一形式相比文字更為直觀形象,也便于學生的理解記憶,在學生有了興趣的基礎之上,教師可以再借助其他的工具輔助教學,從而解決學生對于原本枯燥的內容的排斥。
(二)從教材出發,挖掘人物品質
我們之所以要將傳統文化滲透于初中語言教學,就是想讓學生在學習古人的一些優秀品質的同時,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把自己培養成更為優秀的人,由于初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身心發展的特殊時期,這一階段的發展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到他們性格的養成,所以在這一階段教師應當正確地引導,讓他們能更好地成長與發展。那么在教學中也應當采用合適的方式加以引導。
(三)利用傳統節日,開展豐富活動
要想讓學生更為深入地了解我國傳統文化,單純靠課堂教學是很難達到的,除了理論之外,還要借助實踐,所以可以讓學生通過一些實際的活動,參與其中,所以教學中應當豐富形式,融入更多的活動,那么可以利用傳統節日這一媒介,開展文化探究活動,比如中秋節時,教師可以以此為背景,通過讓學生回憶所學內容回答中秋節有哪些習俗,從而回顧那些與之相關的作品,然后教師作出總結,詳細介紹該介紹的傳統文化習俗,讓學生能將教學內容同傳統文化聯系起來,達到滲透學習的目的。
總而言之,將傳統文化融入到初中語言教學中促進對于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有著重要意義,對于學生而言也是非常重要的,初中生正處于身心發展的特殊時期,這一階段正是意識品質形成的關鍵時期,而傳統文化能提升他們的人文素養,促進其高尚人格的形成。所以對于語言教師而言,合適的教學措施很重要,我們必須將語言教學同傳統文化相結合,優化教學模式,讓學生更易接受,從中得益。
參考文獻:
[1]莊彩霞.高中語文教材中傳統文化對語文學困生的影響和教學策略研究[J].考試周刊,2016(57).
[2]黃永華.中學語文教材中傳統文化對語文學困生的影響與教學方法[J].高考,2016(30).
[責任編輯 萬淑蕊]
作者簡介: 藺力高(1990.12— ),男,漢族,甘肅金塔人,中小學二級教師,研究方向:語言文學教育。
課題項目: 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課題《初中語文中傳統文化促進學生發展的實踐研究》(課題立項號:GS[2018]GHB2581)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