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亞萍
摘要:現代社會變革日趨加劇,各個領域幾乎都在發生著深刻地改變,教育已經成為當今社會的熱門話題,特別是家校合作問題。隨著農村城市化發展的步伐加快,城市中的生活方式以及學習方式等都逐漸輸入到農村,出現了農村以城市為范本的生活教育模式。但隨之而來,由于農村學校的管理問題和農村家庭監護人的教育素養、家庭結構、經濟水平等的制約,學生的教育難題不斷出現,這迫切要求農村學校順應時代要求,對家校合作的重要性進行再認識,共同促進農村教育高效有序成長發展。
關鍵詞:農村小學;班級管理;策略研究
中圖分類號:G62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9)28-0246-01
1.對家校合作的概念認識
家校合作在促進學生發展方面的重要作用,我國古就重視,在傳統的啟蒙教材《三字經》中提到“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的觀點。隨著時代發展的需求和人們對教育理解的不斷深入,有關家校合作的內涵問題也在不斷討論和探索中,國際上對家校合作的通用定義是:“教育者與家長(和社區)共同承擔兒童成長的責任,包括當好家長、相互交流、志愿服務、在家學習、參與決策和與社區合作等六種實踐類型,是現代學校制度的組成部分。”
目前,雖然我國在關于家校合作的定義上還沒有完全達成共識,但綜合眾多專家學者的界定來看,以下幾點是最基本的,首先,家校合作的目的和指向是一致的,旨在促進學生的成長和發展,其次,家校合作是學校和家庭的一種雙向互動活動,再次,學校和教師在家校合作中處于主導地位,應該取得家長的支持和配合。
2.農村小學家校合作存在的問題
2.1?學校主導作用發揮不夠。學校在家校合作中的主導作用是顯而易見的,但很多時候,作為起主導作用的學校并沒有真正承擔起應有的責任。學校管理者和老師沒有主動的家校合作意識,家校合作缺乏制度保證,開展不規范、組織力不強、有名無實等問題比較突出。比如:一些學校,雖然家校合作的組織機構健全了,已經成立了家長委員會,但并沒有真正運作起來,無非就是在學期初組織家長開一下家長會通報一下學生成績,強調一下安全注意事項就完事,家長委員會的組織、協調、監督等功能沒有體現。
2.2?信息溝通不暢。溝通是一種雙向互動活動,信息溝通需要借助一定的平臺,而且在溝通的過程中溝通主體的對等性是有效交流的重要因素。在農村地區,由于很多客觀因素制約,在家校合作中,首先是溝通的渠道比較單一,主要是家訪、電話聯系、開家長會三種方式:其次是一些先進的現代交流平臺很難發揮有效作用:再次,受制于監護人本身特殊情況的影響,在溝通交流的過程中信息傳達不到位。
3.農村小學家校合作問題的原因分析
3.1?學校的管理問題,影響家校合作的開展。首先是學校和老師的重視問題,學校作為家校合作的主導方,理應負責家校合作的平臺搭建,制定相應的規章制度,對家校合作進行全程管理和指導。但在一些農村小學,上級對學校教學質量的考核力度大,因此在學生的成績方面就盯得緊而重智輕德,加之教學之外的雜事比較多,學校領導和教師忙于應付各種繁雜事情,忽視了家校合作在促進學生發展方面的重要作用。其次是學校在家校合作方面沒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規定,導致合作不規范,比較隨意。
3.2?家長的觀念問題,影響家校合作。近些年,雖然農村經濟發展了,但家長在子女教育方面的觀念還沒有得到及時更新,隨著務工經濟的興起,“讀書無用論”有重新抬頭的跡象。有些家長誤認為子女來到學校后都是老師的事,學習成績下降、道德敗壞、習慣差、品行低劣等問題最終歸咎于學校和老師的教育。但殊不知,家庭才是學生的第一所學校,也是終身學校,家長才是學生的第一任老師。農村地區,很多家長在對子女的教育方面過分依賴老師,過分高估了老師的教育作用,面對學生的問題,要么熟視無睹,要么寄希望于學校,家長對家庭教育和家校合作在促進學生成長方面的重要作用認識不足。
4.關于家校合作的對策
4.1?對于家長進行全新的定位,規范家長應履行的義務和責任。家長是學校與家庭聯系的主要方式,學生在校的情況由教師向家長進行傳達,使家長隨時隨地全面了解學生在校情況,及時掌握學生生理心理變化,促進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但目前筆者經調查發現家長往往流于形式,成為學校向家長匯報學生學習成績和老師向家長告狀的代名詞,把學生至于被動地位,使學生對家長會產生恐懼和排斥,對學生的學習產生不良影響并且阻礙了家校之間正常的交流和溝通。因此對家長進行全新的定位,改變引導方式,充分尊重學生平等的和學生進行交流,同時與學校教師進行正常的溝通交流,不以成績論能力,多方面了解學生的身心發展狀況,與教師共同肩負起培養學生的責任與義務。
4.2?學生家長需進行自身學習,轉變教育觀念提高教育修養。家長要通過各種途徑學習教育知識,了解并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學習規律,避免與教育規律發生相沖突的事件而阻礙學生自身的發展。學校教師按照教育規律結合學生身心發展和學習特點,運用恰當的教學策略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學生家長對此應支持教師工作,幫助教師進行合理有效的教學,成為教師教學的推動力,同時讓家庭成為學生學習的有利因素。
4.3?學校教師進行及時家訪,反饋學生的在校情況。學生在校有任何問題,教師無論花多大時間精力都要及時與家長進行溝通聯系,了解學生問題出現的原因找到解決問題的對策。教師在與家長在溝通過程中應秉承真誠尊重的態度,均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為落腳點,家長不可過分溺愛學生同時教師不可單純從某方面否定學生。
參考文獻:
[1]?王芳.《農村家校合作的問題和對策》.現代中小學教育,2012,04.
[2]?丁月,陳靜.《中小學家校合作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現代教育科學,2013,10.
[3]?蔡偉峰.《增強農村家校合作有效性的實踐探索》.教育導刊,2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