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艷嬌
【摘 要】在素質教育蓬勃發展的當下,小學數學的教學方式是多種多樣的,但歸根結底都是為了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加強他們的數學素養。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在基于核心素養下進行計算教學時,要堅持做到充分培養小學生的計算能力;將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融入到教師的教學過程中去;并且教師應當改進自己的教學手段這幾大關鍵方面,不斷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為其未來的學習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核心素養;小學數學;計算教學;思考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小學數學教師只是單純的告訴學生們這道計算題應該如何做,讓學生們掌握了教師傳授的這種方法。但一遇到只能用別的計算思想解出來的題目,學生們就會慌了陣腳,并不知道如何計算。本文將結合筆者自身小學數學教學經驗,對該論題進行深入闡述。
一、充分培養小學生的計算能力
教師們應當轉變教學方式,在教授小學生計算題時,思考如何進行強化學生們的解題計算能力。在教學計算題的過程中,學生們往往會遇到分析題目不正確、運算速度很慢、符號意識不高等問題,教師就可以根據學生們不同的欠缺之處對自己教學方式進行改進。要想讓學生提升計算能力,教師可以多加開展數學計算的實踐活動,幫助學生們對題目中給出數據的分析,挖掘出計算題中數據的本質是什么,學習如何提取計算題中有效信息。
例如,在講授“小數的除法”時,教師可以先告訴學生們整數除以整數是如何計算的,再給出一個小數,帶領學生們把小數轉化成整數的形式,由淺入深的引出小數計算的方法。再給出同學們一道有關實際問題的小數除法計算題,引導學生們說出“計算結果的商的小數點要和被除數的小數點進行對齊”的計算思想,通過實際生活中的真實例子加強學生們對小數除法的練習,讓學生們充分掌握計算小數除法的方法。在教授過程中,數學教師還可以鼓動同學們進行一場小數除法的比賽,自由結組給出小數除法的算式,比賽的內容就是考察計算小數除法的快慢和準確率。目的是通過以小學學生為主體進行計算能力的提升,發揮小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再比如,計算97+295時,引導學生先思考97接近于多少,295又接近于幾百,估算出結果后,讓學生們經過實際計算的筆算操作后,將兩次的計算結果進行比較,學生們自己就會發現兩次的得數非常相近,在實際的計算海洋中提高計算能力。
二、將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融入到教師的教學過程中去
對有些計算內容小學生是很難理解的,傳統的教學方法中就是要通過教師對題目的剖析來告訴學生們如何計算。但基于以核心素養為中心的小學教學方式下,數學教師要做的就是讓小學生能夠更好的讓自己理解抽象數學計算題所描述的內容,能夠自己列算式。那么,如何讓學生們進行主動理解呢?數學教師可以把那些難以理解的數學概念和數學符號變成讓學生通俗易懂的生活語言,讓計算題和實際生活結合在一起,使小學生能更加簡單的理解數學計算。
在數學計算單位的教授中,教師可以通過舉一些生活中的例子來培養學生們對數字的感知能力。例如在學習“米”時,數學教師可以讓學生們量量自己和教師的身高、教室的寬度等;在學習“厘米”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們量一量自己身邊的物品,比如文具盒和積木等物品。這樣的教學方式可以讓學生在自己的腦海中形成對計算單位更深的印象,加強學生們對基本單位的基本認識,培養學生們的數字感知能力。
三、教師應當改進自己的教學手段
小學數學的計算題教學方法都很單一,一般教師都是采用口授單一的方法給同學們進行講述,然后讓學生們再做幾道計算題進行鞏固,就算完成教學任務了。但這種方法并不利于培養學生們學習數學計算方法的主動性,因此數學教師應當優化自己的計算題教學方法和手段,讓學生們在課堂上展現出自己的主體地位,主動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喜歡上在課堂中積極表現自己的這種教學形式。
在進行對學生們口算能力培養訓練的過程中,數學教師就應該注重培養學生本身的自我解題方法。比如64除以8的計算,教師就可以先引導學生列出8乘以多少等于六十四;每天指導學生們互相出題,發揮學生們的主體作用,讓同學們兩個人一組,對計算方法進行反復的鞏固,在學生們掌握計算方法之后對其進行充分的練習。在解答應用題的計算過程中,教師就可以把學生們放在一個特殊的實際情境之中,例如在進行商品購買和找回零錢相似的計算題的解答中,就可以讓學生們自己扮演賣家和買家,模擬結賬的整個過程,培養學生的計算理解能力。
總結
總而言之,小學數學教師在基于核心素養下進行計算教學時,要堅持做到以上幾個方面,才能不斷加強學生的數學學習水平,提高他們的數學素養,讓小學生的小學數學學習生活過得充實且有意義。
【參考文獻】
[1]張鵬.小學數學計算能力的培養策略[J].小學數學教育,2016(12)
[2]馬云鵬.小學數學核心素養的內涵與價值[J].小學數學教育,2015(5):3-5
(浙江省東陽市歌山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