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興趣是人類主動探求新知的思想傾向和內在動力。職高學生由于受基礎的影響,他們在學習上進取心不強,如何激發職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讓學生樂于學習?文章結合職高語文教學的實踐,引導學生樂學。
關鍵詞:中職語文;興趣;樂學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章編號:2095-624X(2019)21-0025-01
一、教學方式多樣化
長期以來,我國中小學一直存在教學方式單一和死板的問題,改變教學方式單一化的局面,變學生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勢在必行。
在學習中國現當代詩歌時,我沒有在課堂上把自己的理解灌輸給學生,而是布置作業:請同學們有感情地朗讀詩文,然后灌制成磁帶,有條件的配上背景音樂。雖然布置作業時,學生面露難色,但又難掩那種躍躍欲試的心態。幾天后,當一盒盒的磁帶在教室里播放,聆聽著自己和自己熟悉的同學的悅耳動聽動情的聲音,疑惑著,興奮著,自豪著。
也曾經嘗試過用填曲唱歌的方式幫助學生背誦記憶。教《長亭送別》時,我讓學生尋找恰當的曲子演唱,古今中外的皆可。學生有的選王菲的《流年》,有的選周杰倫的《東風破》,有的選Blue樂隊的《no goodbyes》。
二、設計能引起興趣、啟發思考的問題
教學《祝?!窌r,我請學生計算文中提到的祥林嫂的工錢。當談到祥林嫂用“歷來積存的工錢,換算了十二元鷹洋”捐了門檻時,學生都發出“嘖嘖”聲。我問為什么。有一男生說,她怎么沒想到用這筆錢做經費到廣州去打工。同學們哄堂大笑。我順勢問道:“如果祥林嫂不捐這門檻,她接下來的遭遇會如何?請你們發揮想象力?!睂W生有的說回老家,有的說繼續待在魯四老爺家,有的說瘋了,外出打工了,還有的說她還會碰到像柳媽那樣的人,最后還是捐了門檻等,討論激烈。經過討論,學生共同意識到祥林嫂是沒有出路的,她走不出周圍的環境。她生活的社會環境、她接受的思想和她的愚昧使她沒有別的選擇,這就更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禮教、封建迷信對她的毒害之深和封建思想的吃人本質。
三、采用表演的方式,讓學生參與到學習中來
上高二第四冊的戲劇單元時,我充分地利用了這種方式,學生積極性高漲。上《雷雨》時,演出的學生不僅在說話的語氣、語調、神態、動作等方面精心準備,而且在服裝上花了不少的心思。比如演周樸園的學生借了爺爺的黑色絲綢家居服。扮演周沖的學生,就為了一句臺詞,到另一所學校借了那里的初中生的校服。平時很少言語的一個學生扮演魯大海,(借用學生的用語)扮相很“酷”。
四、把課程內容和學生的課外生活結合起來
新課程標準也強調,要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以及現代社會科技發展的聯系。為了改變學生“不堪忍受”的學習現狀,我認為可以嘗試著讓課堂教學從課堂中走出來,在廣泛的社會生活中挖掘教育資源,優化學習環境。把課堂從教材參考書的禁錮中解放出來,在開放的環境中滿足學生的趣味性的需求,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建立開放自主型的課堂教學模式。
學了《燭之武退秦師》一課后,我要求學生討論一個專題“從課文談古人的說話藝術”,而后要求用所討論的古人說話的藝術特點來解決一個現實的問題:班上要進行班委競選了,小蘭很想憑實力參加競選,可媽媽就是不讓。想想媽媽為什么不讓,如何說服媽媽呢?
學生有回答:我回家先給我媽媽講我同學哥哥的事情。他怎么積極參加學校里的各項活動,但是這些都沒有影響他的學習。這是事例戰術?;蚧卮穑何視日f服我爸,而后與我爸形成“聯合戰線”,共同“攻克”我媽這個“碉堡”。這是迂回戰術。這是把學生的課堂和生活聯系起來,把在課堂中學到的知識,運用到生活實踐中去。
總之,興趣是學生產生學習積極性的動力,是想象力的溫床,也是教師創建自主課堂的一個基礎,是實現開放式教學模式的一個前提。
參考文獻:
[1]陶行知.陶行知文集[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1997.
[2](蘇聯)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
作者簡介:劉影,女,浙江溫州人,一級教師,本科,研究方向:中職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