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計算機技術的不斷普及和發展,跨境電商成為促進我國經濟增長的重要方式之一。在“一帶一路”政策的扶持下、“互聯網+”行動的推動下,我國跨境電商獲得了較快的發展。跨境電商不僅集中于我國的長三角、珠三角等發達城市,還集中在我國的農村。雖然農村地區的跨境電商發展情況弱于沿海發達地區,但是跨境電商為我國較為貧困的地區帶來了經濟效益,推動了精準扶貧政策的實施。為了實現全面小康的奮斗目標,國務院早已將跨境電商納入精準扶貧的體系中。本文主要闡述目前我國跨境電商作為精準扶貧方式目前發展存在的問題,并且提出精準扶貧背景下跨境電商的扶持方式和方法。
關鍵詞:精準扶貧;跨境電商;扶持;方式;思考
跨境電商作為電子商務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幾年獲得了飛速的發展。截止到2018年,我國跨境電商的交易額已經達到了8.8億元,在未來還會取得更好的成績。跨境電商不僅為國民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動力支撐,還為貧困地區帶來了脫貧致富的新方式。跨境電商與精準扶貧相結合是在新時代背景下的新政策,目的是全面消除貧困,從而推動我國實現全面小康的進程。目前,利用跨境電商進行精準扶貧還在嘗試階段,在實踐過程中仍然存在很多問題。因此,我國應充分認識到跨境電商助力精準扶貧的必要性,還應積極探索方法和策略解決其在扶貧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一、利用跨境電商進行精準扶貧的必要性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獲得了飛速的發展,農村貧困率進一步降低。雖然農村的貧困率逐年降低,但是我國的貧困人口仍具有龐大的數量,占據世界貧困人口的十分之一。因此,如何進行精準扶貧成為國家和政府重視的問題。隨著信息技術和物流行業的不斷發展,跨境電子商務取得了蓬勃的發展,也為精準扶貧提供了新的契機和方式。我國的一些貧困地區集中在邊境,其為發展跨境電商提供了較大的便利。利用跨境電商進行精準扶貧,能夠有效解決貧困地區農產品滯銷的問題,從而提高農民收入,促進扶貧地區的經濟增長。
二、跨境電商作為精準扶貧方式目前存在的問題
1.扶貧地區對跨境電商的認識不足
在發達地區生存的居民基本對電子商務不陌生,但是在貧困地區的村民尚不了解電子商務。這是因為貧困地區的村民文化水平較低,很難跟上時代發展潮流。除此之外,貧困地區的互聯網普及程度較低,很多貧困地區的居民還未用上4G手機。因此,對于跨境電子商務,他們了解的知識少之又少。貧困地區的村民們長期居住在落后的地方,傳統貿易形式是他們獲取生活來源的主要渠道。如果讓貧困地區的農民參與跨境電子商務活動,他們很難在短時間內接受。貧困地區對跨境電商的認知不足不僅會影響地區的經濟效益,還會影響精準扶貧的進程。
2.扶貧地區的相關基礎設施不完善
跨境電子商務的順利進行需要較為完備的基礎設施,但在扶貧地區這些基礎設施尚未完善,從而影響了精準扶貧的效果。首先,扶貧地區缺乏交通基礎設施。雖然我國一些貧困地區已經修建了高速公路,但是一些鄉、村道路情況比較惡劣,很難實現農產品的快速運送。其次,貧困地區缺乏較為完備的信息基礎設施建設。與普通商務活動相比,跨境電子商務主要通過電商平臺與境外進行交易。信息網絡的不健全、跨境商務平臺的不完備等因素都影響了商務活動的訂單量,從而影響貧困地區的經濟收益。
3.扶貧地區跨境交易體系不健全
貧困地區的跨境商務發展僅僅依靠村民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需要一套較為合理的交易流程和體系。交易流程體系包括產品宣傳、產品預定、產品組合、產品質檢、產品運送等多個環節,每個環節都不可被忽視。從實際情況來看,很多貧困地區的跨境商務環節是缺失的,有很多地區缺乏產品宣傳和產品質檢的環節。在這種情況下,不僅產品質量得不到有效保證,還會在商務交易中出現各種差錯和問題。扶貧地區跨境交易體系不健全會降低村民的交易體驗感,并且對客戶也會造成消極影響,不利于扶貧地區跨境商務的可持續發展。
4.缺乏跨境電商方面的人才
從事跨境電商行業的工作人員不僅需要具備相關電商知識,還要具備較高的英語水平,以實現與境外國家的商務交流。在國家提出利用跨境電商進行精準扶貧政策后,很多鄉、鎮開展了有關跨境電商知識方面的培訓。但是,目前鄉、鎮的人才還是難以滿足跨境電商的需要。很多從事扶貧地區跨境商務的工作人員操作電商平臺的能力較弱、外語水平較弱、維護網絡交易市場的能力較弱,從而制約了貧困地區跨境電商的發展。除此之外,扶貧責任人也缺乏相關的專業知識,導致跨境電商在規劃、建設、用人方面較為薄弱。
5.扶貧的針對性尚未達到精準
我國貧困的地區有很多,各個地區致貧原因不同,最后脫貧的程度也不盡相同。因此,不能將同一種跨境電商扶貧方案用于所有的貧困地區。在開展跨境電商計劃時,應根據當地農產品的特色、村民的意愿等因素選取適合當地發展的道路。在實踐過程中,我國很多地區的跨境電商扶貧都停留在形式上,很少結合當地情況制定合理的扶貧規劃。在這種情況下,跨境電商業務會偏離當地發展的軌道,不僅不能夠給貧困地區帶來經濟收益,反而會挫敗村民的自信心和希望。因此,扶貧的針對性尚未達到精準是跨境電商發展需要解決的問題。
6.有關跨境電商的相關法律法規還未完善
有關跨境電子商務的法律尚未完善,根據權威調查顯示,我國目前針對跨境電商的法律只有《電子簽名法》和《網絡安全法》。相關法律法規的不健全使得跨境電商在運行中缺乏依據,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扶貧的效果和進展。同時,在跨境電子商務中很難保護村民的合法權益。國際經濟形勢變幻莫測,一些國家實行貿易壁壘、傾銷等政策,嚴重損害了村民的合法權益。由于國際上的相關法律條款也尚未完善,所以更難在跨境交易中保護本國村民的權利。在這種情況下,往往會打擊村民參與跨境電商的積極性,從而不利于扶貧計劃的順利進行。
三、精準扶貧背景下跨境電商扶持方式
1.國家應完善相關法律法規,給予扶貧地區的跨境貿易提供政策支持
國家實行精準扶貧計劃目的就是幫助廣大貧困戶脫離貧困,真正為貧困群眾謀福利。利用跨境電商進行扶貧是一種科學的方式,也是一種較為新穎的方式。在跨境電商扶貧的過程中,需要國家和政府出臺相關政策和文件,為跨境電商的發展提供科學理論支撐。比如,國家可以出臺相關政策降低農民的貸款利息率,以支持農民進行電商業務的投資。國家還可以通過立法,保護從事跨境電商人員的合法權利。一旦出現經濟危機,國家可以保障其最低的生活標準,從而保證貧困人員的基本生活。
2.加快扶貧地區的網絡設施和物流體系建設,完善運行電商業務的基礎設施
跨境電商的發展需要網絡電商平臺做支撐,光纖網絡基礎設施是制約農村跨境電商發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應對貧困地區進行光纖網絡的全覆蓋,為其提供進行電子商務交易的技術條件。同時,還應保證光纖寬帶接入到貧困戶的家里,使其能夠自主進行電商貿易交易。跨境電商除了需要網絡設施作為支撐,還需要完善規范的物流體系。因此,應加強貧困地區的物流體制建設,提高當地物流信息化的水平。另外,政府還應鼓勵當地建立商務配送中心,促進物流管理朝著制度化發展,并且不斷加強當地的運輸體系建設,為物流提供基礎的道路保障。
3.加強跨境電商的專業人才培養,提高貧困地區跨境商務的專業性
從事跨境電商的工作人員既需要具備電商知識,又需要具備較強的英語溝通能力。因此,當地政府應加強對跨境電子商務專業的人才培養,為貧困地區提供人才上的支撐。與此同時,國家還可以通過福利政策吸引發達地區的跨境電商人才,到貧困地區幫助村民進行脫貧。從事跨境電商的村民文化程度低、利用互聯網的能力較差,應開展相應的培訓班教授村民們使用電腦交易、手機交易的方法。貧困地區的跨境電商企業也應加強對員工的培訓,定期開展培訓課程,不斷提高工作人員的專業知識和技能。
4.尋求跨境電子商務企業的入駐,發揮地方特色資源的優勢
將跨境電商與當地的特色產品相結合,才能充分利用當地的資源,最終實現創收的目的。跨境電商僅僅依靠村民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需要跨境電商企業為村民提供工作的場所和平臺。因此,當地政府應運用政策優惠吸引更多的跨境電商企業入駐扶貧地區,充分利用當地的特色資源,促進跨境電商企業和地區的長期合作。通過此種方式不僅能夠解決村民的經濟來源問題,還能夠促進整個貧困地區的進步和發展。此外,還可以在村民具備一定經濟能力后引導其進行自主創業,加快村民脫貧的步伐,為村民提供更多的致富方式。
5.加強扶貧地區農產品的宣傳力度,促進農產品朝著品牌化方向發展
貧困地區多屬于我國較為偏僻的地區,這些地區由于信息渠道的閉塞,很少與外界進行溝通。在這種情況下,就導致有些地區的特色農產品無法走出地區或者國門。因此,地方政府和跨境電商企業應加強對扶貧地區農產品的宣傳力度,從而擴大該地區農產品的影響力。比如,可以通過建立網站、微信公眾平臺等方式對農產品進行宣傳。僅僅依靠宣傳是不夠的,政府還要積極引導跨境電商企業加強對該地農產品的品牌建設,為農產品注入當地的文化特色。通過上述方式可以有效增強當地農產品的影響力,有利于擴大其出口量,從而加快貧困地區的脫貧速度。
6.根據不同扶貧地區的不同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跨境電商扶貧
不同扶貧地區的實際情況不同,所遇到的困難和問題也大不相同。因此,需要各地政府根據自身貧困地區的實際情況,制定有針對性的跨境電商扶貧計劃。比如,有的貧困地區缺人才、有的貧困地區缺資金等。在這種情況下,各個貧困地區應選擇切實解決問題的方法發展跨境電商,以實現真正幫助老百姓脫貧致富的目的。此外,應將跨境電商扶貧落到實處,而不是僅僅停留在形式上。
四、結束語
跨境電商的飛速發展推動了我國社會經濟的進步,也為精準扶貧提供了新方式。將跨境電商與精準扶貧相結合有利于增加農村收入,推進全面小康社會的進程。但是在實現精準扶貧的過程中,仍在存在很多問題。比如,扶貧地區對跨境電商的認識不足、扶貧地區的網絡基礎設施不完善等等,這些問題嚴重影響了跨境電商精準扶貧的進程。因此,政府和地區都應積極探索解決辦法。首先,政府應完善相關法律法規,給予扶貧地區的跨境貿易提供政策支持。同時,加快扶貧地區的網絡設施和物流體系建設,完善運行電商業務的基礎設施。其次,應加強跨境電商的專業人才培養,提高貧困地區跨境商務的專業性。此外,還應尋求跨境電子商務企業的入駐,發揮地方特色資源的優勢。最后,加強扶貧地區農產品的宣傳力度,促進農產品朝著品牌化方向發展。更重要的是,應根據不同扶貧地區的不同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跨境電商扶貧。
參考文獻:
[1]檀學文,李靜.習近平精準扶貧思想的實踐深化研究[J].中國農村經濟,2017(09):2-16.
[2]謝尚果,彭振.“一帶一路”倡議下我國邊境地區發展跨境電商的困境與路徑[J].中國行政管理,2017(10):150-152.
[3]孟范范,金澤虎.內地跨境電商模式助力精準扶貧的路徑探索——基于金寨數據的實證[J].銅陵學院學報,2017,16(02):50-55.
[4]韋斐瓊.“一帶一路”戰略紅利下跨境電商發展對策[J].中國流通經濟,2017,31(03):62-70.
[5]楊楚欣.精準扶貧背景下跨境電商扶持方式研究[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9,30(12):163-164.
作者簡介:仇新紅(1976- ),吉林省經濟管理干部學院,講師,從事計算機應用以及電子商務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