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閱讀作為一個重要部分在語文教學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閱讀能力的高與低是一個學生語文學習基礎的好與差的體現。因此,無論是老師還是學生在語文教學和學習的過程中都要重視閱讀能力的提升。老師在教學過程中也要注重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本文就“群文閱讀”的作用及如何在高中語文教學中進行“群文閱讀”進行了闡述。
關鍵詞:高中語文;群文閱讀;實施策略
一、 引言
為了順應社會的發展以及時代發展的需要,在我國國家及其有關部門也對教學模式的發展不斷地提出改革策略。在語文教學方面,群文閱讀的這種教學模式受到了廣大教育者的青睞。群文閱讀與傳統的教學模式相比有很大程度上的不同。傳統的教學模式只是注重課本本身的教學,教學模式比較單一。而群文閱讀則是注重課內課外相結合,更大程度上地提升了學生的閱讀范圍,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但是群文閱讀在實施的過程中,由于受到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所以效果并不是很明顯。因此想要進一步提升群文閱讀課程的有效性,要求老師要有針對性地實施課程改革。
二、 高中語文教學實施“群文閱讀”的必要性
(一) “群文閱讀”的概念
“群文閱讀”這個看似新鮮的詞匯其實在古代就已經被運用過了。比如蘇軾的“八面受敵法”就受到毛澤東同志的高度贊揚。《孫子兵法》中有個重要的原則,叫“我專而敵分”,說的是作戰中如果八面受敵,就不應八面出擊,而應集中優勢兵力攻其一點,各個擊破。蘇東坡把它借用到讀書上,給它起了個名叫“八面受敵”讀書法。“群文閱讀”作為“群文閱讀教學”的簡稱,他是指在教學中老師和學生圍繞一個議題進行多種探討,最終得到一個共同的結論的閱讀模式。讓學生圍繞一個話題進行多維度的學習,在這一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比如:作為同類型的詩歌,也分為不同作者、朝代、背景。就像同作為田園詩人的陶淵明、王維、孟浩然他們生活在不同的年代,因此他們詩歌的背景、風格也會有所不同。又如同在我們寫作文時,在審題時要根據材料的內容和要求進行多方面的思考,要多問幾個為什么,從因到果進行逐步分析、構思寫作。這樣,就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學生的閱讀量,拓展了學生的閱讀思維,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同時也讓學生的思維更加連貫而不是碎片化。
(二) “群文閱讀”的作用
1. 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群文閱讀不同于傳統的閱讀模式,它主要是通過學生課堂上的探討、溝通從而進一步得出一致的結論。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可以享受與他人溝通交流的過程,而不是像傳統教學那樣,只是被動地傾聽老師對課文內容的講解,而缺乏與同學之間的互動。這樣,就導致一些學生在上課時出現打瞌睡、注意力不集中、思想拋錨等現象,不利于學生課堂效率的提高,而群文閱讀則可以在這方面有所改進。
2. 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基于群文閱讀要求學生在做題時要有拓展思維,要對同一類型的相關知識進行比較、探討。這就要求學生不僅要學好課本上的知識,還要在課外進行大量的閱讀,豐富自己的知識、拓寬視野,這樣才能在課堂上進行更好的發揮、鞏固,從而提高課堂效率。除此之外,長時間這樣堅持,還有利于學生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就像俗話說的那樣“活到老,學到老”。良好的閱讀習慣對一個人無論是學習還是生活都是十分重要的。
3. 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
雖然大多數學生都是從小就開始接觸語文的閱讀類型的題目,但是隨著年級的增長,閱讀難度也在不斷提升。在初中時,還可以背誦老師總結的一些答題模板,以便在考試時套用。而進入高中后,同學會發現這個方法已經行不通了。由于大多數學生的閱讀范圍小,相關的知識貯備少,在答題時,往往語言較隨意,且比較片面、甚至是流于表面,這或許也就是大多數學生語文成績不理想的原因。而群文閱讀剛好與此相反。它要求學生要進行大量閱讀,拓寬視野、貯存大量的閱讀知識,從而提升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使學生在答題時更加有把握,同時也提升了學生的閱讀效率。
三、 高中語文教學中實施“群文閱讀”的策略
(一) 轉變傳統觀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師要將群文閱讀的立足點設定在學生掌握的基礎知識上。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大量的閱讀后,要使學生學會如何去閱讀,這樣才能夠有效激發學生們對于語文閱讀的興趣,進而讓他們形成好的閱讀習慣和方式。群文閱讀要在師生平等交流互動的基礎上展開更深入的教學,這樣才能有利于建立一個高效的語文課堂。隨著群文閱讀這一教學觀念的不斷深入,要想更好地貫徹落實這一全新的教學模式,就要求老師要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在課堂上不再一味地以老師為主,而是要發揮老師的引導作用,以學生為主導,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從而調動學生課堂上學習的積極性。課堂教學也不再是單一地講解課文文本本身,而是要利用群文閱讀的優勢,多方面、多角度地解讀,從而提升閱讀的質量。
比如在學習高中語文必修三中《林黛玉進賈府》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印發《紅樓夢》關于寫人的其他章節片段,補充當時的寫作背景及社會面貌,有關《紅樓夢》人物形象塑造方法的相關評論,然后在課堂上讓學生圍繞人物形象及塑造手法展開討論、交流,也可以辯論,并最終得出結論。課堂教學時要做到全民參與,并形成書面總結。這樣,不僅可以多維度地解讀文本,還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和環境。
(二) 布置預習任務,帶著問題走入課堂
在群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向高中生們灌輸自主學習的觀念,讓他們學會自己去探究去思考,還可以和其他學生組成小組,在這一過程中,學生自身親自參與了實踐,能更多地掌握知識并且更深入地挖掘信息,還可以形成好的閱讀習慣。
比如以“古詩意象語詞擷珠之猿聲”為議題的群文閱讀課,選取酈道元《三峽》、李白《長干行》《夢游天姥吟留別》、杜甫《登高》、劉長卿《重送裴郎中貶吉州》五篇詩歌。先布置預習任務:“猿聲”這一意象有什么含義?然后課堂活動圍繞描寫意象“猿聲”的詩句進行聯結,首先抓住描寫“猿鳴”的兩句詩:“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酈道元《三峽》)、“五月不可觸,猿鳴天上哀”(李白《長干行》)結合詩歌本身所表達的內容及感情,分析猿鳴作為自然意象,“鳴”字一般用于形容鳥聲,其聲細碎切切,更體現出哀怨之氣。猿猴的叫聲用“猿鳴”來表示就帶有凄厲的特點,師生明確在這兩首詩中作者都借“猿鳴”來表現哀愁悲涼之情。這樣細致具體的聯結萃取就打破了人們的固定思維,學生也由通常簡單理解的“猿聲”這一哀愁的意象轉化到能夠根據具體語境分析意象含義的認知層面上,在這樣的過程中,語言有聯結萃取得到積累,久而久之,會建構到運用的更高層面上。教師提前布置預習任務,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課堂,并圍繞著提前思考過的問題展開討論,這不僅可以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還可以提高群文閱讀課堂教學的效率和質量。
(三) 明確教學目標,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群文閱讀是針對于一個議題而進行的多方位的探討。這就要求老師在授課時要有明確的目標,要議題明確,并且適合學生。要以教材為主,選擇明確、合適的議題。這樣才能在課堂上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引起學生的共鳴,從而提高效率。如果老師所選的議題與文章不符或議題不明確,就會影響學生課堂上的發揮從而影響老師的上課進度,也會影響老師的教學效率。因此,在今后的教學中,老師一定要有明確的教學目標,才能更好地達到預期的效果。
比如在學習陶淵明的《歸園田居》時,老師需要要求學生在課后對和陶淵明相同派別的其他詩人的生活年代及背景進行了解,目的是為了讓學生通過比較更能透徹地理解陶淵明的寫作風格及在這首詩中想要表達的感情基調。同時,要對詩中的一些重點字詞進行查閱理解,做到目標明確,重點突出。以便于在課堂上能夠更好地把握和理解詩歌。然后印發陶淵明的《飲酒(其五)》《歸園田居(其三)》《歸去來兮辭》,讓學生在閱讀后思考:陶淵明為什么辭官歸隱?歸隱之后的生活如何?真的像課文文本中寫的那樣悠然自得嗎?通過思考和討論,加強學生對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的把握,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同時,也提升了課堂的厚度。
(四) 課后鞏固,提升學生閱讀能力
高中語文課本中有關于閱讀的文章有各種類型的,而且數量也很多,這對學生都有很好的教育意義,且十分貼合接近學生們的認知能力和水平。可是這些也不能掩蓋它因為單篇而知識點比較單一的這一弊端,這就不利于高中生們對文本作更加深入的了解和掌握。根據這一現象,教師除了在課堂上對有意義的閱讀片段采用群文閱讀的方式進行解讀外,還要適當地引入一些課外的相關閱讀材料,作為課后的閱讀任務發給學生,以便學生鞏固課堂知識。這樣既使課堂的教學內容變得更加充分和完善,又能有效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從而喚起高中生們的學習興趣,實現課內學習課外鞏固的有效教學模式,擴大群文閱讀的影響力。
例如學習《鴻門宴》這篇文章時,教師引入多元化閱讀方法,教師可以選擇不同的切入點,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多角度分析文章中的人物,驕傲自大的項羽、知人善用的劉邦、勇猛憨直的樊噲、多謀善斷的范增等,利用這些性格鮮明的人物形象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學生則結合人物性格、背景、身份等分析,將險象環生的歷史情境還原出來,進而深入思考人生、命運。這種閱讀模式滿足核心素養對學生思維、想象能力的要求;同時,多領域分析,結合政治、歷史及文學常識等分析人物性格特點。鴻門宴中最主要的人物之一就是項羽,項羽既是毛澤東筆下的反面教材——不可沽名學霸王,又是黃震先生口中的沒有統一之心——“漢之心,羽終其身不知”。學生可以結合古今中外的評論,對人物進行多層次分析,順利完成提高學生鑒賞能力的目標,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后學習幾首前人評價項羽的詩歌,結合《鴻門宴》中項羽的表現,說說自己對項羽的評價,并和其他同學展開交流、討論,最后形成書面報告,在全班同學面前發言。這樣的群文閱讀模式,不進提高了同學們上課的積極性,而且延伸到課外閱讀和寫作,極大地提升了學生的核心素養。
四、 結語
總之,不管是老師還是學生,在群文閱讀教育改革中都起著很重要的作用,老師要做好群文文本的選擇,提前布置預習任務并做好引導工作,學生也要做好閱讀、思考并做好相關筆記,在課堂上要積極配合老師,和同學通力合作,認真討論、交流、總結,共同推進群文閱讀教育模式的貫徹發展,全面發揮群文閱讀教學模式的優勢,提升語文課堂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傅振宏.基于學習任務群的高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研究[J].成才之路,2019(4):27.
[2]鄒荔娟.核心素養導向下的高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研究[J].語文建設,2018(35):14-17.
[3]王楠.高中語文群文閱讀高效課堂的構建[J].課程教育研究,2018(49):91-92.
[4]魯金會.高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探索——以“戰爭”主題群文閱讀教學為例[J].語文教學通訊,2018(10):45-48.
作者簡介:
劉翠娟,福建省泉州市,福建泉州現代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