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閱讀能力很重要,能夠幫助學生理解閱讀材料,加深認識,并且在這之中鍛煉學生的思維。初中數學教學之中,一定要注重學生數學閱讀能力的培養,注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數學語言嚴謹且準確,闡述了相關的條件,并且存在知識的轉化運用,所以閱讀能力的提升很關鍵,從而加強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應用。本文探究的就是養成學生數學閱讀能力,從而實現學生數學有效學習的策略。
關鍵詞:初中數學;閱讀能力;人教版
數學體現出語言的美,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滲透到社會大眾的方方面面,讓社會顯得日漸數學化,此時,僅僅擁有語文閱讀能力是不夠的。這些年,閱讀理解題目逐漸成為了數學考試之中的新型題目,具備較為強勁的選拔功能。多數的學生存在閱讀能力不強等問題,學生過分依賴老師,這些或多或少阻礙了學生的數學發展。所以在實際數學教學之中,應當對數學閱讀能力予以重視,從而擴充閱讀的形式,積極養成學生的閱讀能力。
一、 重視數學閱讀能力的培養,引導“細細閱讀”
“數學教學就是數學語言的教學”。重視學生數學閱讀能力的培養一定要求教師積極引導學生“細細閱讀”。所謂“細細閱讀”即為數學閱讀過程中引導學生領悟到題目要領,理解材料之中表達的主要內容和思想主旨,尤其是在材料之中表現關鍵作用的字詞。積極引導學生反復、仔細、認真地閱讀理解,有助于學生掌握題目要點,了解知識重點,找出題目的豐富內涵。事實上閱讀和思考結合是一個相互融合發展的過程。
比如人教版初中數學教材八年級上冊《平方差》教學中,例如公式(a+b)(a-b)=a2-b2的理解,其數學語言闡述的解釋應當是“兩個數之間的和與兩個數之間的差相乘,從而得到的結果就是這兩個數的平方差”。教師在講解的時候,注意引導學生“細細地閱讀”,即找出這段話之中的關鍵詞。例如“兩數之和”“兩數之差”“相乘”等,其中尤為重視“平方差”這個詞,進而加深理解:這就是求a的平方、b的平方,相減獲得理想的結果,也就是a2-b2。教學中要與差的平方(a-b)2進行比較,是先求平方再求差還是先求差再求平方,避免出現a2-b2與(a-b)2的混淆。在此處,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很關鍵,能夠讓學生根據實際的內容展開細讀,從中尋覓出顯性條件和隱形條件,了解公式的本質是什么,這樣的閱讀更有助于學生數學學習,比單純地掌握知識更有用。如在計算:(a+b+c)(a-b+c),在大家看來這種形式與我們所熟悉的平方差的特征并不一致,不過認真閱讀的話還是能夠找出其中a+c是一致的,因此可以將a+c視為整體,可以運用平方差公式加以解決和處理。按照這樣的閱讀形式,有助于學生抓住重點,從而處理掉相關的問題。
對于知識點的理解不能存在于表面理解,而是要滲透思考其中的內在聯系,這需要教師引導學生細細閱讀,抓住知識點的關鍵詞句,從而發散思維找出關聯性。閱讀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學生掌握知識點,只有當學生透過閱讀加深理解,才可以充分認識公式、理解公式、掌握公式的本質,才能舉一反三,做對每一題。
二、 重視數學閱讀能力的培養,引導“表達觀點”
閱讀能力的養成有助于學生通過閱讀找到自己的觀點和想法,進而鍛煉和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在實際教學之中重視閱讀能力的培養,需要教師積極引導學生“表達觀點”,也就是說在教學中,讓學生在閱讀中認真思考,閱讀之后勇于小組協作探討,以小組討論的形式在組內自主表達自己的閱讀觀點,透過閱讀能力的提升增強學生思維能力的提升、語言表達能力,讓閱讀有力地推動其知識學習和解決問題。
比如:人教版初中數學教材七年級下冊《不等式組》知識點,給出基礎題:小紅和父母在社區玩蹺蹺板,爸爸的體重是71千克,坐在一頭,媽媽和小紅坐在另外一頭,已知小紅的體重只有媽媽的一半,不過爸爸的那一頭更重,所以小紅想到了一個辦法,她找來了重量為6千克和5千克的啞鈴各一個,從而讓爸爸的那一頭被翹了起來。那么請你估算一下小紅的體重是多少?對于此類型的題目,教師也應當重視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按照這樣的方式展開閱讀理解:第一步是帶入自己的生活經驗情景,從而思考其中的不等式關系。第二步則是根據自己閱讀理解到的意思凝練自己的觀點,在小組中積極討論,發表自己的觀點。教師鼓勵學生閱讀中認真思考,充分發散自己的思維,理清自己的閱讀理解和思維觀點,同時引導學生將自己的閱讀體會、思考的問題學會與同學分享交流,通過思考和表達反過來提升閱讀能力,促進其數學能力的發展,閱讀能力提升的同時能夠讓數學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都能得到提升。
重視數學能力的培養,應當積極引導學生主動表達觀點,讓學生始終保持數學思維鍛煉。不僅如此,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大膽地說出自己的想法,和其他同學一起分享從而得到進步,促進學生的表達能力,著重提升學生數學閱讀能力也就是助力提升學生數學綜合素養。
三、 重視數學閱讀能力的培養,注重“精準凝練”
光說不練假把式,對于數學閱讀能力的培養最終目的也是服務于數學知識的學習和掌握。想要提升閱讀能力,就要注重“精準凝練”,也就是應當注意引導學生將閱讀能力應用到反復的練習之中,加以鞏固閱讀能力。教師采用的方式可以針對一些典型的題型,比如說一題多解、一題多變等形式,帶領學生展開變式思維閱讀練習,從而幫助學生透過練習增長閱讀能力,達到觸類旁通的效果,有效地發展學生數學能力。
比如:人教版初中數學教材八年級上冊《全等三角形》知識點,這是幾何問題,比較抽象,所以需要教師的引導,提升學生閱讀能力,幫助學生在腦中將抽象的思維一一對應知識點。基礎題:如圖:已知C、D在BE上,AB=AE,AC=AD,求證:BC=DE。
對于此閱讀材料,學生通過閱讀可以了解這一題需要運用等腰三角形底邊上的高和底邊上的中線、頂角平分線相互重合知識點,也就是三線合一。這是基礎性知識點,運用在題中也是最為適合。遇上這樣的問題,教師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是可以將抽象思維和具體圖形和知識點相對應的辦法。此題,通過閱讀可以得到BC+CH=DE+DH,由于CH=DH,知道BC=DE,從而得出結論。這種是最為常用的三線合一的方法,學生在理解題目意思之后思維得到拓展,逐漸提升閱讀能力,起到潛移默化的效果。在此處,教師應該采取變式方式轉換學生的數學思維,讓學生對于知識一題多解,以此鍛煉學生的思維。一題多解的形式有助于學生創新思維的養成,靈活的思維能力有助于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提升,綜合了解各個知識的定義予以延伸,對知識加以深化,也就實現了數學閱讀能力的提升。
初中數學知識比小學知識更具難度,大部分的幾何題需要學生具有一定的閱讀能力和思維能力才能解決。教師課堂上更應該有意識、有針對性、適時滲透數學思想方法,進行一題多解、一題多變等活動,通過變式、條件結論互換的方式進行閱讀訓練,有助于學生在理解閱讀能力上的提升,讓學生在閱讀中加深對于知識點的理解和有效延伸,從而助力學生數學綜合能力的發展。
四、 重視數學閱讀能力的培養,培養“學生說題”
想要培養學生數學閱讀能力,就要讓學生自主說題。所謂說題就是學生透過閱讀問題展現的材料,說出題目給出的信息條件、題目表達、解題思路還有規律方法等。讓學生學會說題,能夠讓學生直接了解到題目思路和形成原因,就是數學閱讀能力的養成過程。透過此語言形式和別的同學和老師展開有效的解題溝通,致使學生迸發思想的火花,從而獲得精彩的解題方法。如此說題的過程能夠讓學生數學閱讀能力有所提升,推動數學有效學習。
比如:人教版初中數學教材八年級上冊《因式分解》知識點,多項式的因式分解一直都是代數式恒等變形的基本形式之一,具有方法靈活、技巧性強的特點,所以尤為注重數學閱讀能力,才能幫助學生掌握因式分解內容。基本題:分解因式am+an+bm+bn,面對這個典型的分組后能夠直接提公因式的題目,教師應當引導學生閱讀題目,思維能力打開,在思考過后自主說題,有一個針對題目閱讀題干,理解閱讀材料的過程。在提供給學生一定的思考區間之后,教師可以指名學生說一說他的閱讀過程,對于題目的整體思路。學生A會說這一題在初次閱讀的時候會認為整體上并沒有公因式可以提取,而后發現無法運用公式加以分解。這時教師可以繼續引導:那整體上思考不出來,可不可以看看題目的局部呢?會不會在閱讀中有新的收獲呢?讓學生們從局部出發,去閱讀材料,尋找思路。如此就會有學生發現這個多項式前兩項都含有a,而后兩項都含有b,至此就有學生表示可以讓前兩項分為一組,后兩項分為一組進行分解,最后再來觀察和思考兩組之間的關系。數學閱讀是一個閱讀材料并且引發思考的過程,教師應當讓學生將思考的過程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如此運用數學閱讀能力可以提升知識點的理解能力,同時也可以端鍛煉思維能力。
要求學生自主說題,本身也是重視數學閱讀能力的一種形式。學生根據閱讀材料加以思考,組織思維過程,較好地表達出來,老師能夠通過此了解其知識掌握情況,又能夠對此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所以一定要重視數學閱讀能力的培養,從而在提升學生知識掌握的同時也能夠促進學生綜合發展。
總之,在初中數學中要重視閱讀能力的培養,數學學習和語文學習一樣需要閱讀閱讀能力的幫助。在大力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數學教師應當相當重視學生數學閱讀理解能力的養成,從而提升學生的數學綜合能力。學生數學閱讀理解能力的養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只要學生持之以恒,多讀、多說、多練,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的養成就可以滲透到數學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中,從而按照一定的順序日漸增長。只有這樣,我們教師的教與學才能立于不敗之地。
參考文獻:
[1]唐新若.關注數學閱讀,提高數學素養——談發展初中學生數學閱讀能力的策略[J].數學教學通訊,2019(8):66-67+73.
[2]盧盈才.新課標下初中數學教學中應重視學生有效閱讀能力的培養[J].考試周刊,2018(A4):93.
[3]邱立波.應用主動式閱讀開展初中數學閱讀教學初探——以“不等式性質”為例[J].中學數學,2018(22):63-64+67.
作者簡介:胡太新,福建省龍巖市,福建省長汀縣第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