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慧
摘 ?要:高等職業教育中的教學工作是我國全面培養高級職業人才的基礎任務,完成這個基本任務的過程也要重視培養過程中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教育。高職數學教學中的數學史教學是必修模塊中的基礎教學內容,也是學校推動數學教育和提高學生素質的核心步驟。而采用數學史融入的教學方法可以豐富高職院校數學教育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該文從數學教育課堂中存在的問題出發,探究數學史融入數學教學在高職院校教學中的教學應用。
關鍵詞:高職數學 ?數學史融入 ?基礎教學 ?核心素養
中圖分類號:G712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9)08(c)-0092-02
教育的實質是促進人類素質的全面發展,我國的高等職業教育同樣需要為促進學生的素質教育做出相應的努力,高職數學課程是高等職業院校中提高學生思維能力的主要途徑之一。然而很多教師和學生都習慣性地忽略了數學史方面的培養教育,在教學過程中還是習慣采用傳統的教學方式。要完善數學教育模式,就必須將數學史融入的教學方法應用在高職數學的教學過程中,首先,任教的老師自身應該對數學史融入的教學方法有全面、正確的理解,只有在這種深刻的理解基礎上,才能有效地去提高高職學生的數學水平,最終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和思維能力。
1 ?高職教育的問題
1.1 高職教育與義務教育的不同
當前的高職教育與初等教育、高等教育都有很大的區別,初等教育是義務教育的范疇,以傳播初級的科學文化知識為主,這個階段的學生由于心理素質和認知水平都還不是很成熟,老師的教育通常都是以傳統的灌輸式教學為主,并且小學、初中階段的數學課程較其他的文化科目更具有趣味性,也沒有考試壓力,因此初等教育中的數學教學也是比較容易開展的。而高等教育剛好與初等教育相反,學生的心理素質和認知水平都已經趨向成熟,這個時期的學生大多很明確自己要學什么知識點,知道自己對什么感興趣。高等教育中選擇接受高職數學教育的學生都是有目的性的,有一定的數學基礎能力或者有數學興趣,因此開展較難的數學課程也是很容易的。
而高職教育處于前兩者教育之間,大多數學生的心理素質和認知水平剛好處于一個較尷尬的階段,有些學生甚至排斥數學教學。因此為了做好高職數學教育的教學工作,增強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態度和情感,可以從兩個方面入手。首先,應該合理地選擇數學史融入課程的內容和形式,吸引高職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進而提高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其次,要利用合理的教學方式,如故事教學等方法。在學生吸收知識的過程中營造充滿挑戰和樂趣的氛圍,應當讓學生的學習結果直接、快速地實現到學生身上,滿足學生的學習成就感。
1.2 數學史融入是符合時代要求的
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是符合時代要求的,高職數學教師要把學生當作一切教育工作的根本出發點,高職學生要從被動地接受教育管理,轉變為主動地接受教育活動,這種以數學史融入的數學核心素養培養為重點的高職教育模式能夠激發高職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進而幫助高職學生德、智、體、美、勞能力的全面發展。這與教育部對高職階段素質教育的基本需求是極為符合的,現在高職階段教育的發展需要大量的人才來支撐,而合格的高職學生的標準就有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以及充滿創造性,這都是高職學生應該具有的基本素養。因此,高職學校和教師要以學習興趣培養為指導思想,開展教育工作是教育發展的歷史必然結果,優質的數學教育模式——數學史融入,極大地激發了高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引導高職學生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
1.3 高職數學教育的現狀
目前國家不斷重視高職教育,新的教學理念也促使著廣大高職教師不斷革新教學模式,但在高職數學教育中,很多教師沒有很好地重視學生數學思維能力培養。這同高職數學教育目標相違背,不利于落實高職教育的目標,也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我國高職教育事業的發展。對于大部分高職學生來說,數學是最難學好的一門課程,數學不同于語文,語文有很強的母語環境積累,學起來不會很吃力,而高職數學知識抽象難懂,高職學生由于基礎水平問題,思維能力不強,在學習有難度的數學問題時會感覺很吃力。
據調研,大多數高職數學教師依舊沿用傳統的“滿堂灌”教學模式,這屬于死記硬背式的教育模式。這就造成了高職課堂變成了“老師用力灌,學生不想聽”的畫面。可想而知,這種模式下的教育,教師的教學目的變成了把自己要教的知識用各種辦法灌輸給高職學生,而不管學生是否能接受,把提高學生考試成績作為唯一的教學目的,這樣做的后果就是,高職學生在課堂學習中變成了被動的一方,教師所講授的知識就成了標準,學生學習的過程就只需要去無腦地模仿老師教給的方法、完全不需要去動腦思考,學生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只會互相抄襲課本、死記硬背標準答案,學生沒有去獨立思考問題的機會,自然也無法錘煉數學思考能力,在遇到老師沒有講過的難題時,不會去努力攻克困難,逐漸喪失獨立思考的思想,成為沒有自我思維的“三無學生”。
再加上考試的壓力和隨著數學難度的提升,老師和家長為了好成績強行給學生增加額外的學習負擔,導致小學生每天將大量時間都花在了完成作業上,沒有了休息娛樂的時間,讓高職學生產生了抵觸情緒,使完成作業的過程變成了一種煎熬,學生為了應付額外的作業,不會主動去思考數學問題,也不愿意思考,所以大量的數學作業也就沒有意義了。這樣的后果就是越來越多的高職學生變得開始討厭數學,厭惡枯燥無味的數學學習。培養高職學生對于數學的學習興趣是迫在眉睫的事,廣大高職數學教師要針對現階段高職數學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及時做出改變,采取合適的策略來改變不利的局面。
2 ?數學史融入數學教學的有效途徑
2.1 提升教師的數學史知識儲備
高職教師也需要及時更新自己的知識儲備、更新自己的教學觀念、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當前高等職業學校的數學教師,在數學史領域的知識儲備其實是很匱乏的,因此他們在數學課堂上融入數學史進行數學教學是有一些吃力的。其實當前的關于數學史方面的專業著作還是比較多的,比如國內著名作家李文林先生所編著的《數學史概淪》等書籍,教師平時要有意識地去關注數學史方面的知識學習和積累。當教師有了一定的數學史知識積累之后,就需要在教學理念和觀念上進行一定的革新。
高職數學教師的教學理念對數學教學質量和效率起著關鍵性的作用,大多數高職教師通常認為學生缺乏學習數學的天賦,所以只需要在課堂上教給學生些基礎的數學知識就可以了。其實這是很錯誤的思想,目前高職學生普遍認為數學學習困難的原因有很多,數學教師應該主動地研究原因,積極地找到解決的方法,在數學課堂上融入數學史進行教學就是一種有效可行的方法。但是,想要更好地貫徹這個方法,教師必須要花費一定的時間去積累大量的數學史知識,去網上、圖書館查閱相關的資料,將數學史知識進行分類總結,找出能夠幫助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數學史,并且將其融入到自己的課堂教學中。當高職教師嘗試貫徹這一方法后,學生會在數學史的影響下受到啟發,逐漸會對于數學學習重新產生濃厚的興趣,變得熱愛數學、熱愛學習和思考。
2.2 課堂上要利用好數學史
高職教師在進行數學教學時,要懂得將數學史融入到課堂上,利用數學史來拓寬學生的知識面,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通過數學史讓學生感悟到數學學習的真諦,去感受每一位偉大數學家在進行科學研究時的嚴謹態度和精神。
在高職數學課堂上,教師可以充分利用數學史的幫助。例如:在每一節比較難的章節開始講授之前,如果在講課之前以一個關于數學史的小故事作為引子,那么學生必定會變得熱情高漲,幫助學生更快速地找到學習狀態。在當前的高職數學課堂中,當教師發現課堂上有學生表現出了討厭數學學習的狀態,也可以在課堂上講一個著名數學家的傳奇故事,比如華羅庚和蘭可楨等,用來鼓舞學生的學習士氣,激發學習的動力。當遇到講解很抽象的概念時,教師可以采用數學史中的例子來輔助學生理解概念,例如:在講極限時,可以介紹割圓術的故事。在介紹一些解題方法時,教師也可利用數學故事來幫助學生對解題方法產生自己的理解。簡而言之,在每節課的教學中,教師只要有意識地搜集數學史的資料,并且將數學史融入于日常課堂教學中,就可以很好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2.3 課堂外要滲透數學史
教師可把精心挑選的數學史以課外學習輔助資料的形式發給學生,這樣能充分發揮數學史的輔助學習作用。當然,學校也可以專門開設關于數學史的選修課,專門來介紹數學史的精髓,拓寬學生的眼界。開展一些有意義的圍繞數學史的數學活動,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做關于數學史的黑板報、舉辦以數學史為主題的演講比賽等。教師也可以利用互聯網技術等多媒體教學技術,將數學史制作成教學光盤方便在課外讓學生學習。簡單來說,數學史的融入絕對不能只在數學課堂上,教師要懂得去利用學生的課外時間來輔助學習,讓學生通過數學史來感受數學之美,讓學生明白數學是極為重要且有意義的一門課。
3 ?結語
在當今社會,無論是經濟還是教育都是在大步邁入新時代,同時經濟實力也是推動高職教育行業飛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之一,而且優質的高職教育教學成果又會反過來推動了經濟的飛速發展。在新時代飛速到來的背景下,不管是高職教師的教育思想,還是理論價值觀念等都開始發生了一定的革新,這也進一步推動著高職教育工作由強壓式教學模式轉變為以數學史融入的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1] 劉開軍.高等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史的探索與實踐[J].漯河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5):174-175.
[2] 苑倩倩,秦闖亮,張聰,等.數學史融入高等數學教學的探究[J].高師理科學刊,2017(3):78-79.
[3] 郭從容.數學文化在高職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科教導刊,2018(9):71-72.
[4] 莫昌健.數學史融入高職院校數學教育的探討[J].科技風,2018(1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