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宛澤

摘? 要: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高職教育信息化教學廣泛應用起來。如何利用有效的信息化手段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真正實現信息化教學的本質和內涵,促進傳統教學和信息化教學模式的有效融合是目前高職教育信息化改革中的關鍵問題。《汽底盤構造與維修》是汽車維修與檢測技術專業的專業核心課程。該文以《分析車輪制動器》這一工作任務為例,結合實踐與理論研究探索《汽車底盤構造與維修》課程信息化教學設計的方法。
關鍵詞:信息化? 教學設計? 汽車底盤構造與維修
中圖分類號:G434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9)08(b)-0097-02
當今時代,信息化、數字化、網絡化技術高速發展,以信息化帶動教育的現代化是未來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1]。信息化教學模式明確以學生為中心,強調情境對信息化教學的重要作用,強調協作學習的關鍵作用,強調對學習環境的設計,強調利用各種信息資源來支持“學”。教師只有充分認識到信息化教學模式的特點,才能更好地把握住信息化教學的特點,才能勝任信息化教學。
該節課選自《汽車底盤構造與維修》課程項目六檢修制動系統的第二個任務,分析車輪制動器。對于汽車營銷與服務專業的學生來說,熟練掌握制動器的工作原理,比較車輪制動器性能特點并靈活應用,對將來的就業有很大的實用價值。由于學生沒有實際工作經驗,在情景設置時,教師將實際汽車銷售情景設置好,引導學生學習理論知識,解決問題,靈活應用。
1? 教學設計思路
1.1 教學方案設計
由于學生已經掌握了該門課程的學習方法,有一定的底盤構造理論基礎。同時他們有著良好的信息素養,對新事物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喜歡新奇的動畫、視頻,喜歡活躍的課堂氛圍。結合專業特色及學生學習特點,以職業發展方向為導向,著眼于學生職業崗位要求,分析學生學習特點,在此基礎上設計該節課。在專業方面,他們認為理論過于枯燥,喜歡自身實踐,解決問題,但在對問題的分析、解決、總結、歸納的能力,又需要提高。因此該節課采用信息化教學手段,通過學習,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團隊合作的能力。
1.2 教學思路構想
(1)通過觀看視頻,直觀了解兩種鼓式制動器、盤式制動器的安裝位置。
(2)通過原理動畫探究,結合以掌握的制動器結構,學生通過討論分析,歸納概括總結出兩出兩種制動器的工作原理,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探究、概括、歸納總結能力等。
(3)引入手機軟件藍墨云班課輔助完成教學,讓學生積極參與互動,跟進老師的學習進度,學生互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其更好、更快地掌握新知識。
1.3 教學組織過程
教學環節如下。
(1)觀看廣告(5min);廣告視頻。
教師提問兩個廣告分別告訴了我們什么?學生思考并回答問題、汽車制動系統的作用。
(2)復習提問(2min);多媒體課件呈現。
制動器有哪兩種形式?學生思考并回答教師提問。
(3)情景導入新課(3min);學生模擬銷售場景。
【引入案例】某天,張先生來到某品牌汽車4S店想買一輛家用轎車。當張先生在翻閱汽車參數配置手冊時,問道:車輪制動器的類型中寫鼓式制動器和盤式制動器,安裝這兩種制動器對汽車制動有什么影響?學生思考比較兩種制動器的特點。
(4)新課講授(75min);圖片、Flash動畫及仿真軟件、制動器實物、手機軟件。
①認識盤式制動器(5min);老師講解盤式制動器在汽車上的安裝位置,兩種類型;學生觀看圖片、動畫及仿真軟件。
②老師介紹盤式制動器主要零部件(5min);學生觀看盤式制動器實物掌握盤式制動器的各部分結構名稱。
③老師理解盤式制動器工作原理(10min);介紹定鉗盤式制動器;學生觀察動畫演示及視頻,根據了解的制動器機構,理解定鉗盤式制動器的工作原理。
④老師提問浮淺盤式制動器的結構與定鉗盤式的區別,并提問浮淺盤式的工作原理(5min):學生回答問題兩種制動器的結構區別,以及浮淺盤式制動器原理。
⑤老師提問:比較兩種盤式制動器的性能特點(5min);學生用手機軟件投票選擇哪種盤式制動器應用廣泛。
⑥鼓式制動器(5min)老師啟發學生分析鼓式制動器的結構及原理;學生實物、圖片講解鼓式制動器的結構,回答鼓式制動器的原理。
⑦比較鼓式制動器和盤式制動器特點(15min),老師啟發學生比較盤式制動器和鼓式制動器的性能特點;學生小組討論,總結得出鼓式制動器的性能特點并且提交到手機APP,請小組代表回答問題。
⑧老師將學生的討論結果做總結歸納。得出盤式制動器的性能特點(5min);學生互評,對于兩組的表現和結論給予打分。
⑨知識拓展,給出通風盤式制動器和陶瓷剎車片圖片,讓學生分析他們的優點(5min)。
⑩實戰演練。根據所學內容,設置情景,解決工作情景中提出的問題:向顧客介紹兩種制動器(15min)學生模擬銷售場景,兩小組選擇成員來介紹兩種制動器特點
(5)總結評價(5min)
總結該節課內容,課后讓同學們在軟件中反饋本堂課的學習狀況并提交問題老師進行答疑,并布置課下任務;學生在軟件中提交該堂課的學習收獲并對不清楚的問題進行提問,完成課后測試。教學設計流程圖如圖1所示。
1.4 教學方法運用
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動畫和視頻,以及手機軟件藍墨云班課等信息化設備輔助教學,通過設置汽車廣告,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優化課堂組織結構。即激發動機—啟發教學—檢驗新知—參與投票—頭腦風暴—師生評價—拓展與遷移—靈活應用。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主動思考探索、積極討論,親身體驗,從而體會科學探索中的艱辛,領悟其中的方法,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和信息素養。
2? 信息化教學手段運用
該堂課運用的信息化教學手段如表1所示。
3? 教學反思
通過運用手機軟件藍墨云班課,可以檢驗學生課前資料瀏覽情況,課內設計多種多樣的活動,并且進行多種打分模式,查看每個學生的活動參與情況和表現,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同時還解決了學生課上玩手機的問題,對教學起到了很大幫助。
通過手機軟件運用以及課內情景模擬的環節,讓學生對該節內容很好地運用與展現出來,加深學生對知識的記憶和理解,同時激發學生學習活動的參與度。通過分組學習,培養學生交流協作能力,同時小組間的競爭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得課堂更加生動和充滿活力。
信息化教學資源全面性地在教學中應用,有利于形成信息化教學模式下的教學氛圍,使得學生能夠更加有效地利用信息技術開展學習[2]。該節課教學運用手機軟件,可以檢驗學生課前資料瀏覽情況,課內設計多種多樣的活動,利用投影設備讓學生看到投票、頭腦風暴和打分結果,查看每個學生的活動參與情況和表現,課后學生可以通過手機軟件,對該節課學習內容的掌握情況給予反饋,并且可以提問,教師進行答疑。在教學過程中,尤其是信息化教學初級階段,應該及時反饋學生的學習狀況及學習中遇到的問題[3]。這樣,教師可以根據學生接受的情況,及時調整信息化教學設計,最大程度地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充分運用信息化手段有效地縮短了教學時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最大限度地調動了學生的有意注意與無意注意,同時還解決了學生課上玩手機的問題,對教學起到了很大幫助。
參考文獻
[1] 滕傳姮,王立穎.巧用信息化教學培育學生核心價值觀[J].職業,2018(12):54-55.
[2] 劉穎.基于信息技術與課程深度融合的職業教育教學改革探析[J].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15(3):46-49.
[3] 耿保陽,王曉玲,滕強.《高職院校信息化教學存在的問題及應對措施[J].課程與改革,2017(2):3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