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蓉
摘 要:當前高職院校開展的微課是指以視頻為媒介,記錄教師對知識點的講解過程的教學活動,學生利用互聯網觀看視頻內容,從而強化學習效果。基于此,本文以高職院校微課建設作為研究對象,從成本理論角度分析微課建設的成本要素,通過優化課程設計、校企合作等方式加大微課成本投入,提升微課教學水平。
關鍵詞:成本理論;高職教育;微課建設
互聯網時代下,人們的生活與學習方式發生變化,并呈現出碎片化、可視化的趨勢,建構主義理論指導下的職業教育受到教育信息化的影響,學生已經成為課堂的主體。微課視頻能夠圍繞某處知識點展開深入講解,學生利用碎片化時間觀看精短視頻,從而加深對該知識點的理解,并潛移默化的實現自主學習。
1 經濟學中的成本理論分析
經濟學領域以優化資源配置為目的,成本作為經濟學的基本概念,如何在保障質量的基礎上降低成本,并提升資源利用效率,這是經濟學領域一直研究的重點內容。展開社會活動的資源是有限的,合理控制成本能夠實現效益最大化,經濟學中的成本主要有幾下幾種:1)機會成本。這是決策過程中放棄其他可選擇的可能得到的最大收入,教師面對微課建設任務時放棄了其他經濟活動,損失的效益就是教師制作微課視頻的機會成本。2)邊際成本,即產量每增加一單位而增加的成本。從學校決策者角度出發,大規模的微課建設能夠推動邊際成本的平衡。3)沉沒成本,即無法收回或無法應決策而改變的成本。微課建設時需要投入大量制作設備,設備就是沉沒成本,專職教師會為相關人員提供微課制作培訓,這些人力成本也是沉沒成本[1]。
2 高職院校微課建設的成本要素
經濟學領域內,原料價格、土地價格以及勞動力價格是影響生產活動的重要因素。高職院校微課建設中,微課內容的選題、教學設計、視頻制作和后期制作是微課建設的重要步驟。分析微課建設的成本要素,具體如下:1)從事于微課建設的教師團隊會產生人力成本。這些人力資源主要負責課題選擇、教案設計與腳本設計,這項工作需要放棄其他時間與工作帶來的收益。2)團隊在建設微課過程中需投入設備沉沒成本與人力成本。教師接受培訓后可以自主完成微課制作,學校可以組建專業團隊進行微課建設,學校可以與第三方合作,將微課建設的技術內容外包。相比之下,第一種方式對教師來說難度過大,第二種方案成本較高,短期內效益低,購買設備和培訓費用過高。學校可以從事相關專業的教師人員入手,并招聘專業人才組成教育信息化部門,使微課視頻得到批量制作,這樣的成本支出就會比較低。而學校與第三方合作,無需負擔人力成本與沉沒成本,是高職院校微課建設的首選方案[2]。
3 基于成本理論視域下高職微課建設
3.1 加強組織領導與教師培訓
高職院校微課建設過程比較繁瑣,需要有專業團隊的配合才能完成。要想提升微課建設水平,需加強組織領導,對教師展開培訓,完善微課資源的開發機制,成立由學校領導、企業管理者、專業人員、專職教師等組成的領導小組,致力于微課建設。通過師資培訓,使教師意識到微課教學對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性,明確微課的內涵與特點,逐漸掌握微課視頻制作技術,結合學生的喜好與教學需求拍攝視頻。基于成本與收益的邊界分析,學校在微課建設中的技術投入應以自建技術團隊與校企合作為主,使技術支持與專職教師脫離開,讓專職教師投身于微課腳本制作。加強對專職教師的引導與培訓,組建可以滿足學生需求的技術團隊,結合第三方公司制作的微課,提升費效比。此外,學校應建立微課建設長效保障機制,對教師、技術人員與管理人員實施獎勵激勵制度,保護教師權益,提升各方人員工作熱情,使教師在完成本職工作的同時,不會因微課建設而產生教學壓力。
3.2 優化微課設計,開發系列微課
高職教育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目標,微課教學設計應從這一目標出發,將任務驅動融入微課建設中。選題與教學設計是微課設計的重要環節,合理進行微課選題,選題時應明確課程標準,劃分選題范圍內的重點與難點,強調內容的實用性,提升教學案例的趣味性,便于學生理解視頻內容。教學選題應簡潔和明確,以一個中心點展開教學實踐活動,強調對學生崗位能力和職業素養的培養。教學設計應從學生角度出發,將知識點與技能點轉化為問題,引發學生認知沖突,視頻內容應與學生崗位工作相配合,營造出真實的崗位實踐情境,提升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從成本理論角度出發,開設系列微課,擴大微課建設規模,使專題知識點更加連貫。將專題知識體系劃分為多個小知識點,每一個知識點就是一節微課,通過不同視頻的學習,學生構建知識體系,實現知識點的融會貫通。
3.3 立足于校企合作的微課建設
政府可以對企業予以財政補貼,增加企業受益,鼓勵校企合作,致力于微課建設。通過制定補償辦法,將校企合作劃分為長期深層次合作與短期淺層次合作兩種。其中長期深層次合作指的是學生前往企業進行崗位時期,一邊崗位時期一邊通過互聯網學習相關內容,達到自主學習和實踐操作的高效融合。學校與企業會簽訂“訂單培養”協議,為學生提供崗位實踐的機會。短期淺層次合作即教師通過微課教學模式,帶領學生前往企業參觀,但學生不會參與生產實踐活動。雖然無法實踐操作,但是通過觀摩與學習,學生可以更好的領略微課中的內容,對某一知識點產生深刻的印象。
另一種校企合作模式指的是負責微課技術開發的企業,雖然這種企業無法為學生提供崗位實踐的機會,但是能為學生開發出高質量微課視頻。企業可以為學校提供網絡直播點播、演播室配套設備、慕課系統、微課視頻后期制作與視聽工程等服務,并展開顧問咨詢、整合設計、教師培訓與安裝施工一體化服務,強化微課視頻的軟件設計,提升高職院校微課教學的數字化效益,幫助學校節省人力成本與設備沉沒成本。學校專職教師與企業合作,從教學內容設計、知識點抓取、教案制作、腳本創建、腳本審核、課程錄制、視頻后期、課程修改、終驗收審核,直到最終課程交付,整個流程都可以交給第三方公司,從而降低微課建設成本,提升教學收益。企業為教師提供錄課室,老師與學生的交流不再局限于屏幕兩端,而能真正的實現全息實時交互,4K傳輸可達80M碼流,延遲小于1秒,聲臨其境的現場感受。在4k超清演播室內,微課視頻制作的成本效益更高,教學資源得到優化配置,微課建設流程更加靈活。
4 總結
總而言之,加強對教師團隊與專業技術團隊的投入,為其提供獎勵機制與工資補貼,使相關人員認識到微課建設已成為高職院校的發展常態,從而更積極投身于微課建設活動。當前高職院校以微課為主的信息化教學模式已取得初步成效,但學校仍需關注微課建設的邊際成本,加大對微課教學模式的探索。
參考文獻
[1]陳柏福.對構建高職院校教育成本核算理論體系的思考[J].經濟研究導刊,2016(19):258-260.
[2]魏國平,杜安國.高職教育成本分擔:理論基礎、國際經驗與中國現實[J].職業技術教育,2017,34(19):4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