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米熱沙提·吾布力
【摘 要】 目的:分析無創呼吸機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臨床效果。方法:選我院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接收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100例。依據隨機數表法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兩組患者均50例。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方法治療,觀察組患者應用無創呼吸機治療。對照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率。結果:統計兩組患者治療有效率,對照組為76.0%,觀察組為98.0%,檢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兩組患者治療后各項指標均改善,且觀察組患者改善效果更顯著,符合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相對比常規治療方法,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應用無創呼吸機治療效果更顯著,更有助于改善患者臨床癥狀。
【關鍵詞】 無創呼吸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
【中圖分類號】 R563 ? ?【文獻標志碼】B ? ?【文章編號】1005-0019(2019)19-050-0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臨床中常見疾病。合并呼吸衰竭后明顯提高死亡率,且此類患者需立即采取治療措施,改善嚴重惡化的呼吸情況[1]。隨著無創技術的推廣應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更愿意接受無創呼吸機治療。本文分析無創呼吸機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臨床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我院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接收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100例。依據隨機數表法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兩組患者均50例。對照組男27例,女23例,患者年齡為36-78歲,平均年齡為(58.3±4.2)歲。觀察組男28例,女22例,患者年齡為35-78歲,平均年齡為(59.1±4.2)歲。兩組患者基礎性資料無統計學意義,可進行對比分析。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方法治療,給予患者低流量吸氧、祛痰、平喘、利尿、營養支持治療等綜合治療措施。觀察組患者應用無創呼吸機治療。在對照組基礎上展開無創呼吸機治療。機根據患者實際情況,適當調整呼吸機模式,呼氣壓參數調節在0-4mmHg、吸氣壓為8-10mmHg,血氧飽和度應超過90%。治療過程中需依據患者具體情況調整呼吸參數。無創機械通氣時間為2-3h/次,每天治療3-4次。在患者呼吸困難明顯改善,動脈血樣有效改善,就可將呼吸面罩除去,進行鼻塞飼養,并漸漸減少呼吸機應用的時間。患者病情穩定后,可將氧流量調整3L/min。
1.3 療效判斷 有效:經治療后患者的呼吸頻率恢復正常,氣促明顯改善,呼吸肌活動有效減輕,各項指標明顯改善;無效:治療后患者的呼吸頻率并沒有明顯緩解,且各項指標并沒有改善,甚至部分患者存在加重。
1.4 統計學方法 研究活動產生的各類數據使用軟件包SPSS19.0檢驗。計量資料應用均數(x±s),并利用t檢驗組間差異;(%)則表示計數資料,x2檢驗表明組間;如P<0.05,則說明數據符合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統計兩組患者治療有效率,對照組為76.0%,觀察組為98.0%,檢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兩組患者治療后各項指標均改善,且觀察組患者改善效果更顯著,符合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1。
3 討論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主要是受到氣流阻塞造成機體短時間內缺氧引起呼吸衰竭。此類患者很容易出現肺通氣與換氣障礙,繼而造成缺氧與二氧化碳潴留[2]。因此,此類患者需予以持續性正壓通氣治療,以便維持肺部氣道正壓,提高肺泡內牙,改善患者癥狀。無創呼吸機可利用口鼻實現機械通氣治療,有利于克服肺部氣道阻力,提高患者通氣量與呼吸頻率,并改善缺氧狀態與二氧化碳潴留癥狀,對緩解病情具有明顯的效果。同時還能夠改善動脈血氣水平,預防氣管插管造成損傷,無需使用鎮痛與鎮靜類藥物,且不會影響患者說話、飲食,更易于患者接受。相對比常規治療措施效果顯著。
綜上所述,相對比常規治療方法,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應用無創呼吸機治療效果更顯著,更有助于改善患者臨床癥狀。
參考文獻
[1] 楊全福.無創呼吸機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療效探析[J].實用中西醫結合臨床,2017,17(7):70-71.
[2] 曹建存.無創呼吸機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療效探討[J].數理醫藥學雜志,2017,30(2):181-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