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燕萍
摘? 要:將課程思政融入英語語言教學是當前形勢下大學英語課程面臨的新要求和新挑戰。大學英語教學承載著知識文化傳授與思想道德培養的雙重責任。該文以《新職業英語-職業綜合英語II》教材為具體案例,結合“協同一致,合力育人”的思想要求和大學英語課程特色,摸索新的教學理念,嘗試更合適的教學模式,整合教學資源,把思政教育元素有效融入課程教學,擬對大學英語課程思政的教學設計進行積極探索。
關鍵詞:課程思政? 大學英語? 教學設計
中圖分類號:G64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9)07(c)-0144-02
在近日召開的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八個相統一”,其中包括“要堅持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相統一,挖掘其他課程和教學方式中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實現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1]。這是自2016年習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提出“使各類課程與思想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以來,對推進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有機結合的再次強調[2]。
1? 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教學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大學英語作為一門語言文化公共基礎必修課程,授課學時比其他通識課甚至專業課程都要長,學生覆蓋面廣。較大的課時比例和較長的開課時間都十分有利于教師和學生之間進行互動和交流,能夠保證思想教育的廣度和持續性,具備對學生進行長期思想教育的條件。語言教學內容涉及的文化和精神層面的內容豐富,可以作為推進“課程思政”人文素質教育的切入點,是非常好的思政教育載體。因此,在大學英語中融入思政教育既是為思政教育拓寬渠道,又是英語教學本身所需。
大學英語教學課程思政的實施,應充分挖掘思政教育內涵,收集與教學內容契合的德育素材,并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在教學設計中,明確德育目標,將其列入教案,并切實地貫徹落實。在教學中,發揮課程思政渠道作用,弘揚我們民族的優秀文化,增加學生對自身、國家和民族價值觀的認同;同時在中西文化對比中,讓學生學會堅守和傳承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和精神命脈,從而實現大學英語課程知識傳授和價值引領的統一。以教材為基礎,思想道德、知識文化、職業能力培養為目的,明德為導向,進行勵志教育,培養學生積極、負責、感恩的態度和頑強的意志[3]。
2? 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教學設計范例
下面以外語教育與研究出版社《新職業英語-職業綜合英語II》(2015年2月第二次版)為例,就課程思政融入大學英語的教學設計作初步探討。
范例一,Unit 4 Money之閱讀文章A:The First Credit Card(《第一張信用卡》)。
課前通過網絡收集和整理相關資源,在教學平臺上發布資料,包括課文朗讀錄音、教學課件等,同時提供校園貸微電影《貸價》,以供學生自主學習,并引導學生進入單元主題,即對信用卡的產生和發展的思考。
根據教材導入內容,引導學生辨識世界主要國家貨幣和貨幣名稱縮寫,挖掘其中的思政教育元素:勇于創新,民族自豪感。在此基礎上進行內容拓展,提出問題:為什么不發行更高面值的人民幣用于流通?從探討答案的過程中引出更便捷普遍的支付方式,如信用卡支付、移動設備支付等,學習包括不同種信用卡的名稱和不同的APP支付方式及其相應的英文表達。適當的內容補充不僅能夠提升語言知識,拓展經濟知識,也能引發學生對“互聯網+”生活在我國普及的自豪感。
課堂中有效互動加強思政滲透,就某一主題組織學生展開討論。例如,拋出問題:信用卡的優劣勢有哪些?引導學生從不同視角、立場分析討論,激發學生思考、認識到由于不同的事件和立場,會有不同解讀,并適時引導、啟發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金錢觀、理財觀。
教學實踐表明,社會實踐活動、反思表格、思辨性寫作、拍攝微電影、創意課本劇等都是學生課后鞏固、內化、遷移、拓展思政教學內容的有效途徑[4]。基于課文內容,教師布置思辨性寫作這項課后任務。思辨性寫作要求由淺入深、由此及彼、轉換角度思考,寫作過程中不僅需要羅列現象,而且要運用思辨思想和文化積累分析問題。筆者提出的思辨性寫作命題為Money Manage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大學生理財》),要求學生結合實際生活中的消費行為進行分析。融入思政元素不僅能幫助部分學生改正大學生不需要理財的錯誤觀念,還能傳達合理理財,取之有道的概念。
范例二,Unit 5 Brand之聽力章節:Discussing Brands (討論品牌)。
充分挖掘教材內容,緊扣課程思政與教材的結合點,該章節的5個聽力任務思政元素提煉如下。
思政教學融入到細分的子目標中,從而降低課程思政教學的難度和學生的學習焦慮,使得思政內容的滲透更加自然和完善。
在教學過程中,采用問答引入各個任務的主題,并啟發學生思考。如在任務1的聽力前設置問題:在蘋果、三星、小米中你會選擇哪個品牌?從而引入聽力內容。在任務1聽力之后設置問題:選擇現在所使用的手機原因是什么?年輕人中流行哪些品牌?在內容方面和思政元素方面都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
課后布置問題,展開小組討論:(1)我們如何來衡量品牌價值?(2)一個有名的品牌可以為消費者帶來哪些好處?(3)什么樣的品牌名稱會受到消費者的歡迎?通過對問題的深入討論,以及討論后的小組報告,鞏固該節課的語言知識,同時內化該節課的思政內容。
范例三,Unit 6 Quality之寫作章節:Questionnaire (問卷調查)。
緊扣與課程思政的結合點,創設性選用教學內容。授課教師挖掘該章節的思政元素,在掌握問卷調查的寫作技巧和語言知識中,融入實事求是的精神和民族品牌自豪感等元素。課前布置任務觀看微課《如何寫問卷調查》,學習設計問卷調查的要點;結合上一單元Brand(品牌)中所學知識,展開“手機品牌忠誠度調查”。
采用實際案例教學法,根據學生課前掌握微課中調查問卷的寫作要點情況及完成問卷調查的情況,以小組為單位互相查漏補缺,完善問卷。從而提高小組合作的能力,培養精益求精的學習精神,并啟發學生對嚴謹認真工作態度的思考。
課后布置作業,編寫問卷“雙十一購物行為的調查”,并在校園內展開調查,鞏固問卷調查的寫作技巧,同時從思政教學的角度弘揚理性消費、崇尚節儉的好風氣。在進行問卷調查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實事求是、腳踏實地做科研的好習慣。
3? 結語
英語教學為思政教育提供創新方法和途徑,思政教育確保英語教學方向的正確,并為實現全員、全程、全課程育人格局的形成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而實現大學英語課程思政并非一朝一夕,需要在日積月累中,精心設計體現在教學設計中,更要落實到教學過程的實處。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 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6-12-02.
[2] 習近平.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N].新華社,2019-03-18.
[3] 吳獻華.論大學英語教學中的勵志教育[J].湘潮,2012(5):78-79.
[4] 李波.大學英語教學中推行“課程思政”的探索與實踐 [J].課程教育研究,2018(19):10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