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新課程改革要求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而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低年級語文閱讀教學能更好地發揮閱讀教學的育人價值。本文主要從激發學生閱讀興趣、加強教學設計、圍繞核心素養實施教學等方面,對小學低年級基于核心素養的閱讀教學策略進行了探索,以供參考。
關鍵詞:核心素養;小學語文;閱讀教學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624X(2019)29-0011-02
引 言
隨著新課程改革教學理念的深入,小學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根據低年級小學生的身心特點,依據核心素養的培養要求開展教學,從而更好地發揮語文閱讀教學的育人價值。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基于核心素養開展閱讀教學,是立德樹人教學的要求,也是教育改革的大勢所趨。
一、培養學生語文閱讀興趣
低年級小學生學習的主要動力是興趣,他們只有對學習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才有可能長久地堅持下去。因此,開展語文閱讀教學,教師首先需要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一是采用多種方式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教師可根據低年級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興趣愛好,創新閱讀教學方法,采用故事方式、游戲方式、多媒體方式等多種方式來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1]。例如,聽故事是低年級小學生的最愛。教師可以運用講故事的方式有效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例如,在教學一年級的《烏鴉喝水》這一課時,筆者在閱讀教學中除了為學生講解了本課的故事,還為學生補充講解了《伊索寓言》中的《狼和鹿》《農夫和蛇》《狐貍和蟬》的故事。這些精彩的故事,極大地吸引了學生的閱讀興趣。
二是拓展閱讀,為學生推薦趣味讀物。閱讀興趣的培養需要學生持之以恒。學生需要堅持閱讀大量書籍,才有可能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因此,課堂閱讀是遠遠不夠的,教師可通過為學生推薦課外有趣的讀物來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拓展學生的閱讀范圍,同時有效調動學生的閱讀欲望。例如,教師可根據低年級學生的特點,為學生推薦經典繪本,如《爸爸你愛我嗎》《大手握小手》《你很快就會長高》等。
三是建立語文閱讀獎勵機制。為了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教師需要建立閱讀獎勵機制,及時對學生的閱讀進行表揚激勵。比如,教師可以讓學生制定以“一周一個小閱讀目標、一月一個大閱讀目標”為目標的閱讀學習計劃,并對完成閱讀計劃的學生給予小小的獎勵。此外,教師還要經常開展閱讀成果展示活動,通過讀書會、故事會等形式來展示學生的閱讀成果,讓學生體驗閱讀帶來的榮譽與自信,從而有效激發其閱讀興趣。
二、加強課堂閱讀教學設計
基于核心素養開展語文閱讀教學,教師需要加強對課堂閱讀教學的目標、內容、方法的設計,通過正確的教學設計指導學生閱讀,以提高其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一是依據核心素養的要求設計教學目標與內容。教師要依據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要求,設計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的教學目標與內容。例如,在二年級上冊的《日月潭》這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依據核心素養的培養要求,設計如下閱讀教學目標:(1)會認“環、繞、茂、晰、朦、朧、境”等9個字,會給熟悉的字換偏旁,掌握形聲字的特點;(2)能流利、正確、有感情地誦讀課文,理解課文中的重點詞語,能品味課文中的佳句,思考日月潭的美麗體現在什么地方;(3)了解日月潭名稱的來歷,培養學生熱愛寶島和企盼國家統一的愛國情感。在本課的教學中,要把學習生字、賞析佳句、感受日月潭美麗風光作為閱讀教學重點,通過這樣的目標設計,既能較好地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又能全面發展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二是科學選擇閱讀教學方法??茖W地選擇有效的教學方法能提高閱讀教學的效率,因此,教師要注重選擇課堂導入方式和教學方法,可以選擇學生喜愛的故事或游戲導入,選擇情境教學方法、多媒體教學方法、分角色表演等教學方法來開展課堂教學,從而有效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較好地提升閱讀教學的效果。例如,在教學一年級下冊的《春夏秋冬》時,教師不僅可以使用有關春夏秋冬的成語故事進行課堂導入,通過講解“春暖花開”“一葉知秋”“冰花玉樹”等成語故事來吸引學生的課文學習興趣,還可以通過講述四季由來的神話故事進行導入,這些方式都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三、圍繞核心素養實施教學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培養小學生的核心素養,能夠在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基礎上有效提升閱讀教學效果,教師需要圍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教學。
一是圍繞語言文字的運用進行閱讀教學。語言文字的學習既是語文學習的基礎,又是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的主要內容,而且語言文字的運用是語文核心素養的內容之一。因此,在低年級語文閱讀教學時教師要把識字學習作為主要內容之一,重點讓學生掌握生字的字形、字義、正確讀音和使用方法等,從而為閱讀教學和中高年級的語文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例如,在教學一年級下冊《小青蛙》這一課的“晴”字時,教師要讓學生掌握“晴”字的字形、字義與讀音,掌握“晴”與“睛”兩個字形相近的字的區別,還要會用“晴”組詞或造句,如“晴朗”“今天是個大晴天”,這樣能加深學生對字詞的理解記憶,從而提高學生運用字詞的能力。
二是圍繞思維能力的培養實施進行教學。提高小學生語文閱讀理解能力的關鍵是培養學生的語言思維能力,因此,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語言思維能力,重點培養學生自主分析課文內容、歸納總結段落大意和課文中心思想的能力。這要求教師根據課文內容有針對性地設計探究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閱讀,通過分析和思考問題的方式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教師設計的問題要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發學生思考;問題難度應適當,使其通過閱讀和分析思考,能有效解決問題,促進其思維能力的發展。例如,在二年級《祖先的搖籃》的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設計不同的問題來激發學生的思考興趣,培養學生分析與總結的思維能力:(1)什么是搖籃?(2)課文為什么把“原始森林”當作“祖先的搖籃”?學生通過對這些問題的思考,既能掌握課文大意,又能鍛煉其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是圍繞審美與鑒賞能力的培養進行教學。審美與鑒賞能力既是語文核心素養的重要體現,又是閱讀教學的重要內容,因此,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審美素養與鑒賞能力,使學生在感受美的過程中明白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這有利于培養學生正確的“三觀”,從而提高語文閱讀教學的育人價值。例如,在教學《亡羊補牢》《揠苗助長》這兩個寓言故事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分析兩個主人公的人物形象和思想品質,使學生明白“聽取別人的意見”“及時改正錯誤”“欲速則不達”的道理,從而提高閱讀教學的育人價值。
四是圍繞傳統文化的認知進行閱讀教學。培養小學生熱愛祖國傳統文化、樹立文化傳承意識,是培養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重要內容。小學低年級教材中的許多課文有關我國古代的神話、寓言,為培養學生的文化傳承意識提供了便利條件,但是,教師要教導學生對傳統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形成良好的認知,將優良的傳統文化發揚光大,從而培養學生的文化傳承意識,使其產生濃厚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之情。
結 語
在小學低年級語文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是教育改革潮流的大勢所趨。在閱讀教學中培養小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教師要從激發小學生的語文閱讀興趣入手,加強對閱讀教學目標、內容與方法的創新設計,緊密圍繞培養核心素養的基本要求開展課堂教學,這樣才有可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進而實現語文學科的育人價值。
[參考文獻]
朱鵬宇.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J].作文成功之路,2017(09):6.
作者簡介:熊芮(1990.12—),女,江蘇徐州人,二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