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衛紅
摘 要:在小學有這樣一部分特殊的學生,這部分學生無論是學習態度、學習習慣還是日常表現,都和其他學生存在較大的差異,被稱為“后進生”。雖然“后進生”存在很多問題,但是后進生也是很聰明、活潑、可愛的孩子,只要學校、家庭和教師多關注、幫助,他們就能進步。本文圍繞農村小學后進生的轉化問題,探究“后進生”的轉化策略。
關鍵詞:農村小學;后進生;轉化;路徑
一、引言
因家庭、社會和學生等多方面原因,農村學校有很多學習跟不上的后進生。因此,做好后進生轉化、不讓他們掉隊是學校開展教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筆者是一個農村的小學語文教師,從教以來,既當教師又當班主任。在長期的教學和班級管理工作中,筆者深刻認識到后進生雖然學習不好,但是在學校、家庭和教師的幫助下,他們也能進步。筆者從后進生轉化工作中摸索出了一些做法,得到了一些體會,通過本文與大家交流,希望每個教育工作者重視后進生的轉化問題。
二、“后進生”的特點
后進生,顧名思義就是學習上落后的學生。農村學校的每個班級都會有幾個后進生,這類學生不僅學習成績落后,還不遵守學校紀律,時不時搞出點麻煩事;學習的積極性也不高,課堂注意力不集中,課后作業難以按時按量完成。
三、農村小學班主任轉化“后進生”的策略
作為一名農村的小學語文教師,長期在一線擔任教學和班主任工作。實踐證明,做一個合格的教師,尤其是班主任教師,并不容易,日常有大量的工作要完成好,其中就包括后進生的轉化。在這里,筆者主要就后進生的轉化談談自己的做法與體會。
(一)發現苗頭要早
小學生本來年齡就小,也不懂得為什么要學習,所以寧可多玩,也不愿意好好學習,但這也無可厚非,愛玩是孩子的天性。教學中,教師就是讓孩子在玩中學,寓教于樂。盡管如此,可能有少數學生在一、二年級時仍不能進入學習狀態,這時,教師就要多多給予關注,趁早把他們引到學習中來。只要有“不讓一個學生掉隊”的想法,就有辦法,因為這時的學生年齡小,是聽話的,學習的內容也簡單,提一下就上去了。關鍵的問題是教師要及早發現苗頭,及時引起重視,讓他們站在同一起跑線上。
(二)對后進生進行具體分析,因材施教
雖然后進生有共同的表現:學習態度不端正,學習成績差。但其形成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做轉差工作的前提就是要弄清后進生“差”的具體原因,只有這樣才能對癥下藥,實施轉化。歸納起來,轉差主要有下列情形。
第一,學習沒興趣,好動好玩。這類學生的主要表現是上課時注意力不集中,討論問題時不積極參與,教師提問時也答不上來;課后作業難以完成。他們大部分時間都在玩,課間或體育課上表現活潑。這樣的學生往往很聰明,引導的關鍵就是要讓他們產生學習興趣,在樂中學。所以,教師在備課時,不能一味地打算講這是什么、那是什么,要根據教學的內容設置一些情境和問題,把學生吸引過來,讓他們對學習的內容產生興趣。課堂上,教師還要留心那些平時上課注意力不夠集中的學生,看看他們的表現,如果都參與課堂學習,就繼續上課或討論問題;如果還有表現不夠好的,可以適當提醒一下,或提一個比較簡單的問題讓他回答,答得較好時一定要表揚他,慢慢矯正。另外,這類學生由于基礎差,教師要千方百計找到合適的時間,課后幫他們無償補點課,讓他們的成績也慢慢跟上來。舉個例子,2014年下學期,因學校人事變動,筆者接了三年級一班的語文,當時班上有個叫周小飛的男生,學習成績很差,特別是漢語拼音一點也不會,課堂愛做小動作,愛和別的同學講話,聽課不認真。但筆者發現這個學生人很活潑,為了吸引他上課的注意力,在備課時精心制作了多媒體課件,使教學內容生動形象。果然,這個學生聽課非常認真,討論、回答問題積極。課下,筆者又幫他補習漢語拼音,兩個多月后,期中考試時,語文居然考了98分。所以說,如果教師能長期這樣耐心細致地堅持課上、課下同時發力,雙管齊下,此類學生一定能把學習搞好,有的還能成為班上的學習尖子。
第二,學習僅憑自己的喜好。小學生因為年齡的關系,懂得為什么學習的很少,但大多數學生在教師和家長的教育下,學習認真,功課很好。這里,筆者要談的是另一類后進生,他們的學習成績總是跟不上的原因其實很簡單,就是自己喜歡的、感興趣的學科就學。喜歡的學科課堂聽課認真、討論積極;課后不僅能完成作業,還主動鉆研。每次考試,喜歡的這門都能考好。但是,他們不感興趣的科目,課堂、課下都無所謂,考不好也不管。比如,喜歡數學的,語文不好;喜歡語文的,數學又不行。顧此失彼,成為后進生。
這些學生,教師一般的說教是不起作用的。在這類學生的轉化上,筆者作為班主任,如果學生不喜歡的是自己所授的科目還好辦,課堂調整一下教法,盡可能地吸引他們;課下找他們談談,多管管,及時補差,畢竟是他們的班主任,會聽的。如果學生不喜歡的是班上其他教師的科目,作為班主任,筆者的辦法是:第一,找學生講明偏科的危害;第二,聯系授課教師,請他們課上、課下多留意,且及時補差;第三,請學生家長對孩子也做一些努力;第四,加強督促,時常關注效果。這類學生,只要教師,尤其是班主任對他們嚴加督促,多加管理,耐心教育,實現轉化也不是很難的事。特別是學生還處在低年級的時候,轉化更容易。
第三,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缺失。筆者所在單位嚴格執行國家教育部的減負政策,小學一、二年級的學生課后不留作業,其余年級的學生課后作業也按規定布置。按理說,低年級學生課后,特別是雙休日在家自己適當讀讀書、寫寫字也是可以的;小學三年級以上有點作業的學生,也該認真完成教師布置的課后作業。但是,許多學生課后根本就不學習,也不完成作業。教師不能打、不能罵,很無奈。通過家訪了解到:這些學生大多是留守兒童,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他們平時都是由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帶著。老人們一般只管孩子的生活,不大管學習方面的事,從而導致一部分留守學生成了成績差的后進生。這類學生的轉化是最難的,因為涉及很多社會問題,但“不能讓一個學生掉隊”,學校和教師總要想辦法解決才行。只要去做,辦法總是有的。
首先,做留守兒童的知心朋友。教師愛學生是教育學生的前提,必須愛護自己的每一個學生,這和學生學習好壞沒有任何關系。留守兒童的父母通常不在身邊,教師更應該對他們給予更多的關愛。學校有“留守兒童之家”,每周都有一兩次活動,這時筆者總會和他們一起唱歌、跳舞、畫畫、做游戲,時間長了,次數多了,就和學生成好朋友了,學生也就愿意和筆者親近,也愿意聽話了。到這時,筆者向學生提一些學習方面的合理化的建議或要求,學生就會十分配合,慢慢他們就改掉了拖拉懶散的習慣,漸漸變成了愛聽話、愛學習的好學生。
其次,多走訪留守兒童的家庭。家訪是教師工作的一部分,教師應利用業余的時間到學生家里走走,與學生的家長交流,了解學生在家的生活、學習情況,對于日常的教學工作有很大的幫助。特別是和家里老人生活在一起的留守兒童,到他們家走走,和老人談談孩子的學習情況,也提出一些建議就很重要,比如,請他們督促孩子放假在家時讀讀書、寫寫字、做做作業。農村人淳樸,很愿意聽教師的話,這樣,留守學生在家時就不會只想著玩了。
再次,和留守兒童的父母取得聯系。留守兒童的父母雖然在外打工,其實他們也是很關心孩子學習的。教師應多與他們聯系,談談孩子的學習情況,也是教師應該做的,并且在轉化上還能得到家長的支持和幫助。有的家長甚至干脆回到家鄉找事做,開始重視孩子的教育問題。也舉一個例子,一個叫汪平的學生,從幼兒園到小學四年級的時候都是爺爺、奶奶帶著,這個學生比較聽話,但不愛說話,學習不是很好,也不愛和同學一起玩,心思重重。筆者把這些情況跟他爸爸、媽媽講過后,孩子的父母很感動,第二年就不再外出打工了,汪平同學也活潑起來了,學習上也有了明顯進步。
(三)課堂上實施分層教學
一個班級的學生之間會有很大的差異,教師的教學設計應從學生的差異出發,課堂要兼顧每個學生,讓他們在每節課的學習中都有收獲。所以講解、討論、提問等應該有層次,使中、上等生有提升,后進生有進步,特別要照顧后進生,讓他們在一節課內有事可做。這種分層教學的方法對后進生的轉化很實用。
(四)促進學生間相互學習
學生之間互相幫助,也是促進后進生轉化行之有效的方法。教師可以充分發揮課堂教學的作用,在劃分小組時,一組只安排一個后進生。學生討論問題時,教師到各小組指導,引導后進生和大家一起交流,引導成績好的學生帶動后進生積極參與。提問的時候,教師可以有意讓各組的后進生站起來把小組討論的結果說出來,并給予肯定和表揚,從而就能調動后進生的學習積極性,時間一長,他們的成績也就好起來了。
(五)教師間協調配合,齊抓共管
后進生是總的學習成績跟不上,并不是每門功課都不行,所以班主任要與任課教師協調,共同努力,把學生跟不上的課程補上來。后進生只有在學習方面實現全面發展,才能算得上是實現了轉化。
四、結語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每個教育工作者都不能愧對這一光榮稱號。在后進生的問題上,筆者的態度是:不歧視,多關心,耐心轉化,不讓一個學生掉隊。做好后進生轉化工作,的確是艱苦、細致的工作,但也是一個教師,尤其是班主任應該去做且要做好的事。“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只要有愛心、有耐心就能有辦法做好。工作以來,在筆者的努力下,許多后進生成功轉化為優等生。總之,在后進生的轉化上,只要教師立下“不讓一個學生掉隊”的愚公移山志,堅信辦法總比困難多,從管理與教學入手,與科任教師、家長配合好,通過各種途徑把后進生引到學習上來,就會成功實現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