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我國新課程改革的進一步推進,小學語文教學理念與方式均得到極大的革新。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主要是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為學生形成良好的語文素養奠定基礎。而主線教學需要教師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給予針對性指導,因此,教師需要從教學組織形式以及師生交流和教學資源等方面出發,對其進行綜合性的整合,使學生的學習效果得到有效改善。本文將簡要分析小學語文主線教學整體化的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主線教學;整體化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624X(2019)29-0062-02
引 言
在小學語文主線教學中,教師的授課流程需要圍繞一條主線進行,并且需要引導學生根據主線的方向來深化對課文的理解,從而加強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理解。在主線教學的基本操作過程中,教師首先需要引導學生初讀課文,讓學生對課文有一個整體上的感知和理解[1];然后引導學生深讀課文,圍繞主線加強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最后緊扣文章主線,引導學生從自己的角度來理解課文,并在教師講解的基礎上進行一定的拓展,充分發揮出學生的個性化特點,從而幫助學生形成創造性和發散性的思維能力。
一、小學語文教學現階段的問題分析
1.教學方式上存在的問題
現階段,小學語文教學受到新課程改革的影響,語文教師的教學方式雖然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依然以傳統教學方式為主,教學方式并沒有從根本上得到轉變。目前,學生的學習成績依然作為教學效果的評價標準,因此,多數教師仍以提升學生學習成績作為教學目標,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通過對各個課文知識點的灌輸讓學生被動完成學習[2]。這種單一的教學方法,導致學生的學習效果不能有效提升。另外,教學方式的單一化也增加了學生課后的學習任務量,嚴重影響學生對課后時間的安排,從而限制了學生自主學習時間,也影響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和掌握。
2.學生積極性不強的問題
興趣是引導學生學習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師可以通過興趣的引導加強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為學生語文水平的提升奠定基礎。而在實際的語文教學過程中,學生受到單一教學方式的影響,學習積極性不高。因此,在現階段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需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制定合理、科學的教學策略,讓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語文水平都得到循序漸進的培養,從而有計劃地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
二、小學語文主線教學整體化的策略
1.小學語文主線教學目標的整體化
教學目標在教學過程中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其可以引導教師的教學過程,讓教學過程更具邏輯性,并且主線教學目標的整體化也指遵循語文課程一脈相承的教學目標,在每個學期、每個單元、每節課堂上均具有細致的教學目標[3],促使當前的教學目標處于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內,使得學生的學習效率和語文水平得到有計劃的成長,也可以很好地體現出語文學科教學目標的階段性和整體性。例如,《一個小村莊的故事》這篇課文的主要教學目標是引導學生領會愛護樹木、保護環境和維護生態平衡的道理,并學會聯系生活實際理解文章的意義。小學語文中很多知識均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緊密聯系,教師通過與生活實際相結合進行教學,可以使學生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因此,教師在制訂教學目標時,需要從多方面出發,制訂科學、合理的教學目標,從而加深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理解,促進學生語文學科技能水平的提升。
2.小學語文主線教學內容的整體化
教學內容整體化需要讓小學語文的教學內容形成前后融通的一體,并結合成為內通外聯的意義鏈。整體化的教學內容需要教師對教學資源進行多樣化的整合,并進行多維度的融通,將教學資源與課文核心教學目標相結合。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課文內容本身也有一定的整體性,課文中的某個詞、某句話或是某一段看起來是孤立的,但是結合上下文進行賞析時卻可以聯系起來,學生可以體會到其語味、語境十足。例如,《雅魯藏布大峽谷》一文旨在讓學生感受到雅魯藏布大峽谷的壯麗神奇,并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教師在對教學內容進行整體化處理時,通過分析文中“映襯著雪山冰川和郁郁蒼蒼的原始林海,云遮霧涌,神秘莫測”一句可以充分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引導學生想象雅魯藏布大峽谷的風貌。教師也可以通過整合其他教學資源來加強學生對雅魯藏布大峽谷的認識,從而深化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幫助學生提高自身的閱讀理解能力,促進其語文水平的提升。
3.小學語文主線教學過程的整體化
小學語文的教學過程,可以分為多個組成部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遵循由易到難的原則來開展教學活動,從而使學生的學習發展由容易到困難、從感性向理性。在主線教學過程中,教師的心中需要有一條脈絡清晰的主線,并且還需要有一個層次清晰的課程結構,通過各個層次的結構共同指向某個教學目標,讓學生可以逐步探尋課程的教學目標。例如,《走遍天下書為侶》這篇文章旨在讓學生感受作者對閱讀的熱愛,并逐步培養學生“以書為侶”的閱讀習慣。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在課前引入和初步閱讀與互相交流等教學環節來引導學生主動探究文章主旨,從而培養學生較強的綜合性學習能力。
結 語
小學語文主線教學的整體化,要求教師將語文教學作為一個有機的整體來處理,將教學過程作為一個融通的整體來展開。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將教學過程中的每一個活動置入整體的情境、語境中,讓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每一次交流均服務于核心教學價值的培養和生成。同時,教師還可以從教學內容出發,通過多樣化的教學內容來形成層層推進的教學狀態,幫助學生更好地形成語文核心素養,從而提高小學語文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姜慧滋.基于教材內容進行整體設計——以《狐假虎威》一課的教學為例[J]. 小學教學參考,2018,24(10):80.
李莉.解析小學語文教學如何實現生活化[J].成功:中下,2017,17(12):135.
趙江霞.讀寫在碰撞中閃光——小學語文讀寫教學一體化分析[J].新課程(小學),2017,15(05):59-60.
作者簡介:夏香妹(1979.9—),女,江西德興人,本科學歷,中小學一級教師,德興市模范班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