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敏 李鴻浩
摘? ?要:2014年國家教育部頒布《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把“核心素養”置于全面深化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基礎地位。高等職業教育同樣需要把核心素養落實到課程教學的各個環節,本文從高職院校數學課堂教學出發,探究實現數學教學由“知識本位”走向“素養本位”,實現數學課堂“核心素養”教育培養。
關鍵詞:高職數學? 核心素養? 培育研究
中圖分類號:G632.0?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4-098X(2019)05(c)-0178-02
高職院校的教學一直強調“職業味”,重視實踐技能的培養,卻忽視了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高職數學課堂教學尤其如此,本文從高職學生數學學習現狀分析入手,通過改變數學課堂教學策略與模式,對學生實現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
1? 高職學生現狀分析
一直以來,家長、學生甚至社會對高職教育存有偏見,再加上高職院校不斷擴招,注重規模擴張,不注重內涵發展,學生的學業水平參差不齊, 整體素質偏低,數學知識整體較差,部分學生高考分數在20分以下,數學課堂教學十分尷尬。
1.1 高職學生學習現狀分析
一是學生數學基礎差。高職院校招收學生多數文化課功底較差,高考分數在200~450分之間,個別學生的數學成績是個位數,不少學生對于基本的文理常識知識都難以理解和掌握。二是學生缺乏學習興趣和習慣。高職生大部分都是高中成績相對較差的學生,往往不是由于個人智力或能力不足造成的,而是由于對學習缺乏興趣和良好的學習習慣造成的。再加上當下娛樂消費泛濫,課堂上玩手機的非常普遍,認真聽講的很少。因此,必須找準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點,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正確的學習方法。三是學生缺少學習信心和人生自信心。中學學習成績不理想、長期不被教師重視、時常受到家長的抱怨,使得相當一部分高職院校學生人生挫敗感較強,喪失了對學習對人生發展的信心,造成學生學習動力嚴重不足,甚至有些學生伴有強烈的逆反心理和厭世心態。因此,必須通過我們的教育使他們找出自己的特長和優勢,重拾學習自信和人生自信。
1.2 高職數學教學現狀分析
高職院校的數學教學存在被邊緣化的現象, 職業院校過分強調“職業味”,注重實踐能力的培養,忽視基礎教育及“核心素養”的培養, 導致高職數學課一再縮減。高職院校由于必須為專業課學習提供知識儲備,教師上課進度較快,只講知識點甚至公式,無法對數學思想進行拓展,使本來就抽象的數學課程更加枯燥乏味,更加難以理解,學生普遍對數學“敬而遠之”,課堂教學效果可想而知,如此惡性循環。
2? 高職“數學核心素養”界定
目前,重視培育學生的核心素養已是世界各國的共識。2014年國家教育部公布以“立德樹人”作為學校育人目標, 2016年又提出“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
王尚志、史寧中等專家依據教育部的研制計劃,結合數學學科的特點,對數學核心素養給出了界定:數學核心素養是具有數學基本特征、適應個人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與關鍵能力,是數學課程目標的集中體現,是在數學學習過程中逐步形成的;數學核心素養包括數學抽象、邏輯推理、數學建模、直觀想象、數學運算、數據分析共6個方面,更一般地還包括學會學習、數學應用、創新意識等;從學習評價的角度看,數學核心素養主要體現在情境與問題、知識與技能、思維與表達、交流與反思的綜合運用能力上。
3? 高職院校數學“核心素養”教學實施策略
高職數學“核心素養”教學實施策略研究,應在課程建設和教學模式兩個方面去落實。
3.1 重新構建課程內容
要解決職業院校普遍存在的重技能培養、輕核心素養教育和教育內容與學生實際相脫離的問題,就要圍繞核心素養去選擇和重構課程內容,課堂上多創設一些典型的任務情境,實現知識結構化、情景化和條件化。在突出核心素養思想指導下,改變課程內容與教材的學科知識體系,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形成。高職學校數學教材內容、問題、例子等應密切結合各專業, 更多聯系社會、生產、生活, 材料圖文并茂。比如, 高職學校各類專業如機電類、經濟類教學中涉及許多曲線圖示, 數學教學應為學生打下認識曲線圖示的基礎, 數學內容也應盡量用圖示來說明問題,而不是用枯燥數學式來說明問題。另一方面, 盡量將復雜、抽象的數學理論用圖示來直觀說明,使教學具有廣泛應用和趣味性,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改善數學課堂教學效果。
3.1.1 注重數學課堂思想教育
從高職數學內容來看,對立統一關系在數學中多有體現,有限與無限、連續與離散;導數與積分等對立統一概念的教學、分析、歸納、概括、抽象、類比等數學方法的應用;極限思想、轉化與變換等數學思想的形成,一次又一次地證實了事物是普遍聯系、又是對立統一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3.1.2 挖掘課程內容中蘊含的“真善美”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注意挖掘課程內容中蘊含的“真善美”,讓教學內容充滿美和詩意。比如用“滿園春色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來理解函數有界和無界的概念,用“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體會函數的周期性。讓學生欣賞體會數學智慧之美,從而喜歡數學、熱愛數學,理解數學文明,以便職業生涯中,能夠應對與數學文化有關的常識性問題,并與他人進行基本數學交流與探究。
3.1.3 重視數學教學中非智力因素的培養
人的非智力因素主要是指人的動機、興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因素,這些因素直接影響到學生學習的興趣、主動性、積極性和持久性,所以在數學教學中,要注意對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
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有目的、有計劃培養學生正確的學習目標和濃厚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教學中要不斷地用榜樣言行和生動范例教育學生,培養他們頑強的學習意志,向他們介紹數學家的故事,如著名數學大師華羅庚,自幼貧寒,缺乏良好的學習環境,正是憑著超人的意志登上數學的高峰,陳景潤為攻克“哥德巴赫猜想”,數十年如一日,在枯燥的計算與論證中尋找樂趣,探索真理,用榜樣的力量影響感染他們。
3.1.4 強調“用數學”能力的培養
高職教材中有大量的應用型問題的素材,也配有一些典型的例題、習題。因此,教學時應鉆研究教材,發掘課本所蘊涵的應用數學素材,并從中總結提煉出解答實際應用問題的程序或策略,以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與實踐應用素質。
教學中應將一些純數學問題編成實際應用問題,使學生了解抽象數學問題的原型,增強學生“用數學”的意識與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還要引導學生將熟悉的生產、生活及其他相關學科中的實際問題數學化,編成數學實際應用問題,使數學教育與生活實際更緊密地結合起來。
3.1.5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融入大數據
我們已進入了大數據時代,數據處理和分析能力已成了學生的核心素養。數學課程改革應順應時代發展變化的需求,把“數據分析”列為數學的核心素養之一,并且在高職數學課程中增設數據處理的內容。在教學中我們可以利用信息技術、互聯網等途徑收集數據,讓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去關注、分析和解釋環保、人口、金融、軍事、體育等社會熱點問題,從而既提高學生的數據分析能力,又培養學生的數學信息素養。
3.2? 數學課堂教學模式改革
教師在教學中,要時刻意識到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主導。要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觀能動性,讓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在一次次探究與解決問題的活動中鍛煉能力,培育素養,在機械學習方式下完成的知識積累,不利于核心素養的培養。
3.2.1 將課堂知識情景化
在課堂教學中,認真鉆研教學內容,創設問題情境,以激發、維持學生解決問題的動機,同時有助于知識向現實生活情境的遷移,學生從情境中提取問題、分析問題并解決問題,從而鍛煉能力。
3.2.2 構建新型師生、生生關系
讓師生的個人知識與學科知識、師生、生生對話成為學生核心素養養成過程,構建新型師生、生生關系。
教學作為多向對話可以改變課堂交流形式,讓每個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表達自己的見解,學會相互交流,彼此尊重,共同分享,達成合作,實現師生、生生之間一起交流的局面。在教學實踐中,應鼓勵學生主動發起對話或學生之間進行激烈的觀點交鋒,為每個人提供發表自己觀點以及傾聽他人見解的機會,在相互交流、討論和切磋的思維碰撞中,取長補短,獲取智慧。同時,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學會了傾聽,學會了理解與尊重他人,學會與他人分享成果,學會與人溝通合作,感受集體力量,從而幫助學生建立起合作意識。
高職數學課堂建設是一個長久的研究課題, 要改變現有的教學現狀和學習現狀,培養學生職業素養和適應未來社會能力,實現“立德樹人”的教學目標, 需要教師對課堂教學不斷地改革與創新, 還需要學校、教師、學生認識到數學教育在“全人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只有這樣才能有效改變高職數學教育現狀, 提高數學教學的有效性, 讓學生在愉悅的環境下學習知識,提高能力。
參考文獻
[1] 陸廣地,王行暉,徐正勇.核心素養:陶行知教育思想與高職數學實踐活動的共性[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8,24(4):19-20.
[2] 顧毓銘.核心素養下的高職數學教學改革[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7,24(24):14.
[3] 華志遠.數學核心素養的內涵與構成[J].教學研究與評論,2016,6(5):41-44.
[4] 李竹明.核心素養下的小學數學教學改革[J].文存閱刊,2018,12(9):192.
[5] 謝正利.核心素養下的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改革[J]. 軟件(教育現代化)(電子版),2017,36(1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