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翠翠

摘要:統計學是經管類專業基礎課,是解決財經問題的方法性工具。在統計學教學過程中,可基于應用性設計由求知心理牽引,解決問題過程牽引,理論知識體系牽引的“三線牽引”課堂教學模式,實現統計學教學改革創新,提高統計學人才培養質量。
關鍵詞:統計學應用性;三線牽引課堂;教學創新;人才培養質量
1統計學課程特色分析
首先,統計學是經濟管理類專業基礎課。其作用在于方法體系和工具性質的入門,為更專業的統計工具學習做鋪墊,這決定了教學過程中應重視統計意識和思維的傳遞…。其次,統計學是解決問題的方法性工具。教學應突出如何科學的收集整理數據,并恰當運用統計方法分析數據,解決實際經濟管理問題。最后,統計學應用多元化。可應用于諸多專業領域問題,為課堂教學提供了各專業匯聚的豐富案例,但同時亦帶來教學案例選擇的難度。基于統計學課程的應用性、方法性,可設計三線牽引的課堂教學模式。
2三線牽引課堂教學實踐
2.1三線牽引課堂設計
三線牽引課堂指在教學過程中,由求知心理牽引,完整解決問題的應用流程牽引,理論知識體系牽引三方面作為動力推動課堂進程,更具體的思路可總結為:情景案例導入,問題驅動思考,系統設問探索,問題解決成就感的獲得,深入追問延伸后續章節學習,教學目標達成。以統計學中抽樣與參數估計的講解為例,可進行教學設計思路圖如下:
2.2三線牽引課堂組織實現
首先,情景導入。情景1:某工廠生產某一型號燈泡,想知道這種型號燈泡的平均使用壽命,需要對所有燈泡使用壽命進行測試求出平均值嗎?情景2:想知道銅陵學院一萬八千多學生平均月生活支出或者是眼睛近視率,需要對全院學生進行全面調查嗎?
其次,統計意識的引導,講述抽樣原因。面對上述情景,測量遇到了障礙,情景1是無限總體不可能實現全部測量,同時所有產品都用于實驗這也是不可取的,情景2是總體很龐大而且個體之間差異性較小,沒有必要進行全部測量;由此引出抽樣和估計的概念。
再次,連續設問形式引導:抽樣相關概念。問題一:抽取的這一部分單位叫什么呢?講授:樣本與總體概念。問題二:如何抽取?有什么要求呢?講授:重復抽樣不重復抽樣及隨機原則。問題三:應抽取多少個單位呢?講授:樣本容量與樣本空間概念。問題四:進行觀測計算的數量特征叫什么呢?講授樣本估計量:樣本均值、樣本比例、樣本方差,與總體參數:總體均值、總體比例、總體方差,及總體參數確定性和樣本統計量是隨機性。
最后.持續探索抽樣概率科學性:抽樣分布。問題五:觀測的數量特征是確定的一個值還是許多個值呢?為什么?講授:樣本估計量是隨機變量。在隨機原則抽樣和樣本空間概念的基礎上進一步例證樣本均值、樣本成數、樣本方差等樣本估計量均是隨機變量。問題六:如果是一個變量,有沒有自己的分布律呢?講授:抽樣分布知識,難點部分,輔之概率論與數理統計部分知識的回顧。問題五講解的基礎上,進一步例證隨機變量所有可能的取值,每個取值對應的概率,并針對總體如果取值改變,對應樣本取值及概率會發生什么變化,總而總結出樣本均值、樣本成數服從的分布律,即為抽樣的概率分布,在此理論講解的基礎上,要求學生記住可能的分布律及對應的參數。
另外,深入追問延伸后續章節學習:抽樣誤差。問題七:如果是一個變量,用一個變化的值來估計總體的數量特征會準確嗎?講授抽樣誤差概念,并延伸由于估計量隨機性誤差也是不確定的,誤差的大小如何衡量呢,由哪些因素決定呢,留作課后思考下一節學習。
3三線牽引課堂教學創新點
首先,課堂設計導向創新,由興趣吸引到任務驅動轉變。興趣吸引課堂是以案例情景引起學生興趣,繼而完成知識講授,但該教學模式傳遞的是具有選擇性的學習態度,可以感興趣,亦可不感興趣;三線牽引課堂是任務驅動,結合各專業時代問題設計經典案例,以學生必然面對該問題為要求,驅使其展開探索,并最終完成任務促成成就感獲得。
其次,教學方法創新,由平敘講授到系統設問教學模式轉變。依托案例,以設問、追問、總結的形式引導課堂,在追問中把理論融入實踐,并系統梳理成知識導圖,突出知識點關系,解決學習斷點問題,突出理論與實踐聯系,引導應用。
最后,統計意識傳遞方式創新:理論強調到應用訓練。統計的重要性和統計思維的培養不再局限于理論講解的過程,更多的體現在探索問題的解決辦法中和追問解決方案的過程中。在完成教學目標的同時,提高了統計人才的培養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