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在新課改的作用下,一些經濟欠發達地區的農村弱勢群體子女的教育問題逐漸受到關注,尤其是數學教育。所以小學數學老師需要聯合學校引進先進的教學設施,借助科學的教學手段,強化農村地區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效果,培育小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實用能力。此文就當下農村小學數學教學中出現的問題探究了提升農村小學數學教學質量的有效措施,以此推動經濟欠發達地區農村小學教育的發展進程。
【關鍵詞】新課改 經濟欠發達地區 農村小學 數學教學 措施
在現代化的發展潮流中,小學教育行業備受社會的廣泛關注,尤其是一些經濟欠發達的農村地區,落后的教學思想觀念和設施嚴重阻礙了農村小學數學課堂的發展進程,所以農村小學數學課堂急需引用互聯網技術和多媒體技術強化實際數學課堂教學效果,增強小學生的數學思維和實際運用能力,為小學生以后的學習生活奠定堅實的基礎。
一、目前農村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出現的問題
1.教學思想老舊,無法吸引學生的目光
在我國的一些經濟欠發達農村地區小學數學課堂活動中,老師依舊使用老舊的教學方式,采用直接灌輸式的教學方式實行數學教學,并且由于實際數學課堂上缺少教學設施和新穎的教學手段,不能吸引學生的目光到數學學習中來,再加上老師的對數學知識的講解枯燥乏味,長此以往,嚴重影響了小學數學的發展。
2.課堂活動中缺少師生互動
在大部分農村地區的數學課堂上,老師主導整個課堂的流程,通常情況下都是老師講,學生作為觀眾聆聽,師生幾乎沒有互動,這就會導致下列幾種情況:第一,老師在數學課堂上占用大量的時間讓學生練習數學題,沒有學生主動思考和提問的環節,這就會使數學課堂效率大大降低;第二,老師這樣長久的命令式教學,會阻礙學生的思維發散,嚴重影響學生的想象力和學習自主性;第三,老師高高在上的形象疏遠了與學生的距離,不利于師生之間的合作共贏。
3.課堂教學內容老套
受經濟水平的限制,一些經濟欠發達的農村地區沒有科學的教學思想和教學設施,導致一些小學數學老師只能利用數學課本內容給學生講解知識,不能把抽象的知識具體化,這就促使小學生不能輕松的掌握數學理論。而且為了升學率,大部分數學老師都會以提升學生的數學成績為目的,在實際數學課堂上讓學生進行海量的習題練習,沒有進行知識拓展,不利于小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和想象力的培育。
4.經濟欠發達地區缺少高水平的小學數學老師
即使老師是勤勞的蜜蜂,也需要足夠的蜂蜜滋養,對于一些經濟欠發達地區的小學來說,很難引進高水平的數學老師,一方面是由于農村條件基礎差,另一方面是薪資待遇相對不高,大部分老師不愿意到偏遠的農村教學。而對于在職的小學數學老師來說,長期重復的教學工作很難讓這些老師維持教學的激情,而且一些不良情緒和心理狀況都會影響到實際數學教學質量。農村地區偏遠,信息交流不暢,數學老師不能及時更新自己的教學方案,這也是農村小學數學教學質量逐漸降低的因素。
二、提升農村小學數學教學質量的有效措施
1.轉變教學思想,強化老師的教學水平
在農村小學數學的教學進程中,老師需要借助互聯網技術來強化自身的教學水平,爭取能夠緊跟新課改的發展腳步,摒棄老舊的思想觀念,改革創新現有的教學方案,培育小學生的思維邏輯能力和數學素養。例如,在學習“統計與概率”時,老師在課前要做好充足的準備,對于統計和概率的相關概念、圖形和實際運用都要了解清楚,并且利用生活中的例子給學生講解知識,從而激起學生的學習樂趣,促使學生主動的參與到數學課堂活動中,以此增強學生的學習效果。
2.深入發掘農村資源,增強數學教學質量
在一些經濟欠發達地區的農村小學數學課堂活動中,老師可以帶領學生走出課堂,借助農村地區的現有條件,開展課外教學。譬如在學習“加減法”一課時,老師可以組織學生參觀田地,有的學生家里有6畝地,有的學生家里有10畝地,讓學生計算村子里一共有多少畝田地?利用這樣的方式能夠加深學生對加減法的記憶。另外老師還可以借助學生家里的蘋果樹和栗子樹作為教學工具,結合實際數學課本內容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表現欲,讓學生主動的參與到加減法的運算活動中,增強學生的計算能力。
3.貼近生活,培育學生的數學實用能力
數學教學最初的目的就是增強學生的實際運用能力,為以后的生活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所以小學數學老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要貼近生活,用小學生能夠輕易理解的場景把數學知識具體化、形象化,從而培育小學生的實用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例如,在學習“乘法”時,老師可以設計這樣的生活情境:李華和媽媽到縣城趕集,媽媽要買3斤紅糖,每斤5元,請問李華,媽媽需要給攤主多少錢?用這樣形象的生活例子教學不僅能夠讓學生輕松的掌握乘法口訣,還可以增強小學生的數學實用能力和計算能力,推動農村小學數學的發展進程。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新課程改革的發展進程中越來越重視一些經濟欠發達地區農村弱勢群體子女的小學教育,尤其是小學數學科目。這就需要農村小學數學老師引進科學的教學思想,強化自身的教學水平和專業能力,細心觀察小學生的學習進程,創建符合農村小學生發展的教學方案,激起小學生的學習樂趣,培育其數學實用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進而增強實際數學課堂教學質量,為經濟欠發達地區的農村弱勢群體子女教育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 黃俊.基于新課改下改善小學數學教學課堂質量的探討[J].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17:35-45.
[2] 徐鳳萍,馬永花.如何提升小學數學教學質量[J].科技資訊,2018:55-128.
[3] 楊福清.新課改下提高農村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策略研究[J].新課程(下),2015:12-56.
【本文系甘肅省定西市教育科學“十三五” 規劃2018年度課題“經濟欠發達地區農村弱勢群體子女教育問題研究”(批準文號DX〔2018〕GHB152)之成果。】
作者簡介:史瑞(1982.05-),男,漢族,甘肅定西人,二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數學教育及農村弱勢群體子女教育問題研究。
(作者單位:定西市安定區青嵐山中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