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明
摘 要:中職英語作為中等職業教育體系中的關鍵組成,其教學目的在于提高中職學生的英語水平以及語言綜合運用能力。而在中職英語教學對就業導向大力提倡的新時代環境下,我們能夠看出其存在的不足,文章基于就業導向,對當前中職英語教學中存在的不足及具體的教學模式改革策略展開分析,希望能夠為相關教育工作者提供參考借鑒。
關鍵詞:就業導向 中職英語 教學模式 改革 策略
當前,越來越多的企業對人才的要求不斷提高,除了要具備過硬的專業技能以外,還需要擁有更高的綜合能力。中職院校作為職業教育中的關鍵組成,為了提升畢業生的市場競爭力,則需要在教育工作開展中遵循以就業為導向的原則,促進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的發展,成長為全方位發展的職業人才。中職英語作為中職院校的基礎課程,同樣需要秉承就業導向的教育理念,促進學生在英語能力與職業能力同步發展,為社會輸送更多優秀人才。
一、當前中職英語教學存在的不足
(一)教學方法太過單一
許多中職英語教師在教學中只關注教材內容的講授,卻對學生的英語實踐能力及綜合運用能力關注甚少,導致學生成為知識的被動接受者。而這種過于單一的教學模式不僅無法拓寬學生視野,也無益于學生英語運用能力的提高,導致學生在今后的職業崗位中出現難以順暢表達與書寫的窘況,不利于學生今后的職業發展。
(二)學生的英語學習動力不足
中職院校學生的英語水平存在較大差異,大部分學生的英語基礎較為薄弱,在進入中職院校的英語學習中表現得較為吃力,進而對英語學習失去興趣。此外職業教育需要更加關注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但是以卷面考試為主的評價方式并不利于學生真實英語能力的考察。
(三)教學內容與生活相脫節
在學校學習的學生與社會行業的接觸并不多,所以英語學習的目的性在他們看來僅僅是為了應付考試。再加上當前中職英語教材中內容太過理論,對職業、生活的指導性與針對性并不強,與當前以就業為導向的職業教育理念相悖。
二、以就業為導向的中職英語教學模式改革策略
(一)加強就業指導,調動學生英語學習興趣
眾所周知,中職院校的生源質量并不高,大部分學生的英語基礎較為薄弱,再加上社會對職業教育依舊存在偏見,也就造成部分學生對英語學習的積極性不高,甚至產生逆反心理,學習態度極不認真。因此,我們會看到許多中職學生并不清楚英語在今后工作中的作用,為了混畢業證而在英語課程中“走形式”,并沒有對英語知識表現出強烈的興趣與學習欲望,自然難以提升英語學習效果。因此,教師需要在英語教學中加強職業就業指導,調動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
1.基于職業需求角度,驅動學生英語學習動力。
中職英語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基于自身實際情況以及知識基礎對未來的職業進行清晰的規劃。同時,教師也需要向學生詳細介紹未來社會發展中職業的需求大致狀況,對實用的就業求職技巧進行講授,從而讓學生了解到英語是未來社會就業求職中不可缺失的一項技能,對工作崗位的晉升有著明顯的推動作用。如此一來,中職學生在了解了未來就業、職業發展與當下英語學習的密切關聯之后,便會對英語學習產生強烈的驅動力,從而積極主動地融入英語學習當中。如在一線城市的五星級酒店員工招聘中,對于應聘者所提出的要求中明確表明必須掌握一門外語,對于熟練使用外語進行交流者優選錄用,這條現實案例能夠有效激勵學生去認真對待英語學習,并且對口語進行練習。同時,教師也應當讓學生認識到英語與日常生活的聯系,了解在現實生活中英語的重要性,比如在城市中許多公共場所都會用到英文標識,商品商標、說明書都會帶有英文,我們到國外旅游也必須要掌握基本的英語交流技能。如此一來,學生便會認識到英語在我們生活中的確無處不在,更能激起其英語學習的內在驅動力。
2.基于成功需求角度,激發學生英語學習興趣。
追求成功的需求是激發人類不斷進步發展的最高動力。在中職英語教學中,教師需要充分結合現階段學生英語學習興趣不高、目的不明確等情況,創設出別具一格的英語學習氛圍與條件,從而讓所有學生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此外,教師還要對學生的英語學習表現保持關注,即便是取得了很小的進步,也要對其表示肯定與贊揚。因此筆者認為需要將成功教育滲透到中職英語教學當中,讓原本就不自信的中職學生能夠感受到自己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逐漸提升個人價值,促使其英語學習興趣不斷高漲。比如可采取“積分考試制”貫穿于整個英語教育過程,通過定期進行英語考試,以最終年度積分的形式讓學生直觀地看到自己取得的點滴進步,在成功體驗中形成主動學習英語的意識。
(二)以就業為導向,強化中職英語實用性教學
中職英語教學模式的改革需要基于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實訓教學的角度等不斷優化,以職業就業導向為最終目標,提高學生實用英語的技能水平。
1.以就業為導向優化教學內容。
中職院校的人才培養具有顯著的職業定向性特征,所以會對職業崗位能力的培養提出更高要求,教學內容則需要更具有針對性。以就業為導向對中職英語教學內容展開合理優化與整合,應當意識到合理的教材編排不僅要保證中職學生的專業學習需求,還要在此基礎上提高學生的英語知識水平,提倡理論夠用即可的理念,不必安排太多且難度偏高的教學內容。同時,在內容設置方面需要具體針對行業,體現出就業導向,對于傳統英語教學中與職業需求關聯性不強的內容進行適度簡化,確保英語教學更好地為職業教育提供服務,形成更具職業教育特色的英語教學內容體系。比如在講解“When is your birthday?”相關內容時,教師可引導學生多開展對話訓練,結合自身在生日中的經歷討論感興趣的話題,所以教學內容可不局限于教材,以自由發揮來培訓學生的英語口語溝通能力。
2.以就業為導向優化教學方法。
以就業為導向的中職英語教學需要在教學方法上遵循“以生為本”的理念,作為英語教師需要在課堂教學中對各環節及涉及的關鍵內容進行合理規劃,做好“少講、精講”,而學生則要“多講、多練”,在聽、說、讀、寫等方面都要多加訓練;適時引入多元形式的職場模擬教學活動,對學生的英語聽說能力進行培養,一改以往教師在講臺全盤灌輸的授課模式;合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加強與“互聯網+”的聯系,熟練運用翻轉課堂模式、微課授課模式,以多媒體、全方位培養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以游戲化教學方法營造輕松教學氛圍,激發學生的表達欲望,比如在講授“Get some rest”相關內容時,教師便可通過開展“擊鼓傳花”的游戲進行授課,讓淘汰的學生分別用英文表演節目,可以唱歌或是簡單的Talk show;引入項目教學法,比如可將實際的職業場景劃分為多個項目,讓學生在其中通過合作模擬真實工作狀態,從而讓職業英語教學更具針對性。
3.以就業為導向優化實訓教學。
為避免中職英語教學與未來社會職業崗位需求存在脫節,教師在英語實訓教學中一定要堅持就業導向。具體來講,教師需要重視英語實踐教學訓練,對英語實訓教學課程進行精心設計,比如在畢業設計、校外實習、校內競賽等活動中強化學生的英語實訓能力;充分利用中職院校的實訓基地,促使英語教學與社會實踐加強聯系,同時教師需要結合不同專業設計英語實訓內容與方式,不斷強化中職學生的職業英語能力。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中職學生就業壓力不斷加劇的新時代環境下,中職英語教學需要轉變原有的教學觀念,樹立以就業為導向的教學思想,通過對教學模式進行有效改革,不斷提升中職英語教學的實用性與針對性。除此之外,中職英語教學還需要格外重視實訓教學,力求學生在英語教學中能夠不斷提高英語交際能力與使用能力,在就業導向下重構中職英語教學模式,助力學生成長為具備跨文化意識的綜合型人才。
參考文獻
[1]王東.以就業為導向的中職英語教學模式探討[J].中國校外教育,2019(17):160.
[2]李春雨.以就業為導向的中職英語教學模式改革策略探討[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9(06):84.
[3]邰玉鳳.就業為導向的中職英語教學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9(02):121—122.
[4]梁秀清.以就業為導向的中職英語教學改革探索[J].英語廣場,2018(07):160—161.
[5]沈平.基于就業導向的中職英語教學實施策略研究[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15(01):240—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