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雪鴻
摘 要:隨著時代的進步,公共基礎文化建設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之一。公共圖書館作為公共基礎文化服務體系中的重要環節,其法人治理結構的改革直接影響著公共圖書館的服務質量與效率。筆者通過了解公共圖書館法人治理結構現狀,結合實際情況著重研究改革與完善的具體措施,以供參考。
關鍵詞:新時代背景 公共圖書館 法人治理結構 現狀
一、公共圖書館法人治理結構現狀
自2018年1月1日起,《公共圖書館法》開始在全國施行,其中的第二十三條明確提到要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結構。相關法律條文的出臺標志著我國公共圖書館的建設開始以法人治理結構建設為基礎進行有效探索。多個先進城市開始積極引入法人治理結構,對新時代背景下公共圖書館的進步與發展途徑進行探索與研究,以期為人民群眾提供質量更高的基礎公共文化服務,使我國國民素質得到有效提升。但受到多種條件的影響,目前,法人治理結構在公共圖書館中的應用仍不成熟,主要包括三點問題:一是創新與改革缺乏立法層面的依據;二是政府部門與公共圖書館權責不明;三是圖書館理事會定位及作用存在問題。
二、完善公共圖書館法人治理結構的具體措施
(一)明確理事會定位與作用,明確政府與圖書館權責關系
公共圖書館的法人治理結構中,理事會必須具備真正的決策權力。一是在制定理事會的相關工作章程時,應當明文規定理事會的決策權力,保證其決策地位,使理事會能更好地參與整個圖書館的運營與管理;二是理事會中代表政府的工作人員,手中擁有“一票否決”權利,應當謹慎使用該權利,甚至可以一定程度上直接取消該權利。這“一票否決”權利與“協商共治”基本理念相違背,也與改革文件的基本精神相違背。政府與圖書館之間的權責關系必須明確,公共圖書館可以借鑒日本公共圖書館管理的經驗,明確規定政府行政主管部門的權利范圍,提名圖書館館長并按照《公共圖書館法》與工作章程規定館長的權利。理事會的權利應當與財政權、人事權相分離,這也是我國圖書館改革中必須注意的問題,這個問題也與我國財政制度與人事制度息息相關。在改革過程中,相關人員應當明確方向,逐步明確理事會的工作權利與政府和圖書館的權責關系。
(二)構建完整決策支撐體系,發揮專業委員會的作用
理事會外部人員的人數不斷增多,使圖書館的相關事務管理權逐漸移交到外部人員手中。目前,我國的公共文化服務機制已經成長為專業化的服務機構,理事會的組成人員類型多元化,其外部人員無法滿足公共文化服務機構專業化的要求。因此,相關改革人員可以積極借鑒國外先進經驗與成功案例。以波士頓公共圖書館為例,該圖書館的理事會直接設置了4個委員會(館藏委員會、資金項目委員會等)對圖書館事務分門別類地進行管理,另外還設置了市場營銷與籌劃特別小組、技術特別小組2個處理特別事務的小組。這些委員會、專門小組都能為公共圖書館理事會決定提供更為專業化、科學化的建議,有利于提高理事會部分非專業管理人員決策內容的有效性。因此,我們在探究公共圖書館法人治理結構改革時,也可以按照相關工作事務直接安排專業委員會處理問題,邀請該行業的專家作為委員會成員,一旦出現任何問題,都能在專業人士的指導下找到適當的解決方案。
除此之外,圖書館自身也應當重視自身的公益價值,為服務人民群眾作出貢獻與支持,長時間的行政化思想使圖書館在運行過程中往往出現無法以人民群眾的實際需求為核心。因此,圖書館若想要積極促進法人治理結構的完善化,應當打破“行政化”思想僵局,使所有員工認識到理事會的存在價值并配合其決策工作,圖書館也可充分調動自身積極性與活力性,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更多社會服務,使人民群眾能夠正確認識圖書館的存在意義,并通過圖書館積極掌握更多知識,促進自身思想道德素質的提升,為社會環境的建設與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三)推動管理運行公開、透明,建立長效機制
從根本上對公共圖書館進行定義,該公共文化服務機構主要是為了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具有明確的公益性與服務性,應當積極向人民群眾開放,接受人民群眾的監督與管理。因此,為保證公共圖書館法人治理結構改革完善化發展,應當保證其運行過程的公開化,使其能及時接受社會群眾的評價與監督,使人民群眾能更好地關注公共圖書館的即將內部,發揮其自身職能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在改革我國公共圖書館法人治理結構時,可以借助圖書館相關網絡平臺促進數字圖書館的建設,還能借用該平臺公示公共圖書館的運行信息,促進信息公開制度的完善化,為人民群眾的評價提供合理渠道,促進我國公共基礎文化建設的進步與發展。
(四)推動相關法律法規出臺,重視后續的完善工作
為保證公共圖書館法人治理結構能有效改革,公共圖書館的發展應當以法律法規內容為基礎,相關部門應當積極推動《公共圖書館法》的完善,對法人治理結構進行一定條件的約束。例如當公共圖書館內部資金被非法侵占或法人非法使用相關權利謀取私利等,這些問題涉及侵占社會公共財產,應當出臺相應法律法規對此加以限制與要求,避免在后續處理過程中無法限制法人權利,嚴重影響我國公共圖書館的進步與發展。想要全面促進圖書館法人治理結構的完善,若缺少相應法制保障則無法實現該目的,我國現有法律法規還無法達到此要求。因此,各個地區應當根據本地圖書館發展實際情況及政府出臺相應法律法規為基礎,對圖書館法人治理結構做出明確規定,尤其是涉及理事會制度,更要保證其明確性與精準性。
三、結語
根據文中內容可知,新時代背景下,改革公共圖書館法人治理結構已成為其改革的重要環節,能有效促進我國公共文化事業的進步與發展。但任何改革工作都需要大量的時間與實踐,因此,無論是已經開始投入到改革之中的公共圖書館,還是尚未投入改革的公共圖書館,在法人治理結構這一制度的應用過程中都存在較多的問題有待解決。在面對該問題時,我們應當著重分析出現問題的原因,并針對性地提出解決該問題的具體方式。以筆者所在的藤縣圖書館為例,出現的問題及主要原因是創新與改革缺乏立法層面的依據、政府部門與公共圖書館權責不明、圖書館理事會定位及作用存在問題,在進行改革的時候,需要推動相關法律法規出臺,重視后續的完善工作;明確理事會定位與作用,明確政府與圖書館權責關系;構建完整決策支撐體系,發揮專業委員會的作用;推動管理運行公開、透明,建立長效機制。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地促進公共圖書館法人治理結構的改革,為我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進步與發展做出巨大貢獻。
參考文獻
[1]曾茹.新時代公共圖書館法人治理結構實踐路徑探究——基于省級公共圖書館改革試點的思考[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8(S1):60—66.
[2]常大偉,付立宏.我國公共圖書館法人治理結構建設的內在邏輯、現實困境與實施策略[J].國家圖書館學刊,2018,27(03):3—12.
[3]陳順忠,黃一文,舒睿.國內公共文化機構法人治理工作現狀研究——重點基于公共圖書館的調查[J].圖書館雜志,2016,35(11):1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