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


[摘要] 目的 探討全膝關節置換術后康復護理對患者關節腫脹、疼痛的影響。 方法 納入2016年6月~2018年3月我院行全膝關節置換術治療的100例患者進行研究,依據隨機對照原則分為兩組,每組50例,對照組接受圍術期常規護理,觀察組在此基礎上實施針對性康復護理,比較兩組患者術后膝關節腫脹程度、膝關節疼痛情況以及膝關節功能變化情況。 結果 觀察組患者術后3 d、1周膝關節周徑、VA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觀察組患者出院時、出院后6個月、出院后1年HSS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 結論 全膝關節置換術后康復護理能夠改善患者關節腫脹、疼痛情況,提高關節功能恢復效果。
[關鍵詞] 全膝關節置換術;康復護理;腫脹;疼痛;關節功能
[中圖分類號] R473.6 ? ? ? ? ?[文獻標識碼] B ? ? ? ?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9)25-0155-03
Effect of rehabilitation nursing after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on joint swelling and pain in patients
LI Na
Department of Hematology, Pingxiang Xiangya Pingkuang Cooperative Hospital in Jiangxi Province, Pingxiang 337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rehabilitation nursing on joint swelling and pain in patients after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Methods A total of 100 patients who underwent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in our hospital from June 2016 to March 2018 were enrolled.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of randomized control,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with 5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perioperative routine nursing. On this basis,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targeted rehabilitation nursing. The degree of knee joint swelling, knee pain and knee joint function change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knee circumference and VAS score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at 3 d and 1 week after operation(P<0.05). The HSS score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at discharge, 6 months after discharge and 1 year after discharge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Rehabilitation nursing after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can improve the joint swelling and pain of patients and improve the recovery of joint function.
[Key words]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Swelling; Pain; Joint function
膝關節置換術適用于各種原因引起膝關節病變致頑固性疼痛,經各種保守治療無效的患者。對于55歲以上膝關節骨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創傷性關節炎、骨缺血壞死或腫瘤等病變所致的嚴重疼痛和(或)功能障礙的患者,是完全可以采取全膝關節置換術進行治療的。對于關節功能明顯受限,影響生活的患者,則要根據實際情況,選擇治療方案。全膝關節置換術是臨床治療嚴重膝骨關節病的常用外科手段[1],該術式創傷較大,術后患者易出現關節腫脹、疼痛情況,不利于膝關節術后康復[2]。因此,術后采取針對性的護理干預措施改善患者關節腫脹、疼痛狀態,促進膝關節功能恢復是臨床研究的熱點[3]。我院在該方面積累了一定經驗,在臨床上開展針對性康復護理效果良好,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對2016年6月~2018年3月于我院行全膝關節置換術治療的100例患者進行研究。依據隨機對照原則分為兩組,每組50例。觀察組男29例,女21例,年齡52~82歲,平均(65.25±6.38)歲,原發病:骨性關節炎23例、類風濕性關節炎16例、創傷性關節炎11例;對照組男28例,女22例,年齡53~81歲,平均(65.22±6.41)歲,原發病:骨性關節炎21例、類風濕性關節炎17例、創傷性關節炎12例。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原發病等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納入標準:經診斷確診為骨性關節炎、類風濕關節炎、創傷性關節炎的患者;均為單側置管;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且簽署知情同意協議書;可以配合完成本研究。
排除標準:精神病史者;認知功能障礙者;伴有全身感染者;有髕骨切除術史者;凝血功能異常者。
1.2 方法
對照組接受圍術期常規護理,包括術前檢查與評估、手術準備、圍術期心理護理、飲食指導、并發癥預防、膝關節康復訓練指導、出院指導等。①轉移止痛。通過指導患者掌握呼吸節奏、松弛肌肉、聽音樂、看電視、聊天等多種方法轉移注意力、減輕疼痛感[4]。②提高舒適度。通過合理擺放體位、換藥時強調輕柔操作、冷敷或熱敷的方式改善腫脹、疼痛狀態,提高舒適感[5]。③推拿理筋。選擇內外膝眼、足三里、伏兔、三陰交諸穴進行點按,對大腿前側與外側進行揉法推拿,以達到舒經活絡的效果[6]。④使用藥物。必要時使用鎮痛、消腫藥物[7]。
觀察組在此基礎上實施針對性康復護理:膝關節被動功能練習(continuous passive motion,CPM):于引流管拔除后進行。引流管一般術后2 d拔除。CPM訓練時起始角度為0°,終止角度為30°。在1~2 min內完成一次屈伸運動,1 h/d,2次/d。根據患者耐受的程度,每天遞增5°~10°。盡量在1周之內,使患者膝關節的屈曲度能夠達到90°。髕骨松動練習:以平指指腹和掌根推動髕骨邊緣。向上、下、左、右4個方向緩慢用力。每個方向10~20 min,3次/d。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術后膝關節腫脹程度、膝關節疼痛情況以及膝關節功能變化情況。
1.3.1 膝關節腫脹程度 ?使用膝關節周徑進行評估,使用軟卷尺測量骸骨上緣上2.0 cm部位膝關節的周徑,多次測量取平均值。
1.3.2 膝關節疼痛情況 ?使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8]進行評估:由患者在0~10分刻度上描點,評分越高表示疼痛越劇烈。
1.3.3 膝關節功能 ?使用膝關節功能評分(knee function score,HSS)[9]進行評估:涉及疼痛、功能、活動度、肌力、屈曲畸形和穩定性6項,最高分為100分,評分越高表示膝關節功能越好。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處理用SPSS 17.0軟件,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及方差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術后膝關節周徑及VAS評分比較
兩組患者術后3 d、1周膝關節周徑、VAS評分均低于同組術后1 d,差異顯著(P<0.05);觀察組患者術后3 d、1周膝關節周徑、VA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見表1。
2.2 兩組術后HSS評分變化情況比較
兩組患者出院時、出院后6個月、出院后1年HSS評分均高于同組術后1 d,差異顯著(P<0.05);觀察組患者出院時、出院后6個月、出院后1年HSS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見表2。
表2 ? 兩組術后HSS評分變化情況比較(x±s,分)
3 討論
臨床研究顯示,全膝關節置換術后患者易出現不同程度的膝關節腫脹和疼痛癥狀[10-13],不僅不利于術后身體康復,也極大地限制了患者術后康復鍛煉的開展,對膝關節功能恢復有明顯不良影響[14-16]。部分研究報道也指出,全膝關節置換術創傷較大,患者易因組織創傷造成術后明顯疼痛和關節腫脹,不僅明顯影響患者的情緒狀態,也降低了康復鍛煉的積極性,導致關節功能恢復效果難以令人滿意。因此,采取科學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改善患者膝關節腫脹和疼痛癥狀,有利于提升手術整體預后。
我院針對全膝關節置換術后患者的康復特征以及護理需求總結了一套針對性的康復護理策略,通過轉移止痛的方法轉移患者注意力,減輕其疼痛感;通過提高舒適度減少患者的不適感;通過推拿理筋舒經活絡、消腫止痛;必要時還可使用藥物緩解癥狀[20]。上述操作均簡單易行,實用度較高。本研究結果也顯示,觀察組患者術后3 d、1周膝關節周徑、VA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可見采取針對性康復護理后患者關節腫脹、疼痛癥狀得到顯著改善。而觀察組患者出院時、出院后6個月、出院后1年HSS評分均高于對照組,表明針對性康復護理對提高患者術后膝關節功能恢復效果具有積極意義。
何平等[17]研究護理干預對全膝關節置換術后疼痛及腫脹程度的影響,結果表明,護理干預能有效減輕全膝關節置換患者的術后疼痛及腫脹程度,促進膝關節功能的快速恢復。何濡希[18]對人工全膝關節置換術后患者膝關節腫脹進行觀察及臨床護理,結果表明,加強人工全膝關節置換術患者術后膝關節腫脹的觀察,并行針對性護理,能夠顯著改善預后,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朱艷梅[19]分析人工膝關節置換術后康復護理的效果,結果表明,人工膝關節置換術后,實施康復護理,可以提高患者的康復水平,提升患者的滿意度,確保患者早日恢復行動能力,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質量。周聰[20]探討早期系統康復護理對人工全膝關節置換術后的臨床療效,結果表明,人工全膝關節置換術后給予早期系統康復護理,可以明顯降低患者的疼痛感,促進膝關節康復及改善患者生活質量。本文研究結果顯示,全膝關節置換術后康復護理能夠改善患者關節腫脹、疼痛情況,提高關節功能恢復效果。這也與相關學者的研究結果一致[21]。
綜上所述,全膝關節置換術后康復護理能夠改善患者關節腫脹、疼痛情況,提高關節功能恢復效果。
[參考文獻]
[1] 吳海云,楊文秀. 人工全膝關節置換術患者的康復護理方法與效果觀察[J]. 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18,3(1):155-156.
[2] 蔡月華. 人工全膝關節置換術后膝關節腫脹、疼痛程度對膝關節屈曲度數的影響分析[J]. 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6,1(6):1,4.
[3] Yoon JR,Cheong JY,Im JT,et al. Correction:Rotating hinge knee versus constrained condylar knee in revision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A meta-analysis[J]. PLoS One,2019,14(4):e0216004. .
[4] 吉素華. 無痛康復護理干預對老年全膝關節置換術患者膝關節腫脹、疼痛及功能恢復的影響[J]. 護理實踐與研究,2019,16(1):85-87.
[5] Ricciardi BF,Liu AY,Qiu B,et al. What Is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Hospital Volume and Complications After Revision Total Joint Arthroplasty:A Large-database Study[J]. Clin Orthop Relat Res,2019,477(5):1221-1231.
[6] 李春梅,鄭汝婷. 全膝置換術患者術后膝關節康復護理的方法分析[J]. 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8,3(9):62,66.
[7] 張萍. 專科康復護理干預對策對膝關節置換術后患者功能恢復效果的影響[J]. 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8,3(4):88.
[8] 周英華,張偉,眭建. 疼痛評估工具選擇的研究進展[J]. 護士進修雜志,2013,28(11):974-977.
[9] 辛雷,蘇佳燦. 膝關節功能評分:現狀與展望[J]. 中國組織工程研究與臨床康復,2010,14(39):7367-7370.
[10] 郝以倩. 全膝關節置換術后膝關節腫脹、疼痛程度對膝關節功能的影響及護理[J]. 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7,2(42):72,92.
[11] Koh YG,Park KM,Lee HY,et al. Influence of tibiofemoral congruency design on the wear of patient-specific 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 using finite element analysis[J]. Bone Joint Res,2019,8(3):156-164.
[12] 郭寰. 快速康復護理在全膝關節置換術患者圍手術期中的應用[J]. 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2017,27(18):186-188.
[13] 王曉梅. 雙膝關節置換術圍術期的康復護理研究[J]. 西部中醫藥,2017,30(9):142-143.
[14] 郝艷芳,許小梅. 路徑化護理措施對全膝關節置換術后腫脹、疼痛改善及功能恢復效果研究[J]. 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7,21(16):75-78.
[15] 金佳,徐煒,艾紅珍. 全膝關節置換圍術期快速康復外科管理模式的實施[J]. 中國組織工程研究,2019,23(16):2467-2472.
[16] 曹亞君,代淑影. 加速康復外科護理理念在全膝關節置換術患者的應用[J]. 當代護士(上旬刊),2016(4):63-64.
[17] 何平,何曉玲,張玉. 護理干預對全膝關節置換患者術后膝關節腫脹及疼痛的影響觀察[J]. 河北醫學,2016,22(2):319-322.
[18] 何濡希. 人工全膝關節置換術患者術后膝關節腫脹的觀察與護理[J]. 基層醫學論壇,2015,19(17):2425-2426.
[19] 朱艷梅. 康復護理在膝關節患者中的應用分析[J]. 雙足與保健,2018,27(23):3-4.
[20] 周聰. 早期系統康復護理對人工全膝關節置換術后的療效觀察[J].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7,17(92):230,233.
[21] 陳秀霞,李淑萍. 中西結合快速康復路徑在人工膝關節置換術后護理的應用研究[J]. 中外醫學研究,2019, 17(2):90-92.
(收稿日期:2019-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