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丹桓 林文歡
摘要:為規范中幼齡林撫育作業設計,結合實際造林綠化和森林撫育作業設計,從中幼齡林作業設計目的、中幼齡林撫育作業設計調查方法和中幼齡林撫育技術措施設計等方面進行了論述,闡明了中幼齡林撫育作業設計可以提供科學可靠的撫育施工依據以及保證森林撫育順利開展的重要性。提出了中幼齡撫育作業設計的要點和措施。
關鍵詞:中幼齡林;人工撫育;作業設計
中圖分類號:$753.3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9)15-0105-02
1引言
森林撫育經營是促進林木生長、加大森林培育力度的重要一環,是將森林資源增多、森林質量提高的有效途徑…。森林人工撫育的開展,有利于對適應現代林業建設的森林經營技術體系、管理體制、經營機制更好地展開探索,使現代林業建設目標順利實現。中幼齡林所發揮的作用極為顯著。因為以往長時間毫無節制的開采,嚴重減少了森林資源,降低功能,破壞了森林生態功能。面對這種情況,就需要對中幼齡林進行重視。為對林木生長環境進行改善,促進造林成效提高,為幼林的良好生長奠定堅實的基礎,培養健康森林,充分發揮出森林生態、社會和經濟綜合效益,為林業的健康、持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迫切需要對近年新造的林分進行撫育。
2中幼齡林作業設計目的
人工撫育可以促進林木生長發育,進一步優化林分結構,是森林培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長期以來,由于沒有專項資金投入,經營主體缺乏開展中幼齡林撫育的積極性,使中幼齡林撫育成為森林經營中最為薄弱的環節,以致呈現出造林不見成效、森林結構不合理、林分質量較差、森林綜合效益較低、存在發生森林火災和病蟲害隱患等問題。
最近幾年,廣東省對森林經營工作引起了高度重視,尤其是為了把森林經營中人工撫育此重要一環抓好,相繼實行了兩大重要項目,即中央財政森林撫育補助項目和廣東省省級碳匯林撫育項目。前者于2009年正式實施,其主要是為了將中幼齡林分質量提高,將森林蓄積增多;后者于2014年正式實施,其主要是為了新造碳匯林生長奠定堅實的基礎,將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提高,使造林成效得到鞏固。兩個項目需要較大的投入、涉及了較為廣泛的面,為廣東省森林撫育的深入開展奠定了重要基礎。
汕頭市近年來林業生態建設取得了很好的進展,造林面積逐年增加,然而還是存在較為突出的問題,具體包括:中幼齡林比例較大、森林資源質量普遍不高、林地生產力處于較低水平和森林綜合效益低下。得益于中央財政森林撫育補助項目和廣東省省級碳匯林撫育項目兩類專項資金,全市全面深入開展中幼齡林撫育工作,進一步改善林木生長環境,促進幼林生長,鞏固造林成效,提高森林質量和生態功能,更好地實現汕頭市林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森林撫育作用重大、意義深遠,而合理且有針對性地做好森林撫育作業設計是撫育工作開展的首要任務,可以為撫育施工提供科學可靠的依據,促使森林撫育工作有序進行。
3中幼齡林撫育作業設計調查方法
3.1撫育林地選擇
利用1:10000的地形圖,在中幼齡林地中,按照現場調查、現場設計;相對集中連片;因地制宜、突出重點和注重效益、持續發展等原則,在全面踏查的基礎上,優先選擇區位重要、近年來剛造林的中幼齡林分,借助松土擴穴、割灌除草、追肥、修枝等技術手段,使林木的生長環境得到改善,促進中幼齡林生長,以達到提升林分質量,提高森林蓄積和綜合效益的目的。
3.2小班區劃
從選中的林分小班中,在原二類調查所區劃小班的基礎上,根據立地條件、林分起源、年齡、郁閉度、樹種組成、撫育措施等確定撫育作業小班邊界,每個撫育小班面積控制20hm2以內,依次區劃好小班。
3.3小班調查
參考每年度全省森林資源清查檔案更新數據,在實地踏查的基礎上,展開小班外業調查,外業調查通常運用標準地調查法。立足于小班樹種、幼樹生長發育以及分布情況,開整標準地,其面積為半徑為11.29m的400m2的樣圓或20mX 20m的樣地,標準地數量立足于作業設計確定小班面積。面積≤50畝的小班設置一個標準地,面積在50~150畝的小班設置兩個標準地;面積≥150畝的小班設置3個標準地。根據標準地調查的坡向、坡位、坡度、土壤狀況、郁閉度、優勢樹種、每畝保存株數、林木平均高、林木平均胸徑、主要植被及蓋度等情況,填寫小班調查設計表。
4中幼齡林撫育措施
4.1撫育措施確定
人工撫育是森林經營的核心,采用合理的撫育措施,調整森林結構,森林效益才能得到充分發揮。為了營造林相優美、色彩豐富、結構復雜穩定的具有明顯南亞熱帶特點的森林景觀,改善林分衛生環境,促進苗木健康生長,對中幼齡林在出現營養空間競爭前進行定株撫育。根據森林類別和作業小班的實際情況,確定森林撫育措施。撫育措施包括割灌除草、松土、擴穴、追肥、培土、修枝等。將環境保護、森林防火、森林病蟲害防治、有效利用等要求納入考慮范圍,撫育作業剩余物應合理分類并運用平鋪和運輸,或間隔一定距離均勻對方等適當方式展開處理。
4.2割灌除草
采用小塊狀方式,以植株為中心,及時清理干凈植株附近半徑1m范圍內對幼樹生長造成影響的雜藤、雜灌、雜草,以使林木的生長環境得到改善。割灌除草時應注重保護原有的鄉土樹種幼樹、幼苗。
4.3松土、擴穴
對目的樹種周圍半徑0.5m范圍內進行松土,松土時應做到里淺外深,避免傷害苗木根系,深度為5~10cm。松土后適當進行擴穴,擴穴范圍約為60cm×60cm,回土培蔸成“饅頭狀”。
4.4追肥
結合松土進行追肥,采用環狀溝埋施的方式,每株施復合肥0.2~0.5kg,以提供林木所需養分,保持和提高土壤肥力,促進林木生長。在幼樹樹冠投影外沿上坡的位置設置施肥溝,溝深在0.2m以上、寬0.20~0.25m,撒入肥料后覆土,要求施放復合肥氮磷鉀有效含量超過30%。
4.5培土
施肥后展開培土,把幼樹附近土壤回形成半徑為0.4m的圓形平臺。
4.6修枝
修剪目標樹種的枯死枝、內膛枝以及妨礙相鄰目標樹生長的枝條,以促進目標樹種光合作用,提高林木生物量。
5結語
中幼齡林人工撫育是對急需撫育的中幼齡運用合理科學的森林撫育方法,是對森林結構進行優化,把森林質量提高,促進林木生長,將健康、穩定、多樣化的森林群落結構形成,嚴格遵循綜合效益、林地生產力、森林質量提高的原則,對密度過大、生態功能不高、森林質量低、結構不良的林分優先進行撫育。中幼齡林撫育是從幼樹生長開始進行撫育管理,進一步改善了幼樹的生長環境,促進幼樹生長,提高造林成效。此外,還需要注重對林木條件的改善,進行合理疏伐,并且需要對劣質林木進行伐除,改善林分質量。
中幼齡林撫育實施過程中,調查設計是基礎,科學合理的設計方案為中幼齡林撫育施工提供可靠的依據,保證森林撫育工作順利開展;有了科學合理的作業設計,按照作業設計進行準確的施工,體現中幼齡林撫育設計思想,達到較好的撫育效果。因此,中幼齡林撫育作業設計非常重要,值得大家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