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論述學校防治校園欺凌行為的策略,認為學校作為有效防治校園欺凌行為的責任主體,要制訂符合本校實際的具有科學性、可操作性的實施方案;要做到積極有效預防,防患于未然;要快速協同應對事態,依法依規處置;要建立長效機制,實現長治久安。
【關鍵詞】校園欺凌 有效預防 依法依規 長效機制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9)09A-0010-03
近年來,校園欺凌現象頻發,嚴重威脅著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和社會和諧。大量觸目驚心的案例已經讓全社會深刻認識到這一校園問題的嚴重性與治理該問題的緊迫性。中央先后頒布的《關于開展校園欺凌專項治理的通知》《關于防治中小學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導意見》《中小學(幼兒園)安全工作專項督導暫行辦法》《加強中小學生欺凌綜合治理方案》等一系列文件,要求各級黨委政府、各地學校要高度重視這一問題并積極緊密部署落實。本文嘗試從學校管理的角度對如何有效治理校園欺凌行為進行探討。
一、積極有效預防
“防”與“治”的關系是辯證關系,其核心是預防為主,防治結合,防重于治。防是對某種可能的結果進行預先防范,預防是根本,是全方位的。學生的家庭養育、個性修養、同學關系、交友選擇、學校環境、社會環境等方面都屬于防的范疇。治是對已經產生的后果進行治理。對于防治校園欺凌行為,要按照“全覆蓋、嚴監管、重實效”的總體要求,堅持“教育在前、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積極開展專項綜合治理。
(一)成立“防治校園欺凌行為專項工作領導小組”
防治校園欺凌行為,是一個具長期性、綜合性、系統性的工程。就學校內部而言,涉及學生、教職員工、各個處室、所有部門,涉及教育、教學、管理各個層面,事關全局,可謂牽一發而動全身。學校要切實加強領導,提高認識,完善措施,狠抓落實,扎實做好專項綜合治理工作。為有效防治校園欺凌行為,維護和確保學校的安全、穩定和發展,保障教育教學工作的正常運行,學校需要成立校園欺凌專項治理工作領導小組。
領導小組應有如下主要職責:貫徹落實上級關于防治校園欺凌行為工作的有關法律法規和方針政策,制訂本校關于防治校園欺凌行為的實施方案;檢查、督促和協調相關處室、部門對防治校園欺凌工作的責任落實;嚴密關注可能出現校園安全問題的信息,做好分析評估、事件預測、防范措施、處理結果、信息發布等全程預案。
學校是防治校園欺凌行為的責任主體,領導小組應該由校長、黨總支書記、校級副職、二層機構各處室主任和部門負責人、年級組長和班主任組成。校長是防治校園欺凌行為的第一責任人,對校園欺凌專項治理負總責,校園欺凌專項治理工作領導小組組長應由校長擔任。學校黨總支書記的主要工作職責是傳達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上級黨組織的決議,保證和監督學校辦學方向及各項任務的完成,領導學校的政治思想工作,健全和完善相關工作制度,掌握教職工的思想動態,做好經常性的思想政治工作,因此,應當由黨總支書記擔任副組長。領導小組各個成員,必須有明確的分工,責任落實,職責分明,既要各盡其責,又要形成合力。
當前,各個學校普遍實行年級管理,根據學校的這一實際情況,防治校園欺凌行為專項工作可以按年級逐層分解?!胺乐涡@欺凌行為專項工作領導小組”是學校最高級別領導小組,各個年級應該成立相應的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一般由年級組長、在本年級擔任學科教學的學校一二層領導、各班班主任等組成,由年級組長擔任小組長。小組成員也要落實崗位職責,強化責任分工,制訂工作預案,健全相關制度。
(二)站在政治的高度,全員參與
開展校園欺凌專項綜合治理,是國務院針對近年校園欺凌事件頻發多發而采取的一項重要決策部署,是維護校園安全穩定、促進青少年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舉措。學校要充分認識校園欺凌專項綜合治理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務必高度重視。學校應當堅持加強對全體教職員工和學生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將預防校園欺凌作為道德與法治教育和社會實踐活動的重要內容,加強優良教風、學風、校風建設,開展內容健康、形式多樣的校園活動,形成團結向上、互助友愛、文明和諧的校園氛圍,提高校園整體文明程度。
每個孩子都承載著家庭的希望,每個校園都是孕育希望的搖籃。學校安全事關孩子健康成長,事關教育事業發展,事關社會和諧穩定。教師不僅要教書,更要育人;員工不僅要管好后勤,更要管好學生。全校教職員工都應認識到:每一個學生都可能成為校園欺凌的欺凌者或被欺凌者,而預防工作的根本在于構建一個學生有信賴的朋友和老師、能安心安全地學習與活動的班集體與學校。因此,全校教職員工都要深入學習領會教育部等十一部委頒發的關于《加強中小學生欺凌綜合治理方案》的通知精神,要站在政治的高度,全員參與,把校園建設成最安全、最陽光的地方,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創造良好條件。
(三)制訂“防治校園欺凌行為應急處置預案和處理流程”
各校要結合本校實際依法依規建立統一領導、反應及時、規范有序、合法合規、科學高效的“防治校園欺凌行為應急處置預案和處理流程”。當前,不少學校的“實施方案”主要還是強調充分發揮校內各個處室、各個部門的職能作用,要求做到任務明確、分工具體、責任到人、各司其職、措施到位。這樣的方案確實涵蓋了各處室、各部門,部署周密,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在如何才能更好地做到橫向到邊、縱向到底、上下聯動、部門協調、形成合力等方面,筆者認為應在此基礎上,抓好下面兩條主線,這對有效防治校園欺凌行為將會發揮更大的作用。
主線一:班委——班主任——年級領導小組——二層機構(政教處、教務處、總務處、保衛處、團委、少工委)負責人——專項工作領導小組。
這條主線主要從學校組織紀律管理的角度切入。就當前我國的學校教育管理狀況來看,普遍是分班教學管理。班級是學校管理的最基層單位,負責管理班級的是班委,班委一般由班主任、班長、副班長、學習委員、生活委員、勞動委員、團支部書記、組織委員、宣傳委員等組成。以班為單位由班委進行管理的模式,是傳統班級管理的有效模式。全班各個學生在每一節課上表現如何,課間活動及放學之后跟誰去了哪里或做了什么,在精神狀況、情緒動態、思想動向、行為表現各個方面有哪些異常表現……這些信息在班委管理中似乎并不難掌握。班委掌握了這些信息,就可以在班委一級管理中有效做好預防工作,如果能分析出可能出現校園欺凌行為的信息,就要立即逐層上報:班委→班主任→年級領導小組→二層機構(政教處、教務處、總務處、保衛處、團委、少工委)負責人→專項工作領導小組,這樣做能夠在第一時間啟動“防治校園欺凌行為應急處置預案和處理流程”。
主線二:學生——全校教職員工——二層機構(政教處、教務處、總務處、保衛處、團委、少工委)負責人——專項工作領導小組。
這條主線主要從學校教育教學的角度切入。盡管當前我國的學校教學普遍采用分班教學,然而,學生到校之后、上課之前、下課之后、自由活動中、放學之后等時段,只要學生身在學校,都屬于學校教育教學的范疇和學校安全管理的職責范圍。只要是本校的學生,不管認識不認識,每個教職員工都有責任和義務教育和管理好每一個學生,要讓學生感覺到這是值得信賴的好朋友、好老師,這是能讓人安心學習與安全活動的班集體、好學校。因此,教職員工如果發現或意識到某個學生或者某些學生群體可能出現校園欺凌行為傾向的信息,要及時把信息傳遞給專項工作領導小組,爭取在第一時間啟動“防治校園欺凌行為應急處置預案和處理流程”,防止事態擴大。
制訂應急處置預案和處理流程要堅持以人為本、依法依規、統一領導、責任落實、職責分明、快速反應、協同應對、科學規范等原則。
二、依法依規處置
學生欺凌事件的處置以學校為主,學校的處置應嚴格遵循“防治校園欺凌行為應急處置預案和處理流程”。
(一)行為認定
專項工作領導小組得到相關信息后,“防治校園欺凌行為應急處置預案和處理流程”應當即刻正式啟動。因此,專項工作領導小組要及時對相關信息進行調查處理,做出是否屬于學生欺凌行為認定并決定是否啟動下一步處理流程。
(二)事態處置
事態處置必須堅持快速反應、協同應對的原則。相關人員要以最快的反應把事態控制住,如果不能控制事態,要快速報警。學校、上級主管部門、警察、醫生、家長,快速聯動協調,條塊結合,整合資源,有效處置。
(三)善后管控
1.保護與維穩
事態的發生總有其原因,有待于事后的調查處理,因此,在應急處置過程中要注意保護現場,以便調查取證。事態的發生總有其復雜性,在事件處理過程中要警惕某些人可能無理取鬧,擾亂學校正常教育教學秩序,或者侵犯教師、其他工作人員的合法權益。學校要積極主動配合上級部門或公安部門進行事件調查處理工作。
2.疏導與安撫
疏導思想情緒,解開堵塞心結,是平息事態、化解矛盾的有效方法。學校尤其要做好傷者方的安撫解釋工作。需要政府有關部門協調的,必須做好聯系協調工作。
3.總結與追責
校園欺凌行為的發生,無論是欺凌者還是被欺凌者,都有其內在的因素和外在的因素,誘因是復雜多樣性的;學校作為管理方和教育方,無論在管理方面,還是在教育方面,都負有一定責任,必須深入反思、檢討和總結,吸取經驗教訓。學校應根據對事件的調查結果,追究相關責任人應承擔的責任。
4.上報與通報
學校要及時、準確、客觀、全面地向上級主管部門報告事件發生的時間、地點、狀況、處理進度。自媒體時代容易出現傳播失真信息,校方要注意適時、適當、主動、客觀地向主流媒體通報信息,同時做好應對媒體采訪的準備。
三、建立長效機制
目前,我國中小學的學制規定是12年,其中小學學段6年、初中學段3年、高中學段3年。每學完一個學段就要進入高一級的學段,每學年都有新的學生進入新的學段。故此,防治校園欺凌行為作為一個長期性、綜合性、系統性的工程,必須建立具有科學性、長效性、穩定性的防治校園欺凌行為工作機制,并且隨著時間、條件的變化而不斷豐富、發展和完善。
(一)建立和完善教育宣傳機制
1.建立和完善教育培訓機制
培訓的對象不僅是學生,還應是家長;不僅是教育行政干部和校長,還應是廣大教職員工。在學生培訓方面,通過每學期開學時集中開展教育、在道德與法治等課程中專門設置教學模塊等方式,定期對中小學生進行學生欺凌防治專題教育。在家長培訓方面,通過學校召開家長培訓會或社區定期組織開展專題培訓課等方式,加強家長培訓,引導廣大家長增強法治意識,落實監護責任,幫助家長了解防治學生欺凌知識。對教育行政干部和校長的培訓,要把防治學生欺凌工作專項督導結果作為評價工作成效的重要內容。對教職員工的培訓,要全面落實全員育人導師制,引導廣大教師既重教書,又重育人。
2.建立和完善專題宣傳機制
(1)主題班會。針對當今社會上出現的校園欺凌行為,各班委或班主任可結合本?;虮景鄬嶋H組織學生開展活動,培養學生敬畏生命、關愛生命、團結友愛、文明和諧的思想意識。
(2)法制進校園。目前,不少學校邀請法院、檢察院、派出所等執法人員擔任“法制校長”,邀請法制校長進校園,舉行法制專題報告會,以案釋法,實現法治與德治相結合,課堂教育與課外教育相補充,讓學生知曉基本的法律邊界和行為底線,消除未成年人違法犯罪不需要承擔任何責任的錯誤認識,養成遵規守法的良好行為習慣,強化法治理念和遵紀守法意識,提升法律素質。這些創新舉措值得推廣。
(3)校園宣傳工具。各班教室的墻報、校園文化長廊、校園廣播室、學校網頁、每周一升旗晨會(國旗下的演講),都是緊密聯系學生的思想實際開展專題宣傳教育并實現宣傳教育目的的重要陣地。
(二)建立和完善紀律約束機制
教育要靠紀律來約束,有外在的強迫紀律才能逐步過渡到內在自律,有了內在自律才能養成文明習慣。學校教育要培養的是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就更要依靠制度和紀律保障。中(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中(?。W生守則、學校作息時間表、學生課堂行為規范等,其中都體現了制度要求和紀律約束。要想有效防治校園欺凌行為,首先必須嚴格考勤紀律:進出校門刷卡或登記,班級值周班干考勤和報告,內宿檢查管理,集會或群體活動紀律要求和組織檢查。有了這些制度并形成機制,防治校園欺凌行為才有一定的工作保障。
(三)建立和完善矛盾排查機制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是正確處理學生個體之間矛盾,預防和減少群體性事件,維護校園和諧穩定與學校根本利益的一項基礎性工作。學??梢砸园嗉墳閱挝辉敿毰挪?,按照主線一逐層上報:班委→班主任→年級領導小組→二層機構(政教處、教務處、總務處、保衛處、團委、少工委)負責人→專項工作領導小組。專項工作領導小組應根據矛盾雙方的所屬班級情況,指導班級、年級、學校的專門人員進行化解或處理;對問題學生早關注、多關注,將問題消滅在萌芽狀態。
(四)強化學校周邊環境綜合治理
校園欺凌行為的發生跟學校周邊環境影響關系密切。校園周邊環境整治是一項系統性、長期性的工作,學校要加強與轄區派出所、綜治辦、城管局、食藥所、安監所等政府相關部門的溝通和聯系,爭取有關部門的支持;同時發揮與社會各界的共治共建作用,加強校園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全面落實治安綜合治理各項措施,打造師生共建、家校共建、警校共建的平安校園,為師生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和生活環境,為教育守住一方凈土。
(五)建立和完善家校聯絡機制
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沒有家庭教育的學校教育和沒有學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養人這樣一個極其細微的任務。”這指出了構建和諧家校關系對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性。學校是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陣地,是學生形成正確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重要場所。家庭是孩子生活的主要場所,是孩子成長的第一所學校,家庭教育對孩子的成長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對孩子一生的發展有巨大影響。學校要建立起和諧密切的家校聯絡機制,向家長宣傳家校配合的重要意義,主動向家長介紹學生的在校表現,了解學生的校外表現;積極探索家校配合的最佳途徑,實現雙邊溝通、信息共享、方法共鑒、教育共當,充分發揮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共同培養學生,使家校對孩子的教育形成合力和向心力,有效防治校園欺凌行為的發生。
作者簡介:何以松(1963— ),男,壯族,廣西大新人,研究生學歷,文學學士,中學高級職稱,南寧市教學骨干,廣西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實驗研究輔導教師,研究方向:教育教學管理。
(責編 雷 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