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敬之
摘要:隨著通信行業的發展速度逐漸放緩,提速降費的逐步推進,運營商的盈利空間逐步壓縮,為了應對業務轉型和經濟轉型的需求,尋找適合企業精細化發展的需要,以保持企業的財務競爭力,提升企業價值管理能力,本文針對通信企業在財務管理過程中存在的痛點和難點,從目標管理、組織架構、系統支撐等方面,提出了業財融合的意見及建議。
關鍵詞:業財融合 ?通信企業 ?精細化管理 ?價值管理
一、引言
基于業財融合的一體化管控模式是指公司業務與財務的高度融合,通過業務和財務的標準化、數據接口,建立數據集市,實現全面預算管理、會計集中核算和資金集中支付的一體化管控,精準掌握經營管理的趨勢,及時準確識別風險,輔助業務合規高效運行,不斷提升管理決策效率和效益。通信企業在面臨內外部嚴峻的競爭態勢下,必須因地制宜,利用業財融合的理念,合理的規劃構建財務共享服務中心,促使財務職能由核算型向管理型轉變,實現對業務活動事前、事中、事后全面及時監控。本文通過對各位專家學者研究成果的學習和歸納,通過對傳統財務管理模式缺陷的分析,利用業財融合理念,為企業快速實現財務轉型、促進企業發展提供了理論支持。
二、業財融合的概念及文獻綜述
業財融合是指將企業在運營管理過程中所運用的業務流程、財務流程、管理流程等有機融合,在建立各個系統數據的立體融合過程中,搭建全面信息化平臺,解決業務信息于財務信息不對稱、豐富管理信息基礎,實現信息共享和數據共享。
郭永清(2017)通過對河北聯通,通過業財融合調整財務結構,轉變財務職能的研究分析,認為業財融合,實質上會計由核算型向管理型轉變,要發揮財務對企業全流程、全要素的指導,并且通過對國內業財融合現狀進行的問卷調查,指出現階段財務管理主要存在相關人員業務水平差、積極性、主動性不足等問題。馬貴蘭(2016)通過對管理會計信息質量的要求分析,從業財融合視角提出,大數據環境下,應加強業財融合,實現業務、財務自動對接,打破業務、財務壁壘,豐富管理會計信息基礎,細化信息顆粒度,獲取多樣性、多維度管理會計信息數據。李聞一(2015)也曾指出,基于業財融合的一體化管控模式是指公司業務與財務的高度融合,通過業務和財務的標準化、數據接口,建立數據集市,實現全面預算管理、會計集中核算和資金集中支付的一體化管控,精準掌握經營管理的趨勢,及時準確識別風險,輔助業務合規高效運行,不斷提升管理決策效率和效益。
三、傳統財務管理模式的缺陷
(一)業務側與財務側存在信息壁壘
在過去的財務管理模式下,財務系統只是負責企業財務數據處理方面的工作,如資金支付、費用報銷等業務,無法與企業營收、用戶維系、工程建設維護等系統之間相互溝通,從而形成一個個信息孤島,在為管理層提供相應數據支撐時,也需要相關人員進行整理后,才能提供。同時,對于經營業務的事前監督與管控,例如企業價值鏈中的供應商管理、質量管控等環節,會計流程未能充分融入,致使財務對業務的實時監督嚴重缺乏,財務的監督職能未能得到有效的發揮。
(二)會計人員缺乏業務支持能力
傳統的財務管理模式,管控成本居高不下,但工作效率低下,財務信息質量較差,無法對公司業務進行專業化的支撐和指導,對企業戰略決策的制定無法提供有效的數據支撐。以某通信企業地市分公司財務部為例,地市分公司的財務部負責大量的基礎數據的核算業務,占用了財務人員大量的精力和時間,無法抽出更多精力從事預算、分析、控制、決策信息支持等工作。
(三)財務缺乏管理信息決策的支持
傳統的財務管理模式下的分工協作帶來的專業性,提高了生產效率,但同時也增加了企業價值鏈條間的協調成本,同時,由于分工導致的專業性差異,存在個體間信息不對稱的問題。因此,各類業務信息的嚴重滯后,導致企業管理者在做決策時,無法通過數據支撐來對經營狀況進行分析判斷,僅僅通過人為的主觀臆斷來決策,沒有對經營狀況進行全面的數據分析,導致企業決策失誤,造成資源浪費。
四、推進業財融合的路徑分析
(一)積極推進財務共享中心建設
財務共享服務是推進業財融合的起始,也促使財務人員工作職能開始從核算型向業務性轉變。財務共享服務通過統一審核規范、統一審核流程、統一附件規范、統一授權體系,釋放了基層財務人員的工作壓力,地市財務部的工作職能為企業發展提供專業財務指導,深入業務流程,實行全流程的服務支撐,提速發展,提升效益,管控風險。因此,業財融合也應該通過提升價值管理能力、支撐服務能力、風險管控能力為目標,建立由基礎規范控制風險、支撐服務提升能力、管理會計引領價值創造三個層次組成的財務管理體系,借助財務共享中心龐大的數據庫資源,搭建多維度的分析支撐系統,使業務信息數據顆粒更加精細、信息維度更加多樣,業財信息融合度提高,信息獲取更加及時,實行面向公司運營的“集中化、扁平化、專業化”變革。
(二)業財融合與收入保障體系
根據國際電信行業統計數據調查,目前通信運營商運營收入流失額占營業收入的3%到15%,主要是由用戶欠費壞賬、系統差錯等原因造成。21世紀以來,國內通信運營商面臨嚴峻的市場競爭形態和多年的外部環境,收入風險點也在不斷增加。通過業財融合對業務流程的全面梳理,對收入實行精細化管理,杜絕跑冒滴漏。目前,全球絕大部分的電信運營商出于市場競爭和企業健康發展的考慮,均在企業內部設立對收入保障負責的監管部門。
那么,在企業業財融合的日常經營過程中,通過財務和業務的聯動配合,重點關注四大的收入風險:收入管理環節計費收入完整無缺;營收資金管理環節資金回收及時;系統數據環節系統數據無丟失、篡改;結算管理環節結算數據準確無誤。
另一方面,針對收入流失問題,重點分析收入流失原因,從源頭堵塞流失,通過規范計收出賬,對計費核算全環節的實行監控質檢,精準定位收入流失漏洞,對于各環節發生的問題及時解決,確保計費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實現企業風險降低、防范收入流失、公司價值得以保障的目的。
(三)業財融合與成本管控體系
業財融合下的成本管理體系以成本效益精益化為目標,企業應該在財務信息集中統一的基礎上,通過業財融合,搭建營銷成本管理體系,自動提取業財數據和營銷活動融合的基礎信息。
首先,提高基礎數據質量,充分實現信息融合。針對財務側與業務側信息無法匯通的問題,通過建立多維度的營銷成本分析平臺,對成本費用進行精細化管理。
其次,通過對營銷方案的事前評估審核、事中管控監督、事后評估考核,對各類市場營銷費用進行全流程管理、全過程監督,主動滲透和引導,提高企業投資效益。其次,在營銷方案實施過程中,針對不同的業務階段,通過不同的財務管理措施,監控成本投資收益。
在網運建設方面,將財務管理職能延伸到網絡建設和網絡運維,聚焦企業經營管理存在的突出問題,結合網絡線的業務特性,通過資產全流程管控機制,對投資、折舊、運行等成本進行監督管理,有效推進降本增效,提升資源使用效益。行政費用方面,財務對公司行政綜合費用進行精益化管理、提高行政費用支出效能、降低支出風險。
(四)業財融合與數據分析體系
業財融合的實現依賴于對數據的挖掘、分析和利用,并拓展數據應用邊界,從訂單、生產、營銷等各個環節獲得數據,將其應用于資源配置和利用的決策。通過業財融合,將財務信息與業務信息進行充分的融合,并通過簡單易懂的指標展現分析結果,總結和評價公司經營業績;通過風險預警機制,對于目前存在的及對未來可能存在的經營風險,進行預警和防范;通過內部控制報告的及時反饋,能夠幫助企業發現風險,并在預算編制、經營分析等過程中提供建議。
(五)業財融合與團隊建設
業財融合對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新的挑戰。過去的財務工作以會計核算工作為主,對于業務人員的專業技能更加重視財會知識的專業性。而在業財融合下,則財務人員需要提高自身的溝通和合作能力,需要主動發現業務需求,深入分析業務實質,通過較強的溝通技巧和團隊協作精神,實現業務層、管理層的默契配合。同時,也要加強對業務人員的財務知識培訓,為業財融合的順利開展提供人才支持。
參考文獻:
[1]郭永清.河北聯通的業財融合實踐[J].財務與會計,2017(6):60-61.
[2]程平,趙敬蘭.大數據時代基于云會計的財務共享中心績效管理[J].會計之友,2017(4):130-133.
[3]李聞一,王嘉良,陳楨.基于“業財融合”的一體化管控——中石油湖北銷售公司案例[J].財會月刊,2015(28):11-15.
[4]馬貴蘭.基于大數據思維的“業財融合”管理會計體系應用——以通信行業為例[J].財會月刊,2015(32):24-26.
(作者單位:中國聯合網絡通信有限公司甘肅省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