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濤
【關鍵詞】 甘肅深度貧困地區;支教行動;項目;實施;評價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19—0020—01
為有效緩解鄉村小規模學校專業教師緊缺、課程無法開齊開足、校園文化活動資源單一,以及廣大農村留守兒童缺少關愛的實際,2018年,省教育廳在禮縣和隴南師范高等專科學?!熬珳史鲐殣坌闹Ы膛惆槌砷L行動計劃”試點工作基礎上,組織實施了深度貧困地區農村學校支教行動項目。項目實施一年來,省政府累計落實支教專項經費1380萬元,在全省師范類高校選派支教學生2991人,3-6人一組,赴深度貧困縣農村小規模學校開展支教活動,項目覆蓋了23個深度貧困縣規模在100人左右的800余所小規模學校,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深度貧困縣農村學校師資不足的問題,鍛煉了師范生教育教學的能力和水平,項目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一、取得的初步成效
1.緩解了農村學校教師緊缺的局面。通過支教行動,使得鄉村小規模學校的教師數量得到了有效補充,壯大了師資整體力量,極大地緩解了偏遠農村小學師資總量不夠,專任教師不齊、不足,尤其像英語、音樂、體育、美術等課程無法開設、流于形式的老大難問題。
2.提高了小規模學校教學質量。在支教工作中,支教老師充分利用自身年齡小、思想活躍、理念新穎、現代教育信息化技術嫻熟的優勢,將一些新理念、新方法滲透于課堂教學和日常教育活動,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創新了農村小學傳統課堂教學模式,有效提高了農村學校教育教學質量。
3.推進了偏遠農村學校的教學改革。支教學生團隊的整體加入,優化了農村學校教師的年齡、知識和學科結構,改變偏遠農村學校長期固化的教師隊伍結構和教育生態,對農村學校常規的教育思想、經驗、模式也形成了一定程度的沖擊和挑戰,有效緩解了農村小規模學校教師數量少、課頭多、教研教改力量不足、動力弱化的問題,為持續推動農村小學課程改革和教育教學方法改革提供了新的途徑。
4.豐富了支教學校校園文化生活。派出高校在選配支教學生的過程中,重點把音樂、美術、體育等專業院系的學生納入支教范疇,不僅滿足學科教學需要,還為發展校園文化提供了盡可能大的支撐,支教學生充分利用自身的優勢、興趣、特長,積極開展文體活動,豐富受援學校的課余生活和校園文化。
5.強化了農村留守兒童關愛工作。支教師范生一般都住宿在受援學校,與留守兒童有充足的時間和空間交往交流,能夠運用教育學心理學的原理和技巧,通過個別交談、作業輔導、課間活動、家庭走訪等形式,有針對性地為留守兒童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與輔導,為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提供了專業的幫助和指導。
6.創新了高校實踐育人模式。通過支教實習活動,支教學生更加全面地了解了農村基礎教育的現狀和需求,學會了教學管理和日常生活技能,提高了與家長以及同事的交流交往能力,實踐了教學理論知識、專業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也幫助大學生們樹立了扎根農村,從事小學教育的專業情懷和理想信念,為學生入職能力和信念的培養起到了積極作用。
二、思考與建議
1.供需對接協調工作需進一步加強。派出高校和對口的項目縣應提前做好溝通摸底調研工作,準確掌握項目縣對于支教實習學生的數量和學科需求,及時作出預判調整,盡可能按需求安排相關專業學生開展支教,確保學校正常的教學秩序。
2.實習支教經費必須足額保障。根據支教實習工作實際需要,按照每生每月1000元的標準核算支教師范生生活補助,在首次啟動時為受援學校下撥啟動經費5000元,用于添加必需的生活用品,解決支教學生的后顧之憂,確保學生能安心實習支教。
3.實習支教配套政策有待健全。需出臺相關政策,對參與支教實習工作的師范類院校在招生計劃、專業設置審批上予以政策傾斜,并在聘請一線優秀教師指導、開展實訓等方面給予項目支持和專門的扶持;對參與實習支教的學生在就業招考中給予加分、優先錄取等優惠;對實施支教實習工作的項目縣,在農村中小學緊缺教師招錄數量方面給予傾斜和支持。
4.支教學生綜合能力有待提高。師范院校要進一步優化課程設置、教材內容、教學過程,密切與中小學課程、教材的聯系,強化實踐育人模式和機制,對于參與支教工作的學生進行專項培訓,提高學生教學操作技能及在留守兒童心理輔導、個人專業反思、共同體合作學習等方面的能力,確保支教質量,促進實習學生自我提高。
當前,我省正在全力推進脫貧攻堅工作,面對新時代、新發展、新挑戰,立足我省深度貧困地區教師數量不足和結構不合理、農村學校留守兒童比例高的實際,讓全省更多的師范院校參與深度貧困縣支教項目中,既是高校承擔社會責任、服務地方教育發展的重要體現,也是高校創新實踐育人模式、培養創新型復合型人才的重要舉措,也必將對我省教育脫貧攻堅、振興鄉村教育,促進城鄉教育公平發展作出積極的貢獻。
編輯:陳富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