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興合
【關鍵詞】 初中;音樂教學;自主合作學習;必要性;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33.95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19—0093—01
音樂是培養學生綜合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傳統的初中音樂課堂上,教師居于主導地位,只是簡單地教唱歌曲,不重視學生音樂素養的培養,也不重視教學模式的創新。長此以往,學生就會對音樂失去學習熱情,音樂水平毫無提升。以往傳統的教學模式難以適應學生的學習需求,而新課程標準提倡教師為學生構建自主合作的學習模式,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勤于思考,在合作中學會與人溝通。因此,有必要在初中音樂教學中推進自主合作學習。
一、初中音樂教學中開展自主合作學習的意義
1.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以往的音樂教學中,教師是主角,學生只是教學活動的配角,活動被教師支配,被動地聆聽教師授課,學習自主性受到嚴重制約。一些學生即使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困難或有新的發現,也不愿請教教師或與教師分享。師生之間缺乏有效交流,生生之間缺乏多重合作,嚴重影響了音樂教學效率以及學生音樂素養的提高。若想改變不良教學現狀,學校和教師就需轉變觀念,努力打造和諧的音樂學習環境,為師生的交流和合作創造條件。在初中音樂教學中開展自主合作學習,能有效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學生學習效率明顯提升。
2.培養學生樹立了正確的價值觀。自主合作學習通常是在教師的指導下以分組學習的形式展開,為師生之間的平等對話搭建了平臺,為良好師生關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礎,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俗話說:“一根筷子易折斷,十根筷子抱成團”,這就充分說明了團結合作的重要性。自主合作學習為學生之間的合作交流提供了機會,大大縮小了學生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感。為此,學生在自由探索中取得的成功會讓其喜悅的心情油然而生,有效激發了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學生由以往的“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為正確人生價值觀的樹立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3.增強了學生的音樂語言能力。音樂語言貫穿于音樂教學的全過程。讓學生在自主合作學習中交流和運用音樂語言,可有效增強學生對音樂語言的理解和認知,并學以致用。相較于以前陳舊的教學模式,自主合作學習可讓學生在感受和思考中發現更多的音樂之美,音樂思維和創造力也能得到更好的提升,這對學生音樂素養的形成具有積極的作用。
二、解決策略
1. 以自主合作學習理論為指導。自主合作學習包括學生之間的合作、師生之間的合作以及小組之間的合作等。只有深入學習和理解自主合作學習相關理論,才能更好地應用這些理論去指導教學實踐,才能更有效地開展好合作學習。
2.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新課標倡導教師改變教學觀念,通過營造和諧的課堂環境來改變以往本末倒置的師生角色,讓學生重新歸位為課堂的主角,讓教師重新歸位為課堂的引導者、參與者角色。通過良好的課堂氛圍充分調動起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引導學生思索音樂,體驗音樂的奧妙,進而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與熱情。
3.改善教學內容,做好示范。偏難或偏易的歌曲和音樂知識點都難以調動起學生自主合作學習的興趣,因此,教師在設置學習內容時應把握好難度水平。讓學生既感覺具有挑戰性,但又能通過努力習得內容或解決問題,這才能對他們具有吸引力,教師也需考慮音樂學習內容的趣味性。雖然學生的理論知識學習能力較強,但純理論學習欠缺生動性,難免讓學生覺得枯燥無味,產生厭學情緒。為此,教師應盡量選擇學生感興趣的音樂素材,從而激發學生探究音樂的欲望。此外,在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時,教師也應注意選擇適合共同討論和學習的內容。教師盡量不要打亂學生原有的學習節奏,但學生學習出現偏差、混亂或遇到重大難題時,可靈活運用語言啟發、示范提示以及參與討論等方式對學生自主合作學習給予有效指導。
4.開展好小組合作學習。小組合作是自主合作學習中最常用的模式,既有利于降低學習難度,又有利于提升課堂學習效率。如,在學習音樂劇《卡門》之前,可安排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分工協作收集、匯總作曲家、作曲背景等相關資料,然后安排學生在課堂上展示、講解資料,敘述心得體會,并互相補充,這樣既可加深學生對《卡門》的了解,也可增強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又如,在歌曲《大海啊,故鄉》鑒賞學習中,可要求學生組團合作賞析歌詞主旨和曲調旋律,互相交換鑒賞意見,進而提升鑒賞學習的整體效果。
編輯:郭裕嘉